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一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看到你們給我關注評論的時候
哈嘍,帥氣/靚麗的哥哥/姐姐們,千盼萬盼終於盼到你。
(圖説三國·談天説地·第179期 文/無常奉天玉)
眾所周知,一個時代的發展,離不開發明和創造,現代如此,古代亦如是。例如張衡,發動了地動儀,蔡倫發明造紙術,畢昇發明活字印刷,等等。雖充滿了戰亂與硝煙,卻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更是不缺發明大家。例如即有理民之幹,又有將略之才的諸葛亮,“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除此之外,他還發明瞭孔明燈、孔明鎖、饅頭等事物,堪稱奇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彼時還有一個發明大家,在發明創造這一方面,比起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到了如今,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這個是誰呢?
此人名為馬鈞,字德衡,生於漢末三國時期,是扶風人氏。此人並非能言善辯之輩,卻非常擅長機械,是一個能工巧匠,終其一生,他還原過古物,改造過時物,也曾進行過發明。雖然他名聲不顯,但是諸葛亮發明的一樣東西,他認為不夠完美,進行改造後,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他自行創造的一樣東西,則造福了無數百姓,延用至今。那麼,他到底製造過哪些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一、改造織綾機
織綾機是一種紡織工具,原本的設計非常費時費力,五十綜需要有五十個踏具,六十綜則需要六十個踏具。百姓使用這樣的織綾機,不但不易操作,還效率低下。出身貧寒的馬鈞為了方便百姓,對其進行了改造,不管多少綜的織綾機,都只需要十二個踏板完成,操作簡單且省時省力,而且用這種織布機織出的布料,花紋宛若天成。《三國志》注引《馬鈞傳》記載:“(馬鈞)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變,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意思是説,馬鈞擔任博士的時候,家境貧寒,於是想要改進織綾機,這一改進不必多説,世人便知道有多巧妙了。
二、還原指南車
除了改造常見的生活器具之外,他還還原過己經失傳的東西,即指南車。眾所周知,在上古時期,黃帝大戰蚩尤的時候,便憑藉了指南車的幫助。不過這一器具,到了漢末三國時期,早已失傳了。有一次曹魏的兩個官員高堂隆和秦朗,在朝堂上提到了指南車,並認為那僅是傳説,不可能存在過。馬鈞對他們進行了反駁,但是這二人不以為意,還以馬鈞的名字取笑,説“衡”意思衡量輕重,鈞指模具,馬鈞不知輕重,如何能夠做出模具呢?馬鈞不善辯,便沒有與他們爭論,而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此物的存在。而馬鈞的技術之高超,也開始為人熟知。
三、發明龍骨水車
現在,他改造過的織綾機,已經被新型科技所取代,他復原的指南車,也再次失傳,不過他最偉大的一項發明,卻流傳了下來,那就是龍骨水車。據記載,他在京城居住的時候,有一塊菜地,不過這塊菜地地勢很高,澆水的話非常不方便。於是他便製作了翻車,即如今所説的龍骨水車。這種水車既能夠將低處的水,汲到高處的田地中,又能夠在水澇的時候,發揮排水功能,而且非常的輕便,兒童也能夠使用。時人稱讚這種水車道“其巧百倍於常”,意思是説,馬鈞發明的翻車,比原有的要精巧百倍。最重要的是,這一發明,一直流傳到了現在,不少地方仍舊在使用,千百年來,造福了無數百姓,直到自動化澆水設施普及,才逐漸“隱退”。
四、改進連弩
除了這些之外,他在軍事器械上,也有所貢獻。據記載,他在曹魏效命的時候,見到了諸葛亮發明的連弩。《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曰:“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意思是説,諸葛亮發明的損益連弩,又叫元戎,箭頭是鐵製的,箭矢長八寸,可以十箭連發,這一發明在戰爭中的意義非常大,絕對值得人們稱讚。可是面對此物,馬鈞卻道:“巧則巧矣,未盡善也。”如果換一個人説這話,估計一定會被嘲笑,可是馬鈞所言非虛,他對連弩進行改造之後,發箭的效率提高了五倍。
五、造“水轉百戲”
雖然馬鈞擅長機械,既可為百姓造福,也可改進軍事器械,然而魏明帝曹叡卻沒有知人善任。那麼他讓馬鈞做了什麼呢?據説,有人給曹叡進獻了一種木偶百戲,非常的精巧,不過曹叡並不滿足,他想要讓這些木偶動起來。於是他招來了馬鈞,並把這項任務交給了馬鈞。馬鈞經過思考之後,用木頭製成了原動輪,然後用水力推動,使木偶動了起來,擊鼓、吹簫、耍劍、跳舞無所不能。這一發明,被稱為“水轉百戲”。雖然此物沒有任何實用功能,但是卻也足以彰顯馬鈞的實力。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馬鈞的確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比起魯班、墨子等人也會遜色,只不過漢末三國時期,能夠出人頭地的,要麼是武將,要麼是謀臣,要麼是政客,像馬鈞這樣的人才,根本得不到重用,只能被埋沒。更可惜的是,不但當時的當權者埋沒了他,歷史也同樣埋沒了他。到了如今,世人皆知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又有幾人知道馬鈞造龍骨水車,改善織綾機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