“雙課程”是該校打破“怪圈”、實現家校協同、卓越育人的密碼,是家庭教育工作的精誠所至、智慧創新、卓越實踐。且讓我們細細聽來。
家庭教育,常見而又難辦的問題是,很多家長認為自己不需要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於是,保持固有認知,言行任性草率,不重視家庭教育,更別提自我學習,家校處於割裂狀態,家庭也缺乏温暖……這些都嚴重影響着孩子成長。
但在奎文區聖卓實驗學校,這個問題被破解了。如今,學校家長踴躍進校當老師,開了15門“開眼界”的大課,參加家長大課堂學習1000餘節次,家長紛紛主動學習,寫育人故事;學校還“走到”學生家裏去,幫助學生家庭進行文明建設,指導發揚家庭民主,召開家庭會議,親子共閲讀、共鍛鍊、共做美食、同做家務成為常態,夫妻、親子、婆媳等家庭關係日益和諧,時時、處處、常常可見生活之美。沐浴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聖卓的孩子們更加陽光自信,核心素養普遍高,自主管理能力強,身理健康,人人主人。
“雙課程”發佈
真情相擁 拆掉學校圍牆
幫助每個孩子走向自我教育,要從育人的根上做起,家庭就是影響學生成長的“根”,家校要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廣大家長的力量,將廣大家長調動起來,更是學校的育人擔當。為此,學校“敞開大門”,熱烈擁抱家長,以真情換來家長參與共育的積極回應,打造了“請進來”的家長學校課程,陣地在學校。
家長學校課程通過提升家長素養,讀懂教育和生命成長規律,促進孩子生命成長。旨在喚醒家長責任意識,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育方法。課程利用家長已有經驗,側重通過參與體驗實現既有經驗的改造提升,並提供支持系統,經過實踐與探索,創新構建了教育認知等六大模塊。
打通認知壁壘,讓家長愛上家庭教育
以“父母大課堂”為載體,採用校長講、專家講、家庭教育指導師講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引領家長教育認知。每週組織線上線下“父母大課堂”,多維度針對家長需求開展《如何做高效能父母》《愛的教育》等主題學習活動。
家庭教育指導師、執行校長董春玲一月一期,雷打不動,帶領講師團成員系統梳理271教育理念,審核課程內容、指導講課互動方法。教師+家長+專家組成校級團隊,學校、年級、班級三級授課制,嚴格落實集體會商、骨幹上課等六輪磨課制度。聘請專家開設父母大課堂,課程結束,每位家長撰寫教育感悟。期間,學校手把手教家長處理親子關係,讓家長掌握什麼是真教育、好教育,理解家校共育的意義和目的,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學習成長。
實施駐校辦公,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
家長駐校辦公是以年級為單位,每天每班安排3名家長入校,從學生課堂學習、餐廳食育課程、活動課程等讓家長在參與現場體驗中浸潤式學習。調研一個辦公室、一個教室、一頓午餐;採訪一個首導、一個老師、一個學生;觀摩一節文化課、一節體育課、一節藝術課;參加一次活動、發現一個亮點、寫好一個建議。做好每日調研記錄、總結。
家長駐校辦公具有“全員性”,“家長督學”由家長委員會聘任,不論文憑,不分職務,每一位家長都可以擔任“家長督學”;具有“體驗性”,“家長督學”在駐校的一天中要不斷轉變角色,從不同角度體驗、觀察、思考,從而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幫助學校成長、教師成長、學生成長以及自身成長。
開設家長大講堂,讓家長變成“老師”
家長大講堂改變了傳統家長會上“老師講家長聽”的形式,從真實情境體驗入手,以期中、期末等時間節點,所有家長以學生的角色體驗學校理念,主動登台分享教育智慧和資源。
學期初,班級組織家長報名磨課,兩週一節,各班循環上課。以班級為單位,用分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每一個家長體驗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課前,年級主任接待家長,會商上課標準,充分挖掘不同行業家長資源,授課結束時,孩子給自己爸爸媽媽頒發榮譽證書,課後,執行校長與授課家長指導提升。
在這一實踐下,家長從“學生”走向“老師”,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家長資源進入學校,孩子近距離感知社會,家長在擔當中學習成長,促進了社會資源向學校的流動。
家校演繹《千年鉅變》
開設興趣社團,助力家長素養提升
以家長社團為載體,幫助家長在興趣社團中實現同伴互學。學校開展各種社團,通過自主學習、互相學習的方式,從具體方法層面對家長進行引領,密切家長與學校、與家長的關係。目前,已擁有文學、禮儀、籃球、長跑、合唱、舞蹈、讀書、書法、誦讀、志願者等15個家長社團。
以“文學社”為例,學校組建“卓約文學社”專屬團隊,參與方式可以是線下,也可以是線上;打卡寫作方式也是自由多樣,可以是記錄新聞片段、正能量語句,可以是記錄生活中讓人開心或苦悶的大小瑣事,也可以是讀書感悟、育兒故事等等,只要家長參與動筆寫作,就會獲得大家的點贊鼓勵和支持。“文學社”微信羣內所有成員輪值做羣長,所有社員每週至少發一篇文章。社團不定期組織讀書寫作分享、寫作技巧學習等活動,針對家長每月的連續發文量還會給予獎勵。家長們説:“文學社,就是我們的能量窩”。
活動體驗課程,讓家長在參與中成長
邀請家長參與學生在學校的課程學習和自主管理,用活動凝聚家長,讓家長成為孩子成長過程的陪伴者。家長參加的活動課程不僅包括寒暑假的社區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還包括定期組織的體育美食節、科技節、讀書節、藝術節、元旦晚會等,聘請具有相關專業水平的家長作為指導老師,密切了家庭、學校、社區之間的聯繫。學校邀請廣大家長到學校為孩子們開講主題班會,將家長資源作為學生生命發展的課程資源。
家長參與活動課程的過程中,不僅加深對學校教育和辦學理念的深刻理解,還全時空洞察瞭解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在參與體驗中用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好榜樣,為打造友好和諧的親子關係奠定基礎。
做一回“學生”,讓家長當好“第一任老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學校指導家長學習認知規律、腦科學知識,學習相關的理論,指導家長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孩子學習的榜樣。
通過定期做好家長學習羣、培育家庭教育指導師、參與父母大課堂、駐校辦公體驗、撰寫親子日記、舉辦班級讀書會等,引導家長採用多種方式(美篇、家長羣交流)記錄和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家長主動學習意識,身教重於言教,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長在校開茶藝課
幸福延伸 擴建育人場域
實現家校共育,離不開家庭這一重要育人場域的卓越建設,每個家庭都温馨和諧,家校共育的效能才能最大化地發揮,才能使家校攜手的力量,實現1+1>2。為此,學校主動“走出去”,開展文明家庭建設課程,把幸福的陣地延伸到家庭。
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共同成長,打造和諧家風,民主參與家庭建設。這是學校基於家校共育價值追求而創新提出的新課程,旨在形成尊重、平等和民主的文明家庭氛圍,實現所有育人主體的發展。課程重點圍繞八大模塊,以明確的目標、內容、團隊、標準和達標驗收機制,讓孩子、家長一起做、願意做,共同實現生命成長,實現家庭文明進步,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家政同勞動,體會彼此感受
在週末和假期的文明家庭建設課程中,定期開展“今周我當家““家庭衞生大掃除”“個人內務大PK”等活動。孩子分擔家務勞動,親身體驗家務的繁重與瑣碎,體會父母終日辛勞的不易。孩子通過深刻體驗,對父母的抱怨、牴觸就會減少,在日常的共同勞動中還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賴和感情,從而構建了一種融洽、和諧、歡樂的親子氣氛。
親子共閲讀,探尋美好覺察
親子共讀會使孩子從小體會到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閲讀態度,這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將使孩子終生受益。親子共閲讀,指向書香文明家庭建設,結合推薦書目和閲讀計劃,父母和孩子分別制定閲讀計劃,確定閲讀書目、閲讀時間等要求,家長每週陪伴孩子集中閲讀時間一般不少於一個小時,與孩子分享讀書感悟,並將相關閲讀照片及感悟集中上傳晾曬和評選。親子共讀是一段美好的時光,為聖卓家庭播種書香的種子,為生命塗抹書香底色。
親子共運動,彼此督促助威
體育運動是聯結親子關係的重要紐帶。學校藉助信息化平台分年級為學生推送每週親子共運動的達標項目,指導學生和家長一起鍛鍊。家長和孩子共同運動,可以消除家長的權威感,增強和孩子的親和力。體育運動為消除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代溝架起了一座橋樑。孩子與家長運用各自的運動方式週週打卡,相互激勵,夯實運動習慣。家長的示範與堅持,是孩子堅持的動力,人人愛運動、家家愛運動已經在聖卓每個學生家庭蔚然成風。
共建食育文化,養成良好習慣
各年級通過每週的文明家庭建設課程指導,週週組織學生進行美食製作課程,傳播食育文化。結合重大節日,在美食中傳承文化,比如“中秋節團圓飯”“臘八蒜”“冬至餃子”等。親子共做飯菜,培養勞動素養,增加交流溝通,及時瞭解到孩子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幫助孩子明確生活目標,堅定生活信念,促進孩子健康成長。通過交流,可以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品質。
卓約社團家長培育家長
踐行對話禮儀,共建和諧風尚
指導家庭對話禮儀,指導孩子與父母、家庭成員互相尊重、平等民主對話,提高有效對話能力。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包容和溝通協調,打造積極向上、文明進取的學習型家庭。讓家長、孩子從文明對話中相互賦能,弘揚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提升生命能量。
家庭民主議事,孩子來做主人
讓孩子參與民主決定家庭事務,這既是對孩子的尊重,同時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責任心的過程。家長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決策,是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把孩子推向主人的位置,家裏的事和孩子商量形成家庭方案,帶領孩子一起執行,例如:“今周我當家”如何當家;聖卓三年如何實現目標……儘管孩子思考可能不全面,但因為家長給與機會,並按照議程行使民主權力,有助於孩子學習盡責、獲得家庭支持。
社會實踐體驗,鍛鍊人際交往
藉助社會實踐活動以及“進城下鄉”活動課程,幫助學生在家人陪同下體驗新農村、新科技、新生活。學生以學校融合家庭、社會資源設立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依託,體驗不同的職業及參與各種各樣的勞動,更深入瞭解不同的職業,加強與社會各類職業人員的交往,從而發展良好的社會關係。家長也更好幫助孩子處理好與自我的關係等各種關係,提升孩子公民素養和家國自信。
社會民主參與,培養責任擔當
讓孩子積極參加民主生活,增強民主意識。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與時事政治相結合,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社會民主建設活動,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層面參與、分析並積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認同民主的價值,引導學生做負責人的公民。孩子通過參與“我在聖卓開兩會”“我為兩會寫提案”“憲法日活動”“我為市長出謀劃策”等活動,切身參與社會民主活動,加深對民主建設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
聖雅空間《大學》閲讀分享
美好和諧 形成共育生態
家長學校課程是“知”,重在引導家長形成對教育的正確認知。文明家庭建設課程是“行”,把對教育的正確認知落實到位。“知”和“行”搭建起家校共育平台,家長提升了對教育、親子關係等規律的認知,促進了家庭文明建設的形成,他們和孩子、家庭與學校共同成長,共同營造着家校共育的良好生態。
家庭的成長是: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得到極大提升。他們的教育認知逐步接近教育本質,不重視家庭教育等影響孩子成長問題得以改善,遵循教育規律培養孩子;越來越多家庭的文明氛圍更加濃厚,父母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科學指導孩子的成長,主動擔任學校家庭教育和學生心理健康導師,該校先後達到家庭教育指導師水平的家長有上百名。
學生的成長是:學生更加陽光自信。因家長被全方位賦能,系統地、完整地建設文明家庭,支持學生健康成長,學生的自我生命系統全面啓動,自主管理能力、健康生活習慣、責任擔當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都普遍提升。
教師的成長是:教師育人領導力水平提高。教師的家校共育理論水平、育人能力、溝通能力得到提升,教師160餘人次外出做報告,10名老師參加市級家校共育示範課錄課,校長、年級主任、班主任開設家長學校課程200餘期次,教師中培養了15名家庭教育指導師,教師真正成為育人導師。
學校的收穫是:學校影響力得以彰顯。雙課程成為271教育的重要成果,該成果被《教育名家》2021年第5、7期專刊《一五一十説聖卓——濰坊市奎文區聖卓實驗學校家校共育思與行》連續報道;《中國教育報》《學習強國》等媒體報道15次;10次面向全國典型發言;2021年11月,組織全國家校共育現場會,學習人數超過57萬人,學校被濰坊市婦聯推為“家校共育示範學校”,被全國36所學校引入實踐。
家長講堂進課堂
“雙課程”是聖卓學校探索出的系統、科學的家校共育方案,是家庭教育工作的創新實踐。主動建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好生態,就要心懷敬畏和赤誠,做好家校共育。這是促進孩子整體發展、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是《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後學校的必然擔當。培養好一個孩子,服務好一個家庭,帶動好一個家族,這正是學校為社會作出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