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接過了自主創新的“接力棒”
張揚軍教授(前排左6)在實驗室前與同學們合影。在他看來,青年大學生應該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掌握與未來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並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產業的需求相結合。
2019年,李也(左三)憑藉飛行汽車的創業項目獲得了清華大學啓航獎金獎。
李也團隊設計的涵道風扇工業無人機概念圖。它適用於高層火情勘察、長時間消防滅火和救援等多重場景。
李也團隊設計的涵道風扇工業無人機概念圖。它適用於高層火情勘察、長時間消防滅火和救援等多重場景。
今年,“就業”成為不少高校畢業生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而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其中,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產業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高校中,青年學子如何完成“自我升級”?從“就業”到“創業”,他們又該作出怎樣的選擇?
就業不慌:在大學裏學到“真能力”
將飛行汽車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方向,是金宇智讀博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冒險”。
作為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的博士生,入學前3年,金宇智一直將研究重點放在“特種動力新概念發動機”上。然而,本可在該領域安穩畢業的他,心中卻懷着一個揮之不去的“飛行夢想”。
博士三年級時,金宇智心情忐忑地敲開了辦公室的門,他嚮導師“攤了牌”——畢業論文要研究飛行汽車。
有些出乎他意料的是,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導師張揚軍的全力支持。
“一方面,飛行汽車將道路從地面拓展到低空成為立體交通,可有效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另一方面,作為博士生導師,更要尊重學生的愛好和興趣。”作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張揚軍深信,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大趨勢下,汽車與航空技術必將實現跨界滲透與融合發展。
導師的肯定讓金宇智頓時有了底氣。在張揚軍以及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特種動力團隊老師們的指導幫助下,金宇智投身飛行汽車的研究。而這次破釜沉舟的冒險讓他收穫了令人驚喜的回報。
近日,金宇智、錢煜平、張揚軍和諸葛偉林等4位師生憑藉論文“電動飛機涵道風扇與電機建模與初步集成設計”,一舉摘得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頒發的2019年度SAE萊特兄弟獎章。這是該獎章自1924年創立以來,首次由中國大陸學者獲此榮譽。
事實上,在張揚軍教授團隊,具備這樣的跨學科思維的優秀青年大學生還有不少。
“從某種意義上説,大學就像駕校,學到‘真本領’至關重要。”張揚軍向記者直言,無論畢業後前往何處,跨學科思維的養成以及持續學習的能力,將是這些青年人才受用終生的特質。
“人們拿到駕照後,不管開的是寶馬還是桑塔納,駕駛技術都是一樣的。而在汽車行業,面向未來的技術、產品在不斷髮展變化,但學科基礎是相通的。學生應該建立跨學科的思維,並不斷學習,才能培養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張揚軍表示。
在他看來,隨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汽車業加快了電動化、輕量化、智能網聯化和共享化的轉型速度。汽車也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向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進化。
如今,汽車行業處於轉型期,傳統汽車工程類專業學子就業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張揚軍認為,交通出行行業依舊是未來就業的熱門領域與重點行業。
金宇智告訴記者,在張揚軍的課題組,有一個獨特的規矩:學生找工作,凡是到國家重點行業、單位面試、實習或考察的,課題組均補貼往返路費和住宿費。
“青年學子應該基於未來規劃現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我們應該看到,行業發展的前景依然光明。”張揚軍直言,“我鼓勵學生到國家重點行業‘駕大船’,幹一番事業。”
創業不愁:左手技術創新,右手落地場景
從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碩士生,到創業公司COO(首席運營官),創業兩年來,李也學到了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2018年碩士在讀時,李也與同專業的博士後張磊一起創立了北京瑋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開始,公司只有他們兩人,但躊躇滿志的他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不可謂不宏偉的目標——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居住安全、出行高效”的需求。
隨後的創業經歷可以用一波三折來形容。
創業第一年,公司嘗試用無人機接解決物流配送中“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但市場回應寥寥。在與一些電商企業的接觸時,對方的強勢讓初出茅廬的李也“碰了一鼻子灰”。
不過,熱愛挑戰的李也從未想過放棄。第一次碰壁後,他花了3個月的時間沉下心來,構思如何轉型,並找到了新的方向,重載無人機。
“缺乏有效的實戰舉高裝備,是全世界消防救援隊伍面對高層(50米以上)建築火災無能為力的核心痛點。”李也想到,如果將涵道風扇工業無人機技術應用至應急管理領域,可有效實現高層火情勘察、長時間消防滅火和救援等多重功能。
這個創意迅速得到了不少行業機構和消防裝備公司的認可。他介紹説,團隊目前已完成飛行平台核心推進部件(涵道風扇直徑1.2米,設計推力100公斤)的設計、製造與測試工作,“我們正在與多家公司合作,進行涵道風扇飛行平台樣機的開發工作。它的最大起飛重量能達到600公斤!”
“如果一切順利,今年年底樣機就能做出來,明年就可以完成試飛。”這讓李也對未來有了更多憧憬。他告訴記者,這支6人組成的創業團隊如今已經獲得了投資機構的關注。但最讓他興奮的是,自己可以將大膽的科學“腦洞”變為“可以落地的科技成果”,並解決實際問題,這讓這位年輕人幹勁兒十足。
創業過程比想象中更難,但他的創業路得到了學校老師的支持。李也還記得,儘管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但張揚軍更喜歡在學生辦公室的格子間裏工作,這樣方便他與學生直接交流。
“除了會客和開會,張教授都會在學生辦公室,為學生排憂解難。有時,他會從早上7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李也説,在創業中,學校為他提供了平台支撐,讓他少走了不少彎路。
如今,自主創業成了不少畢業生的另一選擇。《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有超過75%的受訪在校大學生具有創業意願。
這份報告指出,高校的創業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對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意願及創業企業績效均有較為顯著的積極影響。多年調查的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創業者對高校創業支持評價呈現趨好的上升態勢。
張揚軍告訴記者,李也和張磊的創業公司已經是清華大學車輛運載學院特種動力團隊支撐孵化的第四家企業了。
“從面向最新領域的飛行汽車,到面向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技術,我們主動協調資源,利用學校的平台支撐學生創業。”張揚軍表示,“在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過程中,學生創業有利於把技術真正變成面向市場的產品,不僅能更好地實現他們的人生理想,也能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創業不僅鍛鍊了我的團隊領導能力與溝通能力,也讓我學會了如何與企業和社會機構打交道,同時更是對我商業思維的一次打磨。”李也總是期待着下一次和搭檔一起進入實驗室。
他説,每次站在那裏,彷彿就能看到創意一步步孵化成產品,然後產品騰空而起的樣子。“我還是會堅持自己的飛行汽車夢,就像我總是喜歡瞄着最遠的方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程鴻鶴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