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最多的無外乎説:
孩子一點自覺性都沒有,都快考試了,還盯着電視看。我把電視遙控器鎖起來,他還跟我鬧!
我每次聽了,都笑笑,説道:“自律的孩子,從來都不是靠父母逼出來的,而是從小引導出來的。”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曾這樣寫道:
“自律,就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其中必然經歷放棄的痛苦,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對死亡。”
所以,我們與其讓孩子長大後品嚐“自律”的苦,倒不如在他幼年時期,將“自律”變成一種“習慣”。
不過,具體究竟該怎麼做呢?晨媽建議,下面這5件事,父母們需要做到。
協助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
很多家庭都會給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但是晨媽建議,最好讓孩子主導時間表的制定,父母在一旁協助。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培養孩子時間規劃的好習慣
二:孩子在執行自己制定的計劃表時,會更有主動性,不會覺得是父母強迫他做這些事
但是具體怎麼制定,晨媽的建議是: 可以分階段計劃。
比如,我們可以將每學期分為期中考試前、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前。
採用前松後緊的作息,前期可以在週末多帶孩子進行户外活動,期中考試後,儘量少安排休閒娛樂的時間,繃緊“學習”的弦。
除此之外,作息時間表每天需要留出30分鐘—1小時的彈性時間,用於調整。
非必要,不幫孩子送課本
很多全職媽媽或者老人帶孩子時,一接到孩子忘帶課本或者作業的電話,就會火急火燎的給孩子送過去。
其實,我並不是很建議這樣做。
如果孩子只是偶爾一兩次沒帶,可以幫忙送。
但是頻繁這樣,只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依賴你,而且學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蛋蛋剛上學的時候,也粗心大意,經常忘帶作業。有一次,我看着外面又颳風又下雨的,實在生氣,便拒絕了給他送作業。
但是後來,我也打電話給老師解釋了,並跟老師説:
“孩子作業確實寫了,但沒帶作業是他自己犯的錯,需要自己承擔。
您可以按照規矩,懲罰他。這樣他才會長記性。”
也許,有的媽媽會覺得我當時的行為很殘忍,但我不後悔。因為通過那一次,蛋蛋在睡前,都會自覺地整理好書包。
都説父母是孩子最温馨的港灣,但孩子終有一天要乘帆遠航。儘早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才能讓他們真正長大。
儘可能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
要想獲得自由,首先得自律。要想自律,首先得遠離電子產品。因為過多的無意義信息佔據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會導致做事效率極低。
美國兒科學會就建議父母嚴格限制或者完全禁止2歲以內的孩子看電視。超過2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也不能超過2小時。
對照你家孩子,有沒有做到呢?
如果做到了,恭喜你;如果沒有,晨媽有兩點小建議想分享:
01
遠離手機,越小越好
有的父母可能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就會自己戒掉這些。誠然,生活中肯定有這樣的孩子,但也絕對是鳳毛麟角。大多數的孩子,小時候頻繁接觸電子產品,長大後只會越陷越深。
所以,越小的孩子,越要嚴格限制他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
02
不心軟,嚴格把控時間
相信不少媽媽在準備關手機、iPad的時候都聽過這句話:
“媽媽,求求你了,我再看五分鐘!還有最後一集了!”
這時候,你會怎麼做?是心軟再給他看五分鐘,還是狠心拿走iPad……
我的做法是,到時間就收走。如果蛋蛋那天不對付了,我會告訴他,今天多看一集,明天就什麼都不能看了。到了第二天,我真的不會給他看。
要知道,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
養成閲讀習慣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因為它能豐富孩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能讓孩子沉下心來,專心的做一件事。
如果能養成這個好習慣,那日後自然做什麼事都很自律。
睡前的30分鐘,是親子閲讀的最佳時間。因為這是一段相對安靜、無人打擾的時光。
需要注意的是,給孩子講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如果孩子反覆聽一個故事,最後能把這個故事完整的複述出來,那就達到了最佳效果。
所以一本故事書給孩子講個五六遍、甚至一週都不嫌多。而越小的孩子,重複的次數應該越多。
同時,重複性故事也是輔助孩子入睡的最佳手段,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很多父母看見孩子一點自覺性都沒有,會把錯全部怪在孩子身上。但靜下心來想一想,不自律真的是他一個人的錯嗎?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讓他自律是本事。從小培養孩子自律的性格,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重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