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不合羣,怕社交,專家大都是父母造成的
許多孩子在成長中不願意主動與人交談,喜歡一個人默默做事情,融入不到羣體中。表現出孤僻,自卑或冷酷的現象,家長就應該及時發現,避免“社交退縮”出現,影響了孩子的童年,甚至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案例:
萍萍今年3歲,平時不喜歡與人交往,任憑老師怎麼引導,她都不願意參加活動,區域活動時間到了,像往常一樣,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教室裏的玩具玩。其他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只有萍萍不哭不鬧地在座位上擺弄自己從家中帶來的玩具。遊戲時萍萍總是自顧自地玩,只要有人邀請她,她就害怕地躲讓。
萍萍性格內向,不善言談,這與她的家庭環境息息相關,他父母大部分時間都在忙於工作,很少關心萍萍,再加上本身的性格內向,所以現在越來越孤僻,與人的溝通和相處已經漸漸出現問題。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社交退縮,不在主動地和周圍的人交往。
什麼是社交退縮?
社交退縮也叫兒童社交敏感障礙,表現在孩子對於新的環境和陌生的人物感到恐懼和不願面對;並且主動逃避這樣狀況的行為。
這類孩子一般不太合羣,喜歡孤獨,內向,不能很好的向外界表達自我的真實想法被排除在外。慢慢的就會產生自卑感,自怨自艾,非常的敏感多慮。
為什麼幼兒會出現社交退縮的行為?根源大多在父母!
大部分的孩子進入社交退縮症發生在5到7歲之間,雖然有一小部分是孩子的先天性格造成的;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到原生家庭---父母的影響。
1、家長控制慾強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優秀的人,對於孩子期望非常高,這個時候家長就會想要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則來做。
不允許孩子經常出去玩,不允許和這孩子交朋友,不能總是看電視;孩子稍有忤逆,父母就大眼瞪小眼,語氣嚴厲,大有一副不聽我的你就死定了!而孩子就會像泄了氣的皮球,什麼都害怕,脱離人羣,成為父母的玩偶。
2、對孩子溺愛
孩子從小收到溺愛,身邊的一切事物都被父母包辦。孩子也會覺得社交根本就不需要我出手,只有爸爸媽媽在就好了。但是這樣孩子的獨立能力遭受到破壞,他們的社交能力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也被削弱。他們不知道要怎麼去和別人問好,相處;也不會主動出擊,只會被動的等待別的孩子來。這樣的社交交流是被動的,無用的。
3、改變孩子行為模式
有些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讓孩子突然改變行為模式,這會讓孩子不能接受甚至產生牴觸情緒。
比如很多父母看見自家的孩子膽小,很怕孩子以後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所以特別着急,用很激烈的方法強迫孩子快速適應新事物。一旦看見孩子不情不願的樣子就會強扯着孩子去,''快喊人好啊,這孩子,真不懂事!''''有什麼好怕的,快點做好了!''其實這樣只會事倍功半,打擊了孩子信心,拒絕和陌生人交流。
4、孩子的成長環境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來説就是就重要的第一環境。良好開明的家庭環境,温柔講理的父母,培養出開朗有自信的小孩子。它可以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增強和別人社交的慾望。
如果孩子成長在家庭暴力、父母情緒不穩定、對孩子不講信用中,這容易讓孩子頻繁地體驗受挫感,對人際交往產生退縮情緒。
如何幫孩子走出社交退縮?
1、增加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
孩子的生活環境對於孩子的社交能力影響非常大,作為父母的我們,就需要為孩子創造出有利於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生活環境。
比如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拜訪,並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多與同伴交往、玩耍,增加交往機會。同時鼓勵他在集體活動或遊戲中大膽表現自己。
只有生活環境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才會慢慢培養起來,而不會從非常渴望社交變為“社交退縮”的孩子
2、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愛
為什麼孩子害怕社交,不夠自信?最大的其實是缺乏愛和安全感,而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孩子足夠的不多不少的愛和安全感,但是可千萬不要變成了溺愛!
3、多鼓勵和引導孩子
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別人的小朋友拿走了,就覺得自己受了委屈,於是不想和小朋友玩耍了,其實很多小朋友並不是惡意的,只是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當我們鼓勵孩子,在社交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勇敢面對,想辦法解決問題,並引導孩子解決的辦法,慢慢孩子就會越來越會社交,也會變得越來越開朗。
4、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個口齒伶俐的孩子是不會沒有玩伴的,所以,平常不如多讓孩子複述故事或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當孩子一人獨自在家時,他就會主動提出到別人家去尋找夥伴玩。
社交時孩子一生中離不開的一項重要能力,也影響着孩子的未來,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社交、會社交可是往往我們卻因為錯誤的方式,讓孩子害怕社交,從而變為“社交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