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往事之郭子儀,大唐中興第一名將,智商和情商都高得嚇人!
老話説過:盛世埋英雄,亂世才出英雄。真老話説的真是對極了,你想啊,盛世穩定的時候,大家的生活條件比較好,誰還想着冒險去嘗試獲得更好的生活呢;但亂世必須冒險,正所謂“富貴險中求”。所以,不少梟雄好漢也都是從亂世的大浪淘沙裏出來了,只是亂世出英雄的概率不太高而已。今天咱們要説的這位就是從亂世中脱穎而出的一代名將,並且還被豫劇傳頌天下,戲的名字叫《打金枝》,戲裏戲外的他叫郭子儀,是一位祖籍山西太原、出生在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的一位大英雄。
提起郭子儀這個人,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他是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也因此被贊為對大唐有再造之功,各位想想,這功勞得有多大。所以大家從豫劇《打金枝》的戲裏就知道,安史之亂結束後,皇帝為了感謝他的再造之功,感覺封侯賞金也不足以表達,於是就和郭子儀結成了兒女親家,皇帝把自己最疼愛的女兒昇平公主許配給了郭子儀的兒子當了老婆;娶了昇平公主的兒子的兒子,也就是郭子儀的孫子長大後又娶了大唐以禮讓賢德聞名,廣得人緣的漢陽公主當老婆;老郭同志的孫女郭念雲又嫁給了唐憲宗為妃,可惜郭念雲沒有繼承爺爺的大格局,弄得自己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好。最主要的是人家郭子儀歷經七朝不倒,還活了85歲才壽終正寢。你看看,你看看,郭子儀是不是最有資格讓天下男人羨慕,下面就來好好扒一下這位不世出的牛人!很多人因為郭子儀是平定了安史之亂的大將,而誤以為這哥們進入仕途是在唐玄宗年間的後期。其實不是醬紫的,出身於家道中落的士大夫家庭的郭子儀是在武則天執掌天下的時候參加武舉科舉,以武狀元的身份進入仕途的。有人可能會認為武則天當上女皇基本上開的都是文舉科考,怎麼可能是在武則天時期?不錯,武則天剛上台的時候是重文輕武的,對軍界進行了大清洗,全部換上自己的親信,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武周的軍隊戰鬥力那是一個急劇下降,很快就面臨了邊境防禦壓力的陡增,對外戰爭那也是一敗塗地。後來,武則天就着急了,為了選拔軍事人才,提高軍隊戰鬥力,適應保衞邊防和對外戰爭的需要,她在公元702年趕緊下詔“教人習武藝”,並頒佈考試辦法,武舉制度由此確立,郭子儀就是在此期間參加科考中了頭名狀元郎的。郭子儀雖然中了武則天朝的武狀元,最高官職也不過是做了安西、北庭的副都護。加上武周政權時間不長,被擁戴李唐的文武大臣逼退,政權又回到了李唐手裏,所以嘞,郭子儀在武則天時期屬於英雄無用武之地,估計武則天對郭子儀的印象也隨着擱置而淡忘了。但武則天絕對沒想到,“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年在她治下參加武舉考試,一舉奪得頭籌的郭子儀,成為了古代中國最有出息的武狀元!郭子儀後來就進入了唐玄宗的武將序列,大家都知道,唐玄宗初期那是開元之治的時代,四方來朝、八方來賀,天下一片太平。老郭同志嘞雖然沒有啥仗可打,但在官場上還是很順風順水,官運亨通,五十二歲那年終於當上了左武衞大將軍,這可是正三品的大唐高官。不過對老郭同志來説,和平時期是沒有戰功支撐,要想再往上升職就比較困難了。後來,郭子儀的母親向氏去世,反正太平時期也沒仗打,也許空有一身武藝這輩子都未必能用得上,人家郭子儀嘞索性辭職回老家為母親守孝去了。我勒個去,估計這時候的郭子儀心裏是失落的,“壯士暮年,灰心不已”。
郭子儀辭職回去守孝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55年,雜胡人安祿山、史思明製造的安史之亂爆發,國家幾近覆滅,安祿山率領的大軍幾乎戰無不勝,無人能敵。正所謂:國難思良將。所以,這時候的唐玄宗想起了辭職回家守孝的武狀元出身的郭子儀,趕緊下道聖旨,徵啓還在守孝期間的郭子儀並改封為衞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一直沒啥大作為的郭子儀也因為這場亂局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成名之戰。郭子儀果然沒有辜負大唐皇帝的重託,奉命討伐叛軍的他率領大軍不僅收復了大量失地,還打敗了善於用兵而且無比狡猾的史思明、崔乾佑等領導的叛軍,最終讓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得以保全下來。平叛期間,更準確的説還在郭子儀擔任朔方節度使的時候,他擁戴唐肅宗李亨登基,接着率軍收復河北、河東,因功官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公元757年,郭子儀和廣平王李俶聯手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功居平亂之首,被封為代國公,又進位中書令。看起來一帆風順的郭子儀,也難逃人生的道路上出現“小人”。以前在講大唐宦官系列時其實就説過這件事,就是在一次戰鬥中,有個叫魚朝恩的宦官,深得皇帝寵信,獲得了戰爭的指揮權,結果戰鬥失敗,宦官卻把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於是,就發生了郭子儀平生第一次被解除了兵權。無獨有偶!公元762年初,大唐發家福地的太原、絳州發生了兵變,沒有辦法,皇帝只好又重啓郭子儀,還封他為汾陽王,率軍很快平定叛亂!結果嘞,平亂之後的郭子儀又因為一個宦官在皇帝面前的離間,兵權又又被解除了。但是亂世時期,真英雄豈會沒有出路,就在郭子儀二次被解除兵權的第二年,郭子儀曾經的部下,也是大唐中興的三大功臣之一的僕固懷恩起兵反唐,還聯合回紇、吐蕃入侵,長安失陷,唐代宗木得辦法,只能第三次起用郭子儀,郭子儀親自上陣,上演了一出單騎退回紇的故事,長安終得以收復。逢戰必勝的郭子儀不僅打出了封侯拜相光宗耀祖的榮譽,而且打出了郭氏的蓋世名聲。據史書記載,在公元763年冬,驕傲的吐蕃軍攻入未加嚴密防禦的長安,唐代宗急詔郭子儀率軍迎敵,吐蕃軍聽説郭子儀來了後嚇壞了,趕緊逃離了長安。對大唐和大唐的敵人來説,郭子儀真是和戰神一樣一樣的。
郭子儀最厲害的是他功高主不疑,權重人不忌。大家都知道,古代與帝王接觸,大多是能“同患難”,卻不能“共富貴”。但凡事都有例外,郭子儀雖然功勞極高,權傾朝野,兒子、女婿也都是朝中高官,但皇帝卻對他不猜疑,得以善終。為什麼會這樣嘞?有人説他靠的是自己的人品極好,而且智商、情商都極高,還是一個把“吃虧是福”當作自己人生座右銘的能人,這樣説也對。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經過幾次反覆的解除郭子儀的兵權後又幾次起用,皇帝也終於明白了,有他郭子儀在,俺大唐江山就可安然無恙。於是,郭子儀為官之路開始平穩,才有了唐德宗即位後尊稱他為“尚父”。郭子儀七十大壽的時候,八個女兒及女婿、七個兒子及媳婦齊來拜壽。本來該有三十個男女,可臨上埸前一點數,發現差了老六郭曖的媳婦昇平公主。昇平公主是金枝玉葉,平時耍嬌橫慣了,沒把這拜壽當作一件事,還在屋裏睡懶覺哩。派人催來後,昇平公主不下跪行禮,郭曖感到很掃面子,當埸斥責她。昇平公主耍起橫來,説自己的爹是皇帝,沒叫你們拜我算客氣的啦。郭曖冒火説道:你爹是個皇帝,我爹是懶得當皇帝。説完還順手給了公主一巴掌。駙馬爺硬來,那這個駙馬爺肯定是不好當喲!捱打的昇平公主就哭着回去給皇帝老爸告御狀,郭子儀一家老小全部嚇壞了。郭曖的言行是大逆不道啊,按當時的法律要株連九族,滿門抄斬!於是,郭子儀趕緊把郭曖五花大綁押進皇宮去找皇帝請罪。
皇帝是誰嘞?唐代宗。當唐代宗看到郭子儀把駙馬押進來,連忙笑着説:親家公不必如此,不啞不聾,不做家公。孩子之間扯皮撩筋的事,不要當真。唐代宗接着又叫昇平公主快把駙馬爺扶起來......為啥唐代宗如此寬宏大量?一方面説明他賢明,另一方面也説明他十分了解郭子儀的人品。實話實説,沒有郭子儀的捨身為國平亂,那裏還有李氏家族的江山?從郭子儀在“醉打金枝”事件中的行為來看,人家老郭同志對於政治的超高敏感度放到現在,有幾個能做到如此周密?但皇帝是不是真的沒有懷疑過他嘞?非也,皇帝老兒並不是沒有猜疑過郭子儀,只是被郭子儀的高智商和高情商給巧妙的化解了。記憶好的朋友可能還記得以前講過郭子儀祖墳被盜挖的事,當時很多大臣和證據,都證明是惡人大宦官魚朝恩乾的,皇帝知道後,怕郭子儀因為此事謀反,就召其入宮,試探一下口風。郭子儀見了皇帝之後,聽聞此事,馬上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我帶兵打仗這麼久,從來都是嚴格要求士兵克律守己,不能挖掘別人祖墳,今日我父親墳墓被盜,大概是遭了天譴了,不是人為吧!”這一席話,説的皇帝立馬放下了戒心,據説還讓那缺把兒的大惡人魚朝恩感動得不得了,自此再也沒有為難過郭子儀,説不定別人在皇帝面前説郭子儀的壞話時,那個壞蛋還幫郭子儀在皇帝面前美言過。還有一次,有人寫了封匿名信誣告郭子儀謀反,皇帝將信將疑的召見他,郭子儀嘞直接來了個不洗澡,不刮鬍子,不帶一兵一卒,就去見皇上了。皇上一看,這哪像造反的樣子啊!便放下了戒心。
咱們再來聊聊郭子儀在處理同事關係方面也是很厲害,值得我們學習。大家應該都知道,李光弼與郭子儀同為大唐中興名將,但李同志這個人嘞心胸就比較狹窄,他對老郭同志是既不服氣又生嫉妒。在一場戰役中,李光弼沒有完成配合作戰的任務,致使整個戰役失利。人家老郭同志選擇了以大局為重,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受到降職降俸處分。這一下,就讓李同志非常感慨,從此心悦誠服。在以後的戰役中,李光弼就積極配合郭子儀了。可能有人還不知道,李白還是郭子儀的恩人,而郭子儀也是一個知恩報恩的主,李白和郭子儀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嘞。原來,在李白還受唐玄宗欣賞的寵臣時期,有一天,李白正在長安大街上閒逛,看到一隊刀斧手擁着一輛囚車經過,上前一打聽,原來是一個犯了法的軍官,按軍法被押送到東市口去行刑。天性浪漫的李白,瞧那犯法軍官身材魁梧,容貌英偉,回答問話沉着冷靜,聲如洪鐘,沒有絲毫一般人臨死之前的那副熊模樣,頓生惜才愛才之心,介紹了自己當時炙手可熱的身份後,叫聲“刀下留人”,我馬上去討免罪聖旨來。真是蒼天有眼力助李白做善事,不一會兒李白就把赦敕討來了。這犯法軍官就是郭子儀。郭子儀被赦免時,現場給李白恭敬地行個禮,道聲大恩沒齒難忘後告辭。以後郭子儀越幹越順手,不斷立功,不斷升官。李白嘛卻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俗話説福不雙降,禍不單行,李白一不小心站錯了隊,跑到永王李璘帳下工作,使出渾身本事,寫了《永王東巡歌》詩,在詩中將永王對朝廷的叛亂,胡謅為東晉與胡人的戰爭。永王李璘兵敗被處死,李白作為重要欽犯候斬。朝中的不少大臣聞知李白落難後,紛紛想方設法保釋他,李白的夫人宗氏是前朝宰相的孫女,聞訊後立即從廬山星夜兼程趕到潯陽關押地營救,直接寫信給高適求他拉哥們一把。狂傲不羈的李白也躬下高傲的身段,寫《送張秀才謁高中丞並序》詩託人帶出並轉交高適求助......唐肅宗李亨是一個巴不得把跟自己唱對台戲的人全部斬盡殺絕的狠角色。因此他一直不鬆口赦免李白,但為了不引起眾怒,也一直不詔令行刑,估計他打的主意是,把不知天高地厚的老頑童李白折磨死在獄中。正在這時候,郭子儀向李亨稟告,願意用自己的官職來為李白贖罪,皇帝才同意,李白也就沒有被送上斷頭台。為啥李亨要同意郭子儀的請求呢?理由很簡單,那時政局還很不穩,離不開郭子儀啊,不看僧面也需看佛面吧!但如果無罪釋放,朝廷就沒威嚴了,於是肅宗皇帝隨即把硃筆一揮,改判為流放,讓風流的李白多受些活罪,以便深刻接受教訓。不管怎麼説,活着就好,畢竟好死不如賴活着嘛,而且就是因為這次流放,到處遊山玩水,觸景生情嘛,也讓李白得以成為詩仙!
後來,關於郭子儀的處人處事的高品格,有古詩為證:一代威名邁光弼,千秋知已屬青蓮。光弼指的就是李光弼,青蓮指的是李白,大家都知道,李白的別號:青蓮居士。公元781年,年邁的郭子儀病重,唐德宗派舒王李誼前往郭子儀家看望;當年六月十四日,一代名將郭子儀去世,享年八十五歲,皇帝追贈其太師,諡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唐德宗還因此停朝五天供羣臣弔唁,他自己還親臨安福門送葬,並違反唐朝的禮制,把郭子儀的墳墓加高一丈。小心使得萬年船!歷史上像郭子儀這樣的功勞蓋世者,卻還能善終的,的確不多見!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