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陶淘、呂敬之、馬舒葉、馮曉亭、孔月昕、謝中秀,編輯:謝中秀,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小鎮做題家”再度受到關注。
“看了輿論才知道,原來我們這種努力學習,以求考上更好的學校,獲得更好生活的人,叫做‘小鎮做題家’。”有人士自嘲道,“但我題做得不好,也沒考上985、211、清北,應該叫‘小鎮錯題本’。”
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也陸續有高學歷人才帶“小鎮做題家”話題發佈視頻,為“小鎮做題家”發聲。
比如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就在抖音發視頻表示,“我也是小鎮做題家,在北大讀書時也曾自卑過,將別人午休的時間都用來奮起直追,還編織了一個‘天下無盲’的美夢,至今還在逐夢的過程中。”並在視頻帶上話題#寒門貴子不該被嘲諷為小鎮做題家#。
資料顯示,“小鎮做題家”一詞原本發源於豆瓣小組。2020年,在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中,這個名詞是指部分來自小城鎮的985、211甚至清北名校的學子,在大城市的工作與生活中碰壁,因此自視為“沒見過多少世面的‘死讀書人’”,代表的是一種自嘲精神。
該小組名中的“985廢物”一詞,也同樣是寒門重點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後遇到職業瓶頸或者身存挑戰時的一種自我寬慰。如今這個詞卻在輿論中有些“變味”。
但轉身回望,也許眾人中的多數都是“小鎮做題家”,高考、考研、考公,以及各類考證,都是一場白熱化的軍備競賽,身處其中的人,也曾為它們拼命做過題。
對於出生在小鎮甚至鄉村的人來説,能獲得的資源更少,自然必須更加拼命。“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張桂梅在接受媒體採訪也曾説,“人家説做題對孩子不好,我們沒辦法,我們只有這個辦法!”
對於大多數來自縣城、鄉村的學子而言,成為“小鎮做題家”,是他們實現階層躍升、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而這種努力,不該被抹上嘲諷、負面的顏色。
這一期小酒館,燃財經就與多位來自不同年代的“小鎮做題家”,聊了聊他們為了學習、工作努力“做題”的經歷。
他們之中,有經歷過饑荒,靠考上大學改變自己命運,並且帶着全家人走出大山的50後;有從村辦小學考到浙江大學,並且讀完博士、找到心儀工作,讓家人一路從縣城發展到北京的60後;有在山溝里長大,為了免學費,考了5次終於考上縣城師範的70後;有四戰考研終於上岸,並且幫全家人提升了生活品質的80後;以及成功從“地獄高考”省份脱穎而出的90後……
努力、拼搏應該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小鎮做題家”也應該是一個人努力過的證明,而不是被嘲諷的標籤。
我的姥爺,帶全家人走出大山
楚菲 30歲 媒體人
我現在的生活算是比較舒適。我是瀋陽人,在美國上的本科、香港唸的研究生,現在在北京工作。但直到第一次回姥爺的老家我才知道現在的生活得來不易。
那是我第一次回姥爺家,為了給姥爺遷墳。從瀋陽開車到錦州市下面的義縣,足足開了四個多小時,到了義縣之後還要進山,山路崎嶇不平、顛簸難受,到最後車實在是開不進去了,我們還把車停了下來,徒步走了將近半個小時,才走到姥爺的老家。
到的時候我已經滿頭大汗,見到的也是一片貧瘠,對於生長在城市裏的我來説,可以説是非常震驚。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媽指着這貧瘠的地方對我説,如果沒有姥爺,我們一家人應該還生活在這裏。
姥爺出生在遼寧省義縣某個村子,是全國有名的貧困村,全村只有一口井能打出水,那口井在山下,大概就是在我們車走不動停下的地方。照這麼想,我姥爺當年想要打水,來回需要徒步行走將近一個小時。
但幸運的是,姥爺家裏的孩子都是學校的料子。姥爺和他妹妹都考上了高中,但是家裏實在是太窮了,沒辦法供兩個孩子一起上學。於是,姥爺因為是男孩,被“選中”了。
姥爺出生的村裏只有一所小學,他就讀的高中在義縣縣城裏,公交能到的最遠的地方離老家還有小半天的路程。姥爺高中的時候住校,每個週末先坐車再徒步四小時回家,週日下午就得出發回學校。
媽媽回憶道,姥爺生前回老家的時候,媽媽想要直接開回家,但姥爺堅持讓媽媽停在縣城的公交車站,“他跟我説,他想再走一遍這段路。”我的姥爺,就是這樣,用他的雙腳,憑藉吃苦耐勞的精神,帶着他的家族,“走”出了大山。
姥爺學習有天賦,也非常刻苦,一次高考就中了,考入了當時名為鞍山鋼鐵學院,現在更名為遼寧科技大學的學校,成為了老家唯一一個本科生。
不過,姥爺本身體弱多病,上大學的時候又遭遇了中國非常嚴重的災情,每天只能吃點玉米麪和高粱米麪炒出來的油茶麪。久而久之,身體實在吃不消,中途不得不輟學一年。當時姥爺一度有輟學的想法,是他父親非常嚴肅地堅持下,才用五年的時間完成了本科學業。
畢業後,姥爺在瀋陽七二四地區找到了一份軍工廠的工作。“那個時候,軍工廠的工作比現在的公務員還‘香’。”媽媽回憶道。
但很遺憾,在姥爺發工資的第一個月,一直堅持供他上學、督促他完成學業的父親去世了。媽媽還告訴我,一直到姥爺過世之前,他都在給家裏的哥哥和妹妹寄錢,感恩他們的支持,也對妹妹不得已的犧牲而愧疚。
憑藉愛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姥爺在軍工廠做得也很不錯。因為我姥爺性格很淡泊,只是默默地研究技術。媽媽説,那個時候很多機器都是進口的,一般的工人不會修,而我姥爺只要聽聽機器運轉的聲音,就知道哪裏出了問題。姥爺就憑藉這手“絕活”成了工廠“紅人”,家裏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後來我媽在瀋陽上了大學和研究生,也在七二四有了第一套房子,又在市中心安了家。再後來,我出生了,也在家裏的支持下可以去見識更廣闊的的世界。
姥爺在一無所有的年代,用最“笨拙”又質樸的辦法,為家族的命運“殺”出了一條路。而作為後輩的我們就像流水一樣,不斷延續着家族的命運,流向更遠的地方。
堅信讀書是改變的唯一出路,爸爸考上了浙大
林夕 90後 廣告策劃
上世紀六十年代,爸爸出生在浙江義烏的一個村莊,和奶奶、兩位叔叔一起,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他至今清晰地記得六七歲時,去鄰居家偷舀一口粥喝,當滾燙的粥下肚時,喉嚨火燒火燎的感覺。
不過,窮則思變。生活的窮困練就了爸爸頑強的意志,也堅定了他努力學習、改變自身階層桎梏的決心。
爸爸在村裏讀的是小學五年、初中兩年的學制。專注聽講、勤于思考,使他每年都得以穩居班級第一名,並且獲得了七年所有的三好學生獎狀。
那時候,爸爸讀書的艱難主要還不在於沉重的課業負擔,而在於艱苦的教學條件和同時揹負的農活壓力。
爸爸告訴我,在初二時,他一邊備考中考,利用一切在校時間去温故知新,將全年級唯一的一本備考資料的內容謄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還總結平時的錯題;另一邊,在農忙時節,他會在放學後就奔向自留地去幹活。
“最感人的是,因為我成績優異,初中的語文和數學老師,都曾在農忙期幫我家幹過活。” 我爸爸跟我説,忙完農事後,由於他家離學校有着兩公里的距離,數學老師還會隨手從地上撿起木炭,在沙地上教他無理方程的內容,“那是超出了初中教材的知識點,但老師傾其所有傳授給了我。這更讓我覺得,一定不能在中考時辜負他的期待。”
後來,我爸果真在中考時拔得了全鄉頭籌。由於地方行政單位按照市、縣、區、鄉、村逐級遞減,級別越低的地區教學資源相對較弱。因此,爸爸的成績一時引起了村中的轟動。
進了金華市重點中學後,爸爸開始寄宿生活,終於不再需操心家中的農活。但飢餓感依然伴隨着他的整個高中時代。“那時候,憑糧票供應的米飯一個月三十三斤,在我長身體時,根本吃不飽。” 爸爸説道,為了節約在校時買蔬菜的錢,他每月回家一次,都會讓奶奶帶上一大盒梅乾菜,回校後四周每天分着吃。
為了省下5角從義烏到金華的火車票,每次上學來回,爸爸都會偷偷跳上從義烏開往金華方向的貨運車。運氣好的時候,他剛好能到金華;運氣差的話,他就得自己再走好幾里路。
也正因為上學的這份來之不易,爸爸在高中期間總是挑燈夜讀,並且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他把書從薄讀到厚,再從厚讀到薄,內化成了自己的知識。另外,在住校期間,他還堅持每天清早在學校操場上跑步的習慣。這也是他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的秘笈。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爸高考考上了浙江大學。本科畢業後,從小夢想成為高級工程師的他,在浙大又繼續深造,碩博連讀。爸爸半工半讀地度過了自己的整個大學時代,並找到了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
也正是因為他一路的努力奮鬥,我們全家人才得以從浙江小縣城移居到杭州,再到如今的北京。
他是我永遠的驕傲。
為了上師範,我連考了五次
元雲 70後 小學老師
如果“小鎮做題家”也分級別,我可能屬於其中飛得最早的那批人。
上世紀80年代末,我16歲,山溝裏和我一般大的孩子都想考師範。因為師範學校不僅免學費、發飯票,最關鍵是包分配,在靠天吃飯的村裏,農民們受夠了目不識丁的苦,都想讓孩子走出去。
人人都想考師範,但考師範卻難如中狀元。以我所在的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為例,我們縣考生3000多人,想進離石師範學校要考到前30名,錄取比例就是100:1,更何況4、5個縣的考生搶破頭爭着進,按一個縣平均3000名考生算,就是一萬五千人競爭250個名額!
那時條件有限,我揹着一籮筐炒麪、窩窩頭步行20里路走去鎮裏唯一的中學。一個班十來個孩子,不分男女睡通鋪,枕頭是豎放的三塊磚頭,冬天冷得要穿衣服睡,夏天又熱得生蝨子。
第一次考試,不出意外,我只考了158分。因為鎮裏沒英語老師,我英語只能瞎蒙了8分。第二年、第三年,為了補英語,我揹着鋪蓋獨自一人去鎮裏補習。白天上完課,晚上我就在被子上把學的英語單詞邊念邊寫,直到被子都被我劃得破破爛爛,第三年我英語考到了72分,總分達到師範的錄取分數線,但數學沒能及格。
第四年還是落榜,在普遍早婚的村裏,我成了只會痴心妄想的異類,就連我爹也被村裏的人暗暗嘲笑。我哭着不想念了,我爹卻斬釘截鐵地鼓勵我,“你考多久我就供多久,閨女,別擔心錢!”
但第五年,我娘生了重病,我着急得回家照顧她,但剛過清明就被她哭着罵回了學校。此時離7月考試還剩2個月。想着病重的娘,每天種地腰都直不起來的爹,我咬着牙把書來來回回地翻,甚至哪個字在那一頁都記得清清楚楚。
1989年,師範學校放開報考限制,我以505分位列縣第13名,我考上了!我爹激動得一天都沒吃飯。
如今從山裏走到縣城,做了30年的老師,我始終相信,天道酬勤。或許我沒有飛得多遠,但憑藉努力,我過上了有尊嚴有希望的日子。
從小鎮姑娘到落户上海,我靠知識改變命運
小艾 80後 註冊會計師
我的家鄉在國家級貧困縣下的一個村鎮裏,父親是普通工人,母親在一次下崗潮中被裁員,只能做一些小買賣補貼家用,他們養育我和弟弟二人,非常不易。我記得上大學前,家裏的飯桌上常年見不到葷腥;我上學時會穿學校不強制穿的校服,因為這算我當時最“體面”的衣服。
儘管家庭困難,但父母始終堅持送我們上學讀書。我也清楚自己並不算天資聰穎的孩子,如果想從貧寒的家境中掙脱出去,就必須靠知識改變命運。我雖然非常努力學習,但受限於我們當地的教育條件以及我個人才智,最終只考上了一所北京的普通本科。
等到我畢業四處找工作碰壁後,我才意識到自己原來的見識有多“短淺”,一個普通本科畢業生,能在北京獨自生存就實屬不易,更別提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了。
思慮再三下,我決定考研,用更高的學歷做跳板進大公司,換取我想要的“人上人”生活。
於是,除了需要白天上班打工換取生活費外,剩下的所有時間我都用來學習刷題,每晚我會在小小的出租屋隔間裏學習到12點,第二天早上6點起來背誦複習知識點,上班的通勤路上還不忘拿着一部二手MP3學英語。
可能真的是因為天資不足,我考研“一戰”的筆試成績並沒有過線。接下來的“二戰“、“三戰”也都失敗了,那時候,我已經快25歲了。
當時,“不如找一份普通工作結婚生子,給家裏減輕負擔”的勸説,和因不能補貼家用而罵我“不孝”的言語都紛至沓來。但我反而更不服氣,決定用此前攢下的一點積蓄“背水一戰”。
我先是調整了自己的“志願”,不再強求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只要能進985大學就可以。然後,為了避免出現三戰成績擦線,面試被刷掉的情況,我必須保證自己在筆試中名列前茅。
我每天蹲在出租屋裏足不出户,不僅將備考書都翻爛了,專業書和政治書也讓我“倒背如流”。我還在網上和各大高校學生那裏收了大量的二手真題試卷,足足刷了一人多高的真題試卷,“回憶起來,我真的是被‘題海’給包圍了。”
在我“四戰”考研這一年,我終於成功考進了雲南大學,並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導師的青睞。考研後,我依然沒有鬆懈,通過考各種“證”積累自身資本,並在我畢業那年成功拿到了註冊會計師資格證。
有了學歷和證件背書,以及導師的“人脈”,再加上我個人工作能力強,正式工作三年後,我成功進入上海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在30歲前拿到了百萬年薪,並在接下來的兩年裏迅速達成了買房、結婚、落户上海等一系列目標。
如今,我不僅自己實現了階級的“躍升”,也讓我的家人長輩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除了提供給母親富足的物質生活外,我也會送母親去全國各地遊玩等,滿足母親的精神享受。
感謝“做題”讓我從地獄模式的河北考出來
十文 31歲 記者
我是2010年的河北考生,當年河北高考報名人數共有50.3萬,在全國高考報名人數中排名第七,也是七個高考報名人數超50萬人的省份之一。
在這50萬人中,考上一本的僅有24637人,一本上線率為4.4%,我就是其中一個。
而我成為這“4.4%”之一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做題、做題、拼命做題。從高一到高三,我中午都不敢睡午覺,用這個時間刷題。每日的晚自習兩個半小時,都是雷打不動地做兩套試卷。自己的題做完了,就借同學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等輔導資料刷題。每個學期抄的錯題本都摞起來好高。
那時候,我困了也不靠喝咖啡解乏,就是打雞血,告訴自己要考上大學。
有些省份可能在高一會輕鬆一點,但河北的緊張感是從高一延續到高三的。我記得那時候,從高一開始,我們宿舍八個人就會每晚熄燈後在宿舍拿着手電筒或者枱燈學習。到了高三,學習壓力更甚,晚上下課之後甚至有人躲避老師的檢查,然後藏在教室看書。老師則會來回巡邏,逮學生回宿舍睡覺。
這一切都源於河北考生面臨的窘迫現實。河北的高考人數位於全國前列,但教育資源卻非常稀缺。目前,河北有61所本科院校,位列全國第七,但一本院校只有11所,位列全國第18,另外,985高校更是隻有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唯一的211高校則是位於天津的河北工業大學。
作為縣城學子,我們還缺乏城裏的教學資源。河北各地發展不均衡,市區和郊縣的差距就很大。比如有些同學高一高二在市區上學,高三轉回縣城高中,自然就會有更有優勢。在諸如英語這樣的課程上,手機、電腦等設備輔助學習效果較好,家境優渥的同學也能擅長一些。但縣城大部分“死學”的學生,英語都不太好。
我們班就有一個高三從市區轉回縣城的同學,一回來就考了第一,而且很有才藝,班級節目會彈鋼琴。她的學習成績很好,尤其是英語,150分的滿分,她能考130多分,但我只有110分。這也沒辦法,只能繼續“做題”以求追上差距。
還好,最後我的“做題”成果不錯,我們學校那一屆400多人,有20人左右考上一本,我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我在北京也獲得了不錯的工作和生活,見識了更大的世界、擁有了更多的選擇。
坦承來説,高考是一座分水嶺,沒有人的高考不辛苦、不拼命。河南的高考其實就比河北更卷。但河北因為有衡水中學這樣出名的學校,所以高考難度可能反而路人皆知。
我想每一個努力拼搏過的人,無論是高考、考研、考公、考證,其實都可以算是“小鎮做題家”,因為我們為了目標,努力的模樣是一致的。而“小鎮做題家”是我們的自嘲,也是我們的勳章。正是努力“做題”,讓我們不斷走向更好的生活。
00後也得“做題”才能上省重點高中
林安 00後 高中生
最近這幾年,00後受到的關注也比較多。但在“小鎮做題家”這件事上,我們和80後、90後沒什麼不一樣。
我生長在廣東沿海一個四線城市,家庭雖然並不富裕,但在讀書這件事情上,家人從未對此吝嗇過。相比於因為家裏沒錢供上學、早早便初中輟學打工維持家用的媽媽,我是幸運的。我不用為金錢煩惱,也不需要在學習之餘承擔更多的家務,我只需要專心讀書即可。
媽媽常説,我一定是遺傳了她的學習能力,所以在讀書這件事上從不需要別人操心。我不需要參加課外補習班,就能在學校保持着名列前茅的成績。家裏在學習上對我的最大投入就是買練習冊,《尖子生》《一堂一練》……凡是市面上熱銷的教輔,都能在我家中找到蹤跡。
畢竟,相較於每節課200元的培訓班,我家庭的經濟水平,只能夠在購買練習冊上做到傾盡全力。因此,對於買來的練習冊,我自然來者不拒。
憑着一本本做完的習題,我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小學畢業,並被本地一所私立學校以“初中三年所有開銷均免除”的獎勵,順利升學。初中三年在校期間,我的成績還是保持着前十的水平,在某些競賽上也都能收穫不錯的名次。
初三下學期,我們班主任就與我家人溝通,覺得我們家可以留意下省重點中學的招生計劃,認為我可以衝刺一下兩所省重點高中不限本市生源的“創新班”。在班主任幫助下,我向這兩所省重點高中都遞交了需要的材料。
在中考前,我就接到了其中一所高中的面試邀請。面試後,我順理成章地與學校簽了邀請函。現在,我已經是這所省重點高中的高二學生,在學習上,顯然已經沒有初中小學那般輕鬆。即便還是大量刷題,成績也只能在班級中下游徘徊。
但我堅信,通過自己日復一日的努力,一定能考上一所重點大學。
“做題”的不只有高考生,還有考公人
思思 80後 公務員
因為我本人沒什麼大志向,而且是獨生子女,一直想着以後回老家工作,以便父母年紀大了以後照顧他們。所以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黑龍江。
不過,我們當地最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就只有公務員、教師和醫生。鑑於教師和醫生這兩項工作,我的專業並不對口,於是我就加入了我們本地的考公大軍。
第一次嘗試考公,還是我們大四的時候,當時忙着上課、寫畢業論文、偶爾還有各種老師同學聚餐聚會,所以我當時自學的效率並不高,等到考試成績公佈後,我的筆試成績離合格線還差了3分,根本沒有資格進入到面試環節。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為了讓我日後能有一份穩定且掙錢的工作,儘管我“一戰”失敗了,但他們還是鼓勵我再考。於是,我離開了鎮上的家,去了市裏親戚家借住,以便自己每天去市圖書館複習,提高學習效率。
當時,我每天6點起牀,收拾吃完早飯騎自行車到圖書館,7點準時坐到圖書館的書桌前開始學習。除了中午2個小時的午飯休息時間,我一直要在圖書館呆到下午5點閉館再回家。
為了不辜負父母的心意,我每天就重複着刷題、看報、背寫申論的步驟,比當年高考的時候還要刻苦。筆試成績出來後,我考了第二名。因為當時我報考的崗位招收兩個人,所以我覺得面試時發揮正常,錄取的概率就應該較大。
但當我面試的時候,6位面試官像牆一樣坐在我面前時,我有了一點點緊張和慌亂,最終結果可想而知,我還是失敗了。成績公佈後,我們當時筆試第4名成功逆襲“上岸”了。
“二戰”失敗後,我不好意思再待在家裏“啃老”,就出來找了一份工作。雖然工作內容比較輕鬆,但是工資非常低,基礎工資不到2000元錢,所謂的提成既少又難拿到。
即使家鄉的消費水平低,但只靠自己的工資,我也生活得“緊巴巴”的,父母也會時不時接濟我一下。
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過低的薪資水平讓我又堅定了考公的信念。多方探聽後,我瞭解到,只有保證筆試第一才能降低面試被刷掉的可能。而“二戰”期間,我那麼努力也只考了第二名,可見靠自己考第一還是有難度的。於是,我在“前輩們”的建議下,報了我們當地的一個靠譜的考公補習班。
此外,為了降低考試難度,我把考試重心放在了省考上。有了前兩次的考試經驗,再加上這次有老師帶着專門複習,我很快找到了“上手”的感覺。
因為“三戰”期間,我既要上班又要學習,所以我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成績公佈後,我真的排在了第一位。
之後,為了準備面試,我問遍了身邊上岸成功的親戚朋友,還跟考公機構的老師反覆討論過面試技巧。此外,我每天早上還對着家裏的穿衣鏡練習半個小時的自我介紹等內容,堅持了半個多月後,我果然在接下來的面試環節克服了緊張的問題,最終“上岸”。
*文中楚菲、林夕、元雲、小艾、十文、林安、思思為化名。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email protected]End
碳普惠體系的運營機制是什麼?有哪些頂層設計、制度標準以及方法學?車企有哪些路徑參與到碳普惠機制建設中?在碳普惠機制中,金融機構如何賦能企業?
7月21日,虎嗅聯合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碳普惠機制如何賦能車企”活動,邀請碳領域專家、整車廠商、金融機構共同探討碳普惠體系建設給車企帶來的業務增值及各方受益點。掃碼報名,本次活動暫行報名審核制/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