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位博士後的經驗之談:研究生要做到“五莫怕”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經典

每年的開學季,都有一撥新人來,都是一次傳經時。

這麼多年來,我發現每一位新生都和當年的自己一樣,既對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但又為研究生可能經歷的痛苦而略顯緊張,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

如何快速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儘快融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之中,遇到“艱難困苦”如何正確地解決,這些都是每個研究生新生最為關注的話題。

其實,答案也十分簡單,我的經驗就是要做到“五莫怕”,希望對剛入門的研究生們有所幫助。

01、一莫怕擔負任務重,因為這就是機會

實驗裏有很多工作是分不清職責的,比如:幫導師查閲資料、撰寫文章、校對文稿、會務準備或是其他一些雜事、瑣事。這種事情無論在哪個學校、那個專業或是哪個實驗室都是現實存在的。

有一種情況是,本來你自己就在為上專業課、整理數據、查閲資料、撰寫論文等各類事情忙得不可開交,可導師就是要讓你接二連三地去做這事件或是那事件,而實驗室裏的其他人卻在追劇、打遊戲、刷抖音,顯得十分悠閒。

很多剛進實驗室的研究生,對這種“忙閒不均”的現象有很大的意見,還不時發點小牢騷,覺得自己是吃了很大的虧。

以我多年來的經驗來看,這是導師對新人的初步考驗,一是看你有沒有大局意識,肯不肯幹;二是想考察你能不能幹,具體能力在什麼層級上。

如果你一直不願幹或者幹不好,那麼在導師的眼中,你基本就已經定型了,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同時,一些也是如此過來的師兄師姐們對你也會有一些想法。

其實,不管在哪類學科、哪個實驗室,始終都是20%的學生幹80%的活,而且還經常挨批評。

但到最後,能力最突出、成果最豐富的往往就是這20%的學生,因為他們的貢獻大、得到的鍛鍊也多,科研能力自然也就比其他學生要強出太多。

也有的學生認為,在實驗室中,那些善於交際、會討導師歡心的學生得到的機會更多,而性格內向的學生不懂得如何奉承導師,自然沒有鍛鍊機會。

這也是一種誤解,對一些重要的任務來説,如果你只會耍嘴皮討導師歡心,沒有實際的科研能力,即使你妙語連珠,導師也不會輕易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你。

因為,一個實驗室的正常運轉和擴大,依靠的是實打實的科研成果,導師最希望的是使用一些有能力的學生來更好地開展工作,這樣導師自己也會輕鬆很多。

如果你科研能力很差,既使靠着嘴上功夫討得了導師的關愛,但同門的其他人也不會買你的賬,你的工作也很難開展,這樣的例子其實大家都有所耳聞。

所以,多幹幹工作,尤其是一些導師交待的急難險重的工作,是一個提升自己能力的難得機會。

02、二莫怕導師有偏見,要證明你的能力

只要是人,就會有主觀意識,當然,導師也不能例外。

相信大家對導師的偏見問題都曾經有所耳聞,一般在同等的水平下,導師的偏好排序是“本校優於外校、保研優於考研”。

本校生自然不用説,人家教學風格相同、教學環境熟悉。

保研生,就是那些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很自然把他們與一些“學霸”“科研大佬”“競賽全能”的詞彙聯繫在一起。

能夠在同一屆眾多學生中被學校選出來,“免試”攻讀研究生的人,一定是學習成績在年級中一直遙遙領先、英語六級五六百+、學術科研方面多篇核心甚至CSSCI在握、各種國家級學科競賽獎項包攬的佼佼者。

對於外校生、考研生來説,有時會擔心導師會對本校生、保研生更多在關愛。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因為對於導師來講,他對一個陌生學生的初步瞭解,只能看他先前的成績、科研和競賽。這一點就是導師會對保研生和考研生產生偏見的根本原因。

同時,培養和管理一名研究生都是有成本的,站在導師的角度去考慮,保研生的確可能會比考研生能力略強一籌,培養起來更容易,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導師會偏愛保研生一點。

用通俗易懂但確實有點殘酷的話來形容就是“保研生已經在奔跑了,而你還在學習走路”,導師理所當然會偏好能力高、水平好的學生。

要想徹底消除這種偏見,實現逆風翻盤,正確的做法就是你不要把這些看得太重,一心一意地把學習和工作做好。通過科研成果來證明你的能力和為人,同時和同門搞好團結,打好羣眾基礎。假以時日,開明的導師總會消除偏見的。

可如果你和導師“抗爭”或是乾脆破罐子破摔,十有八九你會死得很慘。

03、三莫怕文章被打壓,多考慮導師的苦衷

很多研究生都遇到過這種情況:論文初稿交給導師少則1~2個月,多則半年,竟然毫無修改和投稿的音訊。實際上,我也遇到自己的文章被導師壓着小半年。

但是,大多數時候,一篇小論文對於一位導師而言真的可有可無(當然,具有能上Nature、Science、 PRL、PNAS這類潛質的論文除外)。

我們知道,修改一篇論文是一件極其費時間、耗精力的事情。一篇連學生自己都不太滿意的論文交到導師手中,他要先花大把的時間去看你那蹩腳的英語,先正確理解你想要表達的意思,再根據全局來判斷要不要增加或刪減內容,要不要重新整理,等等。

實際上這個過程很繁雜,快則幾周,慢則幾個月。可也別忘了,實驗室裏的學生可不止你一個,導師的辦公桌上有可能同時放着好多篇這樣的論文。

所以,如果你的論文成果無關緊要,一般情況下導師不太願意花太多時間去修改。

説一句實話,沒有認真發過幾篇Top期刊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投出去都會有幾十個小錯誤。別説學術論文,就算很多出版的著作,也有很多不規範之處。其實,有的學生即使發過若干頂級文章,也都沒有意識到一些規範性問題,別説是初學者了。

所以,一名治學嚴謹的導師看到這些問題心裏就會很不爽。我覺得,導師有時候壓着你的論文,不應該太過抱怨,而應該作為自己在論文寫作方面進一步提高的契機。

每位新學剛寫篇文章都自認為簡直是“神來之筆”,可過幾年回頭再看,就知道簡直是不堪入目。

還有就是,你沒有強到威脅導師的地位時,一般不會受到打壓。這時,生一下氣也就行了,否則會影響你學習和生活,實在是沒有意思。想通了一通百通。

04、四莫怕導師要求嚴,坦然對待最重要

雖然我們嘴上常説明白諸如“嚴師出高徒”“嚴是愛、松是害”“導師對你嚴,説明還在乎你”等等的道理,但實際落到自己身上,有時卻真心承受不了。

導師對學生要求嚴格,這個問題具有雙重性,往往是嚴格有人罵、不嚴格也有人罵。但從學知識的角度來講,肯定是越嚴格越有利。

實際上,很多研究生在食堂吃飯、晚上卧談、出外喝酒甚至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罵老闆多苛刻、多嚴格、多變態等等。

但是,他們很多人會發現,到了工作崗位之後,當年導師逼着乾的東西,卻成了自己的加薪提職的法寶。

於是乎,有機會回到母校,就和師弟師妹們大談老闆嚴格要求是如何如何的好,這樣的事情到處可見。

我還見過某位博士快和老闆打起來過,但若干年後念念不忘老闆的好。

所以,我覺得,研究生應當坦然對待導師的嚴格要求,要正視壓力,沒有一點壓力肯定是不行的。

當然,茶餘飯後罵兩句老闆能夠理解,罵過之後解解氣就好,別往心裏去,之後還是努力幹活去吧!

但對於那些只想混着日子、拿個學位、提升學歷、找份工作的學生來説,罵導師就是你的錯了,需要好好自省一下。

05、五莫怕經常挨批評,提升“聽”力是正道

導師也是人,有時候會很忙、很煩,如果看到學生幹活磨磨唧唧或是完成任務的質量太差,説話有時候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我的態度是:聽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要太往心裏去。就像父母打罵孩子,都記仇那天下沒有太平。

不過,我們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為什麼會經常挨批評。

經過多年的實驗室觀察,“聽”力不好是一條重要的原因,我將研究生“聽”的能力分成四個等級。

第一級聽力:

不但能聽懂導師交待的事情,而且能高標準、完整地執行,更重要的是,聽的學生還能深刻理解導師的主要意圖,預想下一步該如何行動,並且提前做好各項規劃準備。擁有第一級聽力的學生,當然最得導師的喜歡,幾年後多半是開創型的科研人才。

第二級聽力:

能聽懂導師交代的事情,並且忠實地執行。但對於下一步該如何計劃,卻沒有太多的想象力和意見建議。這類學生,機緣俱足的話,將來也可能是收穫型的學術人才。

第三級聽力:

能聽懂導師交代的事情,但是執行過程中往往馬馬虎虎、大打折扣。擁有第三級聽力的學生,導師只能交代他去做簡單的事情,並且還要有隨時為他善後的準備,你説這種學生導師能不生氣嗎?

第四級聽力:

這類學生是最令導師崩潰一種,是完全聽不懂或根本不聽導師的指示,完全憑着自己的想像胡亂處理,結果當然是一地雞毛。

所以,為避免經常挨批評,你不妨先從練習“聽”力開始入手。

萬事開頭難,但萬事也莫怕,因為,過了橋,就翻篇了!

最後,將蘇軾的一首《定風波》送給入門的研究生們,我們共勉。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