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生,焉知死”。兩千多年前,孔子回答學生季路有關生死的一問,代表着我們傳統的生死觀。當遭遇同親人朋友的生離死別時,甚至當自己有朝一日走向人生終點時,我們該如何面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廣州大學等在內的約20多所高校都開設了死亡教育課程。死亡教育課都教些什麼?如何給那些剛剛開始美好人生的年輕人,講好“死亡”這門生命的必修課?
多所高校開設死亡教育課程
高校教授稱可以提升學生抗壓能力
最近,瀋陽音樂學院學生教育科教師胡宇峯帶着學生們來到瀋陽市戰俘營、九一八博物館等地點參觀,讓學生站在生命終點重新反思和規劃自己的人生。作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他,在學校開設的“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教學實踐備受歡迎。
“這個課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更加尊敬生命,敬畏生命。我回去之後和室友分享這次經歷,他們跟我説也特別想參加這個課程。”瀋陽音樂學院學生王欣慰説。
而在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老師帶着學生們模擬了一場臨終告別。學生們分別扮演逝者、逝者的親朋好友,體驗了告別儀式的全過程。
有學生表示,“通過扮演的過程,我也真實的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貴,然後需要更多的去陪伴我們所珍惜的人、所愛的人,對我來説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圖片來自中國新聞網
作為中國較早一批開展“死亡教育課”的高校,山東大學已經連續開課14年。早在2006年,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王雲嶺發現有的學生對遺體解剖感到恐懼、焦慮,有學生忌諱談論死亡,這些都源於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死亡觀。
王雲嶺表示,希望通過這麼一門課程來解決或者緩解他們的死亡恐懼的問題。
“學了這個課程後,他覺得可以公開地在陽光下與自己的朋友、親人來討論這個問題。當學生能夠到這個程度時,從生死學的角度來講已經達到了死亡脱敏的狀態。他們會不再把死亡這個詞視為忌諱。”王雲嶺説。
在王雲嶺看來,死亡教育課程對學生心理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可以通過課程來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以及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的能力。
△圖片來自中國新聞網
死亡教育普及程度遠遠不夠
理論方法和實踐模式有待豐富和完善
目前,死亡教育課程在學校裏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死亡恐懼和死亡焦慮。
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臨牀醫學專業學生歐陽表示,“作為一名醫學生,以後肯定是要在醫院工作的。對待每一位病人,都應該儘自己的全力去救治他們,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工作,要設身處地的為他們着想。”
瀋陽音樂學院學生陳衞彤説,“其實去參加課之前的時候,我對這個課是懵懵懂懂的,但是參加這個課後,我體驗到了生命的真諦,其實我們應該尊敬生命和更加愛護自己的生命。”
△資料圖
目前,中國約有20多所高校開設了死亡教育相關課程,但對比國內高校整體發展規模和在校大學生數量來看,這樣的普及程度恐怕還遠遠不夠。
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王雲嶺認為,中國開展死亡教育的理論方法和實踐模式有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引導公眾擺脱固有觀念,正視死亡,同時認識和體會到生命的可貴。
“由於忌諱談論死亡的這樣的傳統文化,我們是把死亡隱藏起來的。現在我們的死亡更多的發生在醫院裏面。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他們也很少能夠直面死亡現象,所以這就造成了人們對死亡的無知,同時,也造成對死亡的恐懼。”王雲嶺説。
王雲嶺表示,需要通過死亡教育來改變這種狀態,讓人們懂得死亡。這樣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可能就不會那麼倉皇失措,就不會那麼無助。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支持,“很有必要,建議改成必修課。”
來源:中央廣電總枱中國之聲(ID:zgzs001)
編輯:石婷 | 審校:冷兵 | 簽發:安輝
【來源:貴陽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