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裏茨·埃裏希·馮·曼施坦因(1887-1973),德國陸軍元帥,軍事家、戰略家,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三大名將。
曼施坦因生於軍人世家,普魯士軍官團的後裔,這也就註定了他職業軍人的命運,也註定了他將是一位不平凡的軍人。
1887年124日,曼施坦因出生於東普魯士的名門貴族、軍人世家,他的父親是普魯士的炮兵上將。曼施坦因不僅其父是普魯士的將軍,他的兩個爺爺也都是普魯士著名的將軍,他的舅舅同樣也是將軍,而大名鼎鼎的陸軍元帥、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正是曼施坦因的伯父。
曼施坦因被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德軍的三大名將之首,即使是對手也對他推崇備至。
曼施坦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而且對於各種戰術都是運用自如。曼施坦因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經典傑作,尤其擅長組織計劃周密的閃擊戰,總是令對手舉止失措,膽戰心驚,而他這些對戰爭超前的預見和獨到的戰術,在隨後的戰役之中,幾乎是言無不中。
“追求多個目標,然後使資源消耗完了,這是最致命的錯誤,為了得到決定性的目標,必須犧牲不重要的目標來換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曼施坦因參加了德軍的東、西兩線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曼施坦因作為軍事精英被留在了軍隊之中,他的軍事才華也由此被展示了出來。1936年,曼施坦因參與制訂了入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作戰方案,1939年,曼施坦因又策劃了入侵波蘭的"白色計劃"。事實上,曼施坦因對於進攻波蘭並不熱心,他認為把波蘭作為德國和蘇聯之間的緩衝區更好,這也將避免德軍陷入東西兩線作戰,而後來德軍於兩線作戰的窘境,果真不幸被他言中。
“一個目標實現需要與它的時間、人員配備、先決條件和實際可能性是相關的,需要作出詳細的調查而不是光靠自信,要自信但是不能盲目自信”:
1939年末,曼施坦因再次策劃出了西線作戰方案(後被稱為"曼施坦因計劃"),後被希特勒採納並實施,曼施坦因計劃直接導致了,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戰敗投降。美中不足的是,德軍並未完全按照曼斯坦因的計劃具體執行,而是在希特勒的盲目自信,在戈林元帥信誓旦旦的保證之中,於敦刻爾克放走了30多萬英法聯軍。這個因為盲目自信而導致的致命錯誤,最終使德國人吞下了戰敗的苦果。
“真正的鬥爭中是需要冒險的,這是核心所在,不管在戰爭和政治生活中都是這樣的”;
1941年,希特勒啓動了他企盼已久的“巴巴羅薩計劃”,500多萬德軍分成北方、中央、南方三大集團軍羣,向蘇聯發動了史無前例的進攻。曼施坦因終於如願以償的指揮一個裝甲軍,隸屬於北方集團軍羣的第56裝甲軍,他率領第56裝甲軍在開戰後的4天之內,就入蘇聯境內200多公里,打得蘇軍措手不及,幾乎是跑着衝向了列寧格勒,將勇氣與冒險發揮到了極致,但因為上司的嚴厲斥責而放緩了攻擊速度,最終錯過了拿下列寧格勒的最佳時機。
“當面對不願意面對又無法避免的決定的時候,不能拖延,如果事情不可免,那麼就立刻去做,而不要拖拉,因為該面對的終究還是要面對”;
因為曼施坦因卓越的指揮才能,他被任命為第11集團軍司令,而他的兒子卻陣亡了。但他沒有沉浸在喪子之痛裏,馬上組織了克里木戰役,殲滅蘇軍克里木方面軍,光俘獲的蘇軍就超過46萬人,並晉升為陸軍元帥。隨後曼施坦因又攻克了塞瓦斯托波爾,拯救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指揮南方集團軍羣發動哈爾科夫"反手一擊",庫爾斯克大會戰以及"科爾遜口袋"突圍等經典戰役。
“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自知之明甚為重要”:
希特勒作為二戰中德國的最高統帥,不可否認他具有非常的政治才能,但是在軍事上,希特勒一方面是過度的自信,另外一方面卻又缺少必要的冒險。德國在二戰中擁有一大批優秀的指揮官,也有一支戰鬥力超強的軍隊,但是在幾個重大方面出現的錯誤,導致了德軍的最終失敗,這也難怪曼施坦因曾欲哭無淚的説道“每每與勝利近在咫尺,卻都因為統帥部的干預而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