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抗戰的關鍵時刻, 中國為何要裁軍一百萬!

一般來説,一個國家處於戰爭時期就一定會不斷的增加軍隊數量。但是這個道理在中國行不通。1944年,正處於抗戰的關鍵時刻,中國不但沒有繼續擴軍,反而還進行了裁軍。最關鍵的是規模相當大一口氣就裁減了100萬。中國是在向各界證明,兵不在多而在於精。
一九四四年,抗戰的關鍵時刻, 中國為何要裁軍一百萬!
一、軍隊多不一定就能打勝仗
在古代社會一直有兵多將廣的説法,似乎哪一方的兵多哪一方就能夠取得勝利。這樣的規則在古代或許可行,但是在近代熱武器面前,軍隊再多也是虛談。1937年7月,日本軍隊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進行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的抗戰開始了,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講話:“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不分南北,年不論長幼,人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同年8月,淞滬會戰打響,70餘萬中國軍隊和20多萬日軍展開了反覆廝殺。戰役的結果是中國軍隊損失慘重被迫撤退,這次戰役還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由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兵力消耗殆盡,蘇州、南京等城市再也無力抵抗日軍的進攻。1937年12月,日軍攻克中國首都南京,製造了35萬人死難的南京大屠殺。
一九四四年,抗戰的關鍵時刻, 中國為何要裁軍一百萬!
在淞滬會戰以後,蔣介石的主力軍隊幾乎消耗殆盡。不得不説,這一時期蔣介石正是蠻拼的,他自己的嫡系部隊全部投入了淞滬戰場。結果他的軍隊損失慘重,各地軍閥紛紛派出軍隊趕赴前線抗戰,如川軍、滇軍、桂軍等等。中國軍隊在數量上明顯多於日軍,但是始終無法阻擋日軍的攻勢。這其中日軍的裝備優勢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則是中國士兵的戰鬥素質。中國軍隊的精鋭力量在抗戰初期就已經拼的差不多了,後來補充的士兵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這些人也有滿腔的愛國熱情,但是他們幾乎沒有經過什麼軍事訓練便被匆忙送上了戰場。他們其中有些人連槍都不會打,這樣的軍隊根本無法完成高強度的戰鬥任務。
一九四四年,抗戰的關鍵時刻, 中國為何要裁軍一百萬!
二、中國軍隊中的腐敗問題嚴重
雖然很多士兵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但是在那種緊要關頭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如果沒有那些軍人的犧牲,中國就會亡國滅種。1938年,日軍向中國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漢發起進攻。國民政府集結了各路軍閥的軍隊,數量超過了110萬,中國軍隊的口號是“保衞大武漢。”日軍為了奪取武漢也出動了40多萬軍隊,最後中國軍隊在日本陸海空的聯合打擊下被迫撤退。此戰雖然沒有保住武漢,但是也使日軍無力繼續南下,中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在穩住陣腳以後,蔣介石開始着手進行軍隊改革的問題,其中何應欽和陳誠是主要負責人。
一九四四年,抗戰的關鍵時刻, 中國為何要裁軍一百萬!
1944年年底,陳誠向蔣介石公佈了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字:中國軍隊共有56個集團軍、110個軍、340多個師,全國的總兵力為400餘萬人。但是這其中就顯露出很多的問題,首先就是指揮機構重疊。按照正規的編制,56個集團軍的總兵力將超過700萬。這就説明很多集團軍根本就不滿員。有的軍更是忽悠人,總兵力還有整編師的人多。當時中國軍隊中的非戰鬥人員達到了180萬(機關、後勤、軍校、醫院等等),這已經超過了中國軍隊總數的40?而日軍的總兵力是128萬,再加上將近200萬的日偽軍。中國軍隊甚至是在以劣勢兵力與敵軍鏖戰。
一九四四年,抗戰的關鍵時刻, 中國為何要裁軍一百萬!
三、1945年初,中國裁軍100萬
龐大的非戰鬥人員嚴重擠壓了軍隊的生存空間,1944年底的豫湘桂大敗退更是深深刺激了蔣介石。1945年初,蔣介石命令陳誠主要負責裁軍工作,陳誠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完成了這次裁軍工作。其中作戰部隊共裁撤52萬人,包括了14個軍、40個師,這些軍隊戰鬥力不強,已經無法完成作戰任務。軍校方面共裁撤了5萬多人,那些不合格學生被大量裁撤。那些無用的軍事機構共裁撤了1100多個,總人數達到了43萬人。將裁撤的所有人員進行總和,此次裁軍的數量整整100萬。陳誠恐阻力太大無法推行,蔣介石明確回答:“但非忍痛實施,不足以達到重要目的。”
一九四四年,抗戰的關鍵時刻, 中國為何要裁軍一百萬!
在大裁軍的同時,中國也在擴軍。不過此次徵兵的對象條件非常嚴格,基本上都是擁有較高學歷的青年學生。當時國民政府的口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由於戰爭的破壞,全國的大多數院校幾乎都聚集在西南地區,這為國民政府提供了豐富的高素質兵員。讓國民政府很沒有面子的還有一件事,在1943年的一次戰役中,日軍進攻一座高地。這座高地上部署有5門美國援助的大炮,但是整整一個營沒有人看得懂火炮的英文説明書,最後眼睜睜的看着日軍衝了上來。此次事件以後,國民政府下定決心要提高軍隊高素質兵員的數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1 字。

轉載請註明: 一九四四年,抗戰的關鍵時刻, 中國為何要裁軍一百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