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無疑是歷史上最為成功的變法,他成功幫助秦國強大起來,慢慢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而他的變法也影響了後世封建政權幾千年。
更重要的是,商鞅的變法並沒有隨着他的死亡而被廢黜,還能一直延續下來,已經深入到了封建政權的骨子裏,這樣的變法確實是值得稱讚。
然而後世對於商鞅變法,也存在着一些質疑,比如他變法裏面的一些內容,在現代人看來還是有些理解不了的,像商鞅在變法之後,就規定了,一家裏面父子兄弟是不能在一起居住的。
商鞅的這個理念,倒是非常適合現代,如今很多子女早早就與父母分家了,與父母在一起居住反而是少數人。
畢竟孩子大了,獨立出去也是正常的事情,那麼當時商鞅這麼做,倒是有些不近人情,畢竟古代基本都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商鞅這樣的政策,無疑會給國家帶來不小的影響。
其實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同住有兩個主要目的。
第一是為了增加税收。
一個國家的實力強弱,取決於人口和税收,然而並不是人口多了税收就上來了。古代很多政權都是按照户籍來收税的,隱匿人口,隱匿税收的情況很常見。
比如這種羣居式,春秋戰國時期,社會也沒有正式步入先進的文明時代,還保留着不少原始社會的習俗,政權也並不像後世那樣強大。
因此很多國家的税收確實很低,像楚國那樣的,基本就屬於聯邦制度的國家,國君的政令都無法傳達到地方。
商鞅來秦國之前,秦處在西部,這裏也不是發達富庶的地方,秦國人口有限,也是非常貧窮落後。
增加税收是讓秦國富強的關鍵,可要是繼續按照原本的户籍收税,秦國底下大大小小的部落宗族,他們往往一大家族的人都住在一起,上户籍的時候都屬於一個,幾百人的家族也只能按照幾個户籍收税。
這下他們就隱匿了大量的税收人口,這些宗族部落分割一下,秦國實際税收的基數就沒多少了。
讓父子兄弟分家居住,是非常有效的增税手段,他們都獨立出來,户數就增加了,那樣税收的基數就大大增加,原本隱匿的人口被釋放出來。
無論是政府收取賦税,還是徵發徭役,他們可用的人就更多了。
後來看到秦國能頻繁發動戰爭,國家的動員能力這麼強,就是與商鞅這種分户政策有關,之後像隋這些朝代,也是按照商鞅的思路做的。
第二,瓦解地方宗族的勢力。
古代的政權國家並不像現代一樣,哪怕是封建王朝裏面中央集權最強的明清,也無法徹底解決地方豪強的問題。
在先秦時代這個問題就更加嚴重了,地方的宗族豪強,往往都是以同姓為基礎羣居在一起,可能一個村子都是一個宗族集體。
宗族裏面的長老等人負責族內的事情,他們的權力非常大,朝廷要想與他們接觸,就必須要通過這些人,他們既可以掌握族內交税,徭役這些分配,還有着自由執法的權力。
他們可以掌握族內人的生死,還可以動員族內的武裝勢力,商鞅來到秦國,發現秦國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宗族勢力極強,還經常會出現械鬥的情況。
這是指兩個或以上的宗族勢力火併,古代為了爭奪資源這些,宗族械鬥是常見的事情。
一旦發生械鬥,就經常會出現大量的人員傷亡,這樣的話國家的人口會大大受損,男丁是非常重要的勞動生產力,秦國原本人口就少,再加上頻繁械鬥,宗族大大阻礙了朝廷對於地方的控制。
商鞅用這樣的方式,慢慢分化宗族的實力,讓父子兄弟分家居住,他們之間的聯繫就沒有之前那麼強了,獨立出來後,也很難形成抱團的地方勢力。
當然,商鞅的政策並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古代的人員流動性非常有限,大部分的人一輩子就待在那個地方,根本不可能走出去。
哪怕是分開居住,這些人也都住在一個區域,因此他們還是會形成強大的宗族勢力。
可無論哪個朝代,都沒辦法徹底解決地方宗族的勢力,商鞅的政策也只能是儘量弱化這些宗族的實力,讓秦政府的動員能力得到提升。
當然,弱化了宗族,也就漸漸加強了民族國家的意識。
在宗族勢力極強的地方,人們的國家意識是不夠強的,大部分的人眼裏只有自己的家庭宗族,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一份子。
秦國之前打仗,戰場上逃兵的比例非常高,也被嘲諷是內鬥內行,外戰外行。
分開居住之後,他們的宗族意識會被弱化,這樣他們就會尋求政府的庇護,漸漸他們的國家意識就會變強。
之所以中央集權的國家能有那麼強的動員能力,就是他們的人民國家意識非常強,然而像楚這些地方勢力太強的國家,他們的內部就不是非常團結,很容易被分化瓦解。
商鞅變法裏面,很多的政策都是針對秦國的宗族勢力,這也是社會轉型中遇到的一個重要阻礙,宗族存在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在原始社會沒有宗族抱團,人類可能很難生存下去,可到了封建時代,這樣的情況就改變了,不過政府並不會徹底消滅宗族,它們是被削弱,從而演變為政府統治地方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