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楊颯 晉浩天
在大學,有這麼一羣人,他們距離大學生最近,陪伴學生成長;他們站在思政教育最前沿,幫助學生撥開迷霧;他們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更是知心朋友。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發佈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祝鑫、西南政法大學輔導員簡敏、天津師範大學輔導員張家瑋等10名高校輔導員獲此殊榮。為什麼是他們成為“最美高校輔導員”?在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有何心得與秘訣?
出現在學生需要的每一個地方
從2020年1月23日起,燕山大學專職輔導員王銀思就投入學校疫情防控工作。
170天、597個文檔、62萬人次、410萬條信息,記錄了王銀思的抗疫點滴,疫情防控工作最艱難的一個月王銀思忍着腰痛趴在牀上度過。
西南政法大學輔導員簡敏操心的事情更為細碎,疫情期間,留校學生牙齦腫了,要給學生買藥和補充維生素,回家的學生要操心他們的身體心理、行程、找工作。
她堅持每天與湖北同學和海外留學生談心、給居家的學生隔空喊話,特別是要天天瞭解因密切接觸而被隔離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
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黨委副書記靳敏最擔心和掛念的是25個武漢籍研究生。6個月,近200個日日夜夜,靳敏像戰鬥員,一刻不停歇。她每天按時彙總掌握學生信息,排查學生健康情況,關心學生冷暖。
新疆籍研究生阿依木感受到靳敏榜樣的力量:“我像老師一樣,成為新疆藝術學院的一名輔導員。”
眾人拾柴火焰高。瀋陽工業大學輔導員李青山發起“百名輔導員抗疫志願服務行動”,來自45所高校的136名具備心理諮詢師、就業指導師、生涯規劃師等專業資質的輔導員參與到服務行動中來,24小時在線服務,為不能返校的全國各地大學生提供義務的就業指導、考研複試指導、學業輔導、心理諮詢等。
思政工作創新永遠在路上
“11年來,從博客、BBS論壇到微博、微信、直播、短視頻,無論網絡育人的載體怎樣變遷,對我來説運用網絡創新思政工作是沒有變的。”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祝鑫用這句話概括她在網絡育人實踐中的摸爬滾打。
2009年,祝鑫開通“鑫曰心語”輔導員博客,“鑫”式風格,清新、鮮明。2014年,祝鑫以微信公眾號、微博、QQ空間等多平台共建成立“祝鑫工作室”。
“有學生在的地方,就是我工作的地方。”用11年的時間,祝鑫探索出了新媒體環境下以輔導員為主體引領學生成長的新媒體育人模式。
近3.5萬人次在網上得到祝鑫的回覆和互動,“學生們的問題對我來説,就是動力之源,也是素材庫。”祝鑫説。
這一觀點和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委員錢珊不謀而合。錢珊認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期望平等交流、有效互動、擁有獲得感。“這就需要我們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上不斷創新,在網絡思政教育上不斷深耕。”
因為和學生年齡相仿,所以錢珊在上課時,“他們喜歡看什麼,喜歡聽什麼,就要把這些融入課程設計中,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為了讓課程更有親和力和吸引力,錢珊開創了“網絡+實踐”式的思政課堂。在課堂上,以慕課、直播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觀井岡山、西柏坡、韶山等紅色革命基地;在課堂外,通過暑期實踐行動、“公益實踐坊”等生動的實踐體驗讓學生浸潤中華優秀文化和紅色文化,切身感受其中的意藴。
“要讓學生成為網絡文化建設的主人,讓網絡成為傳播核心價值觀的高地。”錢珊始終堅持以此理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天津師範大學輔導員張家瑋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學習更好結合,探索藝術類學生的“課程思政”。
他從形式上設計“微視頻”拍攝、翻轉課堂、實地調研等引發思考、學生喜愛的實踐活動,在工作中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把有意義的思想變成有意思的文化創意產品。“思政教育永遠在路上!”張家瑋説。
為學生成長引路導航
“劉導,我們奪冠了!”看到學生黃傑在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奪冠後第一時間發給自己的七個字,哈爾濱工程大學輔導員劉鐵激動之餘倍感欣慰。
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是業界公認的水下機器人領域的“世界盃”。奪冠的那一刻,學生洋溢幸福的笑臉,讓E唯社團十年的“後勤部長”、一名始終與學生一起戰鬥的劉鐵充滿成就感。
從2011年首次參賽到2018年奪冠,7年間,劉鐵與社團學生們一起反思不足、討論細節、尋求技術支持。
通過比賽,劉鐵更是探索出一條培養人才成長的路徑,即通過基礎培訓和普及型科技創新賽事相結合,通過“學以致用”的方式培養學生,在一次次賽事摔打中精益求精,鍛煉出精兵強將。
以賽育人,鼓勵學生們創新創業,劉鐵用信心激勵學生、用信念鍛鍊學生、用信仰照亮學生,為學生成長成才引路導航。
而對雲南大學輔導員朱丹來説,號召學生去祖國需要的地方,是對學生們成長價值的引領。
在朱丹帶過的學生中,20%的漢教研究生都有外派當志願者的經歷,大多畢業後選擇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埃塞俄比亞等艱苦地區)孔子學院成為漢語教師,90%的思政教育相關專業碩士畢業生選擇成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90%以上的本科出國留學生選擇在畢業後回到祖國、建設家鄉。
為助力大學生就業,朱丹主動牽頭推出省內首檔大學生思政融媒體節目《你好,大學生!》,前10期節目期期聚焦“畢業生就業”,用直播、視頻、綜藝的方式對全省大學生開展就業觀引導、就業技巧傳導、就業政策解讀。“學生需要的,就是我要提供的”,這是朱丹八年來始終不變的信條。
“黨的事業需要我在哪裏,我就到哪裏”,從新疆到陝西,西安交通大學勵志書院少數民族學生專職輔導員庫來西·依布拉音自2002年大學畢業後,在輔導員崗位上一干就是18年。
庫來西·依布拉音支持少數民族畢業生傳承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幹事創業。在她的鼓勵下,2020屆畢業生布阿依先木、艾合麥提江·喀斯木等多名同學踴躍報名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投身新疆基層醫療事業。
除了精準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庫來西·依布拉音還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生工作經驗撰寫工作筆記9萬餘字,在工作中進行傳幫帶,做少數民族輔導員的輔導員。
西安交大輔導員哈斯鐵爾説:“她是我們的知心姐姐,讓我們感到親切和温暖;每次談論到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大家都會説,想成為她那樣的輔導員;她是我們的榜樣,讓我們更加清晰職業發展方向,更加體會到輔導員職業的價值感!”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10日 01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