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碩停招,我險些夠不上名校的門檻
對所有考研人來説,10月31日是個特殊節點。這一天,考研正式報名結束,當屏幕上顯示“報名完成”的字樣時,意味着報名前內心的所有糾結、掙扎都已塵埃落定,接下來要麼勇往直前,要麼鎩羽而歸。同時,這也意味着你終於和心中那所“Dream School”產生了聯繫,即使這種聯繫是單向、未知甚至充滿個人憂怯的。當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和“Dream School”出現在一起,還會給人一種“我一定屬於這裏”的勉勵和篤定。
今年是我第二次考研。頭一次像是邂逅初戀,鉚着蠻勁兒對遙不可及的目標大聲吶喊、奮力追求;第二次像是老友相見,透着隱秘的熟悉感。
依然記得,一戰失利後,在所有熱情和努力都揮灑乾淨,卻並未如願以償時,我無數次質疑報考名校的決策是否有誤。當初一年多的備考,我早就將“名校讀研”化進人生理想,也從未想過假如放棄這個信念,我究竟該往何處去。正是如此,一戰失利後,我幾乎沒有任何遲疑便投入二戰的備考中,即使調劑收到其他學校複試邀請,也抱着“讀書不能將就”的心情拒絕了。
調劑系統開通那天,我發了條朋友圈:在最想讀書的時候報最好的學校,結果在該收穫的瞬間一無所得。如果存在運氣守恆定律,不知道要用什麼程度的好運才能彌補這半年來的惴惴不安。
當時收到很多研友的鼓勵和共鳴,其中不乏説要一起再戰成為“人大男孩女孩”的夥伴,但到了二戰報名時,不少人找了工作,或是換了學校,只有我繼續原來的選擇。
沒成想,更大的挫敗還在後邊。今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發佈公告,明確2021級全日制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僅招收推免生源,統考階段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業生源。當時,不少關心我的研友發來問候,確認我的心情。那時我從冗長的新聞史的背誦中醒過神,“啊,專碩不招了,學碩(學術型碩士)呢?那我呢?”腦子裏還沒形成完整想法,眼淚就先一步掉了下來,真是身體比意識更敏感更誠實啊。我花了兩個小時調整心情,迫使自己進入放空狀態,“至少要把今天的書背完啊,又不能不考”。
我一邊給研友回話,一邊在紙上寫下“車到山前必有路”之類老掉牙的俗語,貼在筆記、書和牆上。比起第一次面對失敗的窘態,我希望這次遭遇挫折,自己看起來能頑強一點,至少看起來不那麼狼狽。因為我小時候讀過的名人故事中,頑強是通向成功的必備品質。
之後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換學校,在全國第一的新聞學院和能夠考上的新聞學院選項中,我暫時向後者妥協。就這樣,我選擇了位於南京的另外一所新聞名校,選擇原因無他,城市好,學科實力也很強,而50餘人的招生名額更是格外友好。只是過了不久,這所新聞學院也宣佈全日制新聞與傳播碩士停招的消息。幸好,我前後只准備了6天,心情並沒有想象中那樣悲痛,只是在得知消息後迅速確認了考研剩餘天數,重新決定換回人大,報考學碩,由於中間相隔時間短,換學校這件事情竟像從未發生過一樣。經歷過這些波折,最後我決定再度選擇人大,報考學術型碩士後,我反而有種前所未有的平靜,兜兜轉轉還是你,我的“Dream School”。
這段時間,“內卷”成為流行詞,“萬物皆卷”被不少同齡人引用討論,有關“讀研”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就業難等問題,引起極大關注。但對於包括我在內的諸多年輕人,其實沒什麼要去爭辯的地方。現實中,對大多數人而言,不是所有的願望,都有充分選擇餘地,只有通過知識的階梯,一點一點努力,才能增加改變命運的機會。比如先進入理想的學校,然後才能談論選擇怎樣理想的工作,規劃自己的人生。
當下,即便有吐槽抱怨,往往也是發泄焦慮情緒,比如困惑於自己能否順利上岸,中間偶爾還會憧憬讀研後的意氣風發。其餘時候,還是轉頭拿起眼前的書本,這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也是必須要做好的事情。即使我明確知道翻過一山還有一山,但仍然抱着“失敗了很多次也沒關係,只要成功了一次就好”的信念,希望不遠將來,這場奮戰能有個好結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