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應如何融入幼兒園

民俗文化應如何融入幼兒園

幼兒學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做好學前教育工作也是不容易的。首先是啓蒙,現在的幼兒必須接受啓蒙教育,否則小學知識他們接受會很吃力的。再者是銜接,孩子們會很自然地接受小學枯燥的學習。所以幼兒學前教育工作,教師要轉變傳統觀念,從實際出發創新課程,實現家園共育,為孩子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為幼兒營造快樂天地。

一、轉變傳統理念,為幼兒教育工作打好基礎

學前教育實行素質教育,樹立以人為本的新型教學理念,統籌兼顧,樹立和諧的教學理念,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它主張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順應人的稟賦,提升人的潛能,完整而全面地促進人的發展。而學校教育中的以人為本,簡單説就是一切從幼兒的需要出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

民俗文化應如何融入幼兒園

教師要以全面發展為指導原則,教師要統籌兼顧,以幼兒為本,為幼兒服務,重視幼兒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幫助幼兒及時改正錯誤的觀念和態度。提高教師自身的民主意識,教師要適當放權,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構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積極倡導教師實行情感教學並且滲透人文,實行鼓勵機制,教學適當引入民族文化,在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的同時激發幼兒民族自豪之情和愛國之情。當然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參考將地方民俗文化融入幼兒教學,讓每個教師都發揮出自身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教師是陽光底下最燦爛的職業,教師去平等、愛與尊重的對待兒童,學前教育要養成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挖掘優秀民俗文化,推進幼兒園課程本土化

隨着學前教育的普及,又憑藉其獨特民族性的藝術文化,幼兒園的課程設置與開發當然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幼兒園課程要挖掘當地優秀民俗文化,推進幼兒園課程本土化。當前幼兒教育模式創設現代化本土化環境,集體教學與區域活動引入民族民間遊戲。推進幼兒園教育資源本土化,不能遠離幼兒生活,滿足兒童實際需求,教師合理合情地選擇設置課程內容。

民俗文化應如何融入幼兒園

讓兒童置身當地自然獨特的環境,讓幼兒教育迴歸真實傳統多姿的生活,帶領兒童瞭解感悟本土名勝古蹟,體驗感受民族文化,動手學習製作民族手工藝,參與社區活動體驗真實生活,激發幼兒熱愛這個多民族的國家。開發本土化教育資源,第二便是要築牢基礎,確保本土化課程質量,這就需要對幼兒園園長課程開發能力和園所管理,還有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專業素質的配偶養,提升教研能力方面做出改革和努力。

教師要多從當地幼兒的經驗和興趣出發,建立活動學習目標,精心設計主題活動。打造促進融合課程的現代教學環境,以幼兒為本,豐富現代化本土化課程活動形式,實現家園共育,打造立體藴含文化的教育環境。

民俗文化應如何融入幼兒園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幼兒德育教育

幼兒園兒童的一日生活,還存在着户外活動時間嚴重不足,以及自由活動時間少且區角活動形同虛設的問題。所以幼師要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幼兒活動空間,並且大力提升幼兒德育教育。幼兒園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就要充分利用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調動當地社區教育資源,教師組織幼兒參觀、體驗當地的春耕播種、水磨、秋收、編織,户外寫生等,從而去認識、瞭解本地特有的動植物、生活用具、傳統食物。

豐富幼兒園課程,讓幼兒走近傳統生活,教師帶領組織幼兒回顧歷史遺蹟,包括參觀、名勝古蹟,參與春耕秋收等,開展展館陵園教育,像帶領幼兒慰問孤寡老人,參觀烈士陵園、消防、部隊、甚至去體驗當地多樣購物形式。幼兒園當然還要和兒童快樂過“六一”,在大舉歡慶母親節、教師節時能感恩母親養育,感懷教師辛勞,九九重陽節和國慶等節日活動培養愛國,熱愛中華傳統。

民俗文化應如何融入幼兒園

幼兒生活細節上的文明習慣和禮貌用語的養成也要抓實,學前教育讓兒童成為優秀文化的文明使者,增強兒童自豪感和責任心。令當地兒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實踐,真切感受傳統文化的美麗,傳承本民族優秀文化,發展兒童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學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積極挖掘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地區優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推進幼兒園課程本土化時,也注重提升幼兒德育教育,培養幼兒愛鄉愛國之情。

民俗文化應如何融入幼兒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0 字。

轉載請註明: 民俗文化應如何融入幼兒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