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華大學教職工舉辦硬筆書法比賽,板書漂亮到爆,網友:捨不得擦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經典

人勿忘本,方得己成。所謂的“本”,放在不同語境中,所象徵着的含義也略有區別。於人性,為真善美,而於職業,則取決於它的起源。三百六十行,行中有行道,每一個行業,都具有它的歷史以及運行準則。雖然新型科技的發展,產生了許多高新職業。但在如今這個時代,還是有人一直堅持着相較“傳統”的工作,例如,成為一名教師。自孔子因材施教起,便採用竹簡配合毛筆的形式。隨着生活便利性的增加,後來的師者則採用黑板加粉筆的方式。這不,清華大學的教職工還舉辦了一場硬筆書法比賽,板書之美,令人想要將其永存。

以字為“本”,是教師行業從古至今的一個運行特點。“本”,可以理解為書本以及根本兩意。前者,指教學的主要工具。後者,則是指師者傳授知識的最初“承載體”,通俗來説,這表示工具。從古時的毛筆,到如今的粉筆,雖體態模樣有所改變,但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若需學子明白先生之意,必需用到書寫工具去寫字。然而,高速發展的科技並“不允許”如今的教師擁有優秀的板書能力。電腦替代了原始的教案,“小四宋體”取代了原本的手寫體,形式也從板書改變為PPT。這樣的一個轉變,導致當代人看到清華教職員工的“硬筆書法”後,多為詫異和驚喜。這樣的現象不得不讓人反思,難道優秀的板書不是每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嗎?

記得網絡中有句熱評“你應該適應這個時代,但不應該在這個時代中隨波逐流”。起初的板書,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看“清楚”老師所教授的主要知識,從古至今一直如此。由此,現在的多數老師也應該明白,具有良好的硬筆書寫能力,是成為一為師者必要的條件。“教師”這份職業的在新型社會中的發展,難免會受到科技的推動和支持,但這並不會阻礙其“保持初心”。處於先進,非完全融合。

在清華大學教職工的板書中,每個字都“鏗鏘有力”,這是象徵着書寫者對職業的熱愛。觀看着其中的每個字,都能夠感受到老師賦予“它們”的生命力,這是無法通過電腦鍵盤可達到的境界。“字”為教學之本,將其板書於黑板上,這樣的形式代表着師者對知識的傳授,而將其書寫的美觀、正體、大方,這樣的“態度”代表着師者對職業的熱忱。二者缺一不可,形式為基礎結構,態度為結構昇華,所謂的職業“完整性”,説的便是如此。

觀察力不錯的人可以發現,在本次硬筆書法的比賽過程中,不僅僅是板書“字”,同時還有“圖”。但無論觀察哪一個形式,都可以發現它的生動、有用之處。字裝飾圖,圖解釋字。這兩部分相互配合,讓整體的板書更富有吸引人的特點,讓人不知不覺的“跟上”老師的思維,這其實也為板書的“魅力”。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本職。師者,傳識行於字,解惑行於書,這是教師實現其本職的方式。雖然時代的變遷,生活的便利,讓多數的老師在教授內容時,採取的方式與傳統發生了大變化。但是,勿忘本心才是每位師者應做的。處於先進,並不是完全融於其中。

所以,你認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優秀的板書能力嗎?在如今,需要人人都能寫得一手好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