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萬匯教育集團總校長李棟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攝影 鄧景軒
4月的芬蘭,介於春夏之間,冰雪尚未完全消融,陽光衝破極夜的漫長,抵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李棟放下芬蘭芬中教育協會的工作,踏上了回國的旅程。
作為城投萬匯教育集團總校長,李棟博士一年裏有接近一半時間在中國,而他在中國的幾乎所有時間,都留給了青城山腳下的都江堰市萬匯學校。
3年前,李棟受邀出任集團總校長、課程總設計師、學校教學空間及教學環境總設計師,都江堰市萬匯學校(以下簡稱“萬匯學校”)成為了四川成都乃至全國第一所全面引入“芬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學校。
他説,萬匯從未想過照搬芬蘭教育,而是汲取芬蘭教育理念精華(DNA),深度理解國家課程標準,進一步拓展、延伸、創新教育教學方式。 5月11日,記者專訪到李棟博士,和他一起走進青城山麓的萬匯學校,來自北歐最具創新能力的國度——芬蘭,為何跨越萬里,與前者在教育領域產生緊密聯繫,形成全新教育樣態,彼此共生、共融、共創。
一堂別開生面的評課沙龍
“打破學科界限,轉變教學方式
李棟正在為教師評課
見到李棟的時候,他正在教室內聽課。一節初中英語和一節歷史課。上課的兩位老師都是年輕教師。李棟一邊聽、一邊記,認真且專注,還不時的走到學生中間,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今年以來,李棟首次回到學校,在這之前,由於疫情原因,他都是通過視頻會議為年輕教師展開“越洋指導”。上課結束了,這位在中芬兩國評課接近4000節的專家會如何評價這兩節課?帶着好奇心,我們靜候李棟對老師的點評和指導。
首先評的是英語課,“對課堂的把控能力有待提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不夠豐富。”李棟一針見血地點出問題。他希望年輕教師不要刻意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否則就成了“跑教案”。“讓學生動起來、多説,多交流,遠比老師唱‘獨角戲’有用得多。”“讓學生小組合作、同伴互助、高階思維、深度學習真正發生”......李棟給了英語組的老師們關於語言學習的專業引領和指導。
在評歷史課時,李棟把所有中小學生再熟悉不過的“鄭和下西洋”章節,通過發揮自己博聞眾攬的優勢,藉助中美外長會談、巴以衝突、伊朗核協議、巴黎氣候協定、數字化貨幣、殲20首飛等熱點新聞,把一堂普通曆史課,賦予了更深遠的知識內涵,把一節普通的歷史課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及愛國主義教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教會了老師在備課時如何打通學科間的邊界,給予老師以策略和方法的指導。“歷史課的教學,必須站位高遠,如何吸引學生,博古通今,以史為鑑,讓每個孩子通過這類歷史課的學習埋下理想的種子,真正體現歷史課學習的現實意義”,李棟説。
多年國外學習研究經歷
讓他深度洞見教育
李棟與芬蘭教育結緣,源於求學經歷。國內大學畢業後他留校工作了8年,之後又出國到挪威、芬蘭的高校繼續深造,並在芬蘭坦佩雷大學取得教育管理學博士學位。
在北歐生活學習的日子,李棟接觸了大量來自歐盟的頂級專家,不僅系統學習了世界先進的教育理論,同時深入研究了芬蘭先進的教育模式。芬蘭這個曾在二戰中飽受蹂躪的國家,卻在戰後迅速醫治戰爭的創傷,實現了國家的崛起。今天的芬蘭又憑藉獨一無二的教育思維和教育方式被世界各國所關注,每年都有來自各個國家的校長們前往芬蘭學校學習取經。它成功的密碼究竟是什麼?
李棟想了想,用一句話概括:芬蘭的學校不考慮孩子短期成長的得失,而是着眼於長遠發展,看似節奏放緩,但卻在“慢”中學得更輕鬆,也更深入。這一理念看似平常,其背後卻有強大的理論支撐和芬蘭老師隊伍系統化的踐行才能實現。在芬蘭,從國家、社會、學校再到家庭,達成了統一共識。學生不會視學習為負擔,教師上課也更從容和輕鬆。
一種全新教育樣態
從幼兒園到中學“全過程育人”
為了讓更多國內學校瞭解芬蘭教育理念,進一步促進中外人文交流,近年來李棟博士足跡遍佈全國,從幼兒園到中學,他累積做近4000堂各類學科的專家評課,現場為教師教學指點迷津。
作為教育學領域的資深專家,他深諳課程培養方案內部之間的體系關聯,在重慶謝家灣小學,他向教師分享,要培養未來的人才,要教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比如他吃了一頓美味的早餐,自己要會思考早餐是怎麼做出來的,還要引導學生思考怎麼做得更好。每天通過這樣的積累,他會發現學習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
多年國外研究經歷,讓李棟對中芬兩國間教育模式和理念的思考愈加深入和成熟。2018年,應城投萬匯教育創始人宋汶慄邀請,李棟出任萬匯教育集團總校長,作為總校長和課程總設計師,李棟為都江堰市萬匯學校提出了“發現、發展每個學生的潛能,為他們一生的成長和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並提出從幼兒園到中學“全過程育人”的教育思想。這也意味着萬匯成為了成都乃至四川第一所在基礎教育領域全齡段引入“芬蘭教育”的學校。來自北歐的教育在世界自然遺產——青城山腳下,依據國家課程標準,深度借鑑、融合芬蘭及世界發達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為成都及四川學生打造別樣教育生態。
在融通中共鳴
為每一名學生搭建專屬成長路徑
金木工課程
2020年8月,經過四年籌備、兩年建設,萬匯學校正式開校,拔錨啓航。那一天,雨後的青城山霧氣繚繞,與帶有水墨畫風格的學校建築,相得益彰,來賓宛若置身一幅山水畫中。
在開學典禮上,李棟宣佈:中芬兩國專家團隊,對幼兒園到中學課程,進行了全齡段設計。努力在都江堰萬匯實施:學校管理及評估評價創新、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式創新、師培體系創新、學習環境創新、學生支持系統創新,以確保學校“全過程育人”模式的落地及學校高質量的發展。
學校擊劍課程
"中芬教育"如何具體落地?正如李棟對歷史課的評課一樣,學習不再是對某一學科課本內容的簡單攝入,而是轉變教學方式,學生在合作互助中學習,在‘做中學’‘樂中學’,他們的思維飛出了書本與課堂,飛向廣闊的天空與無盡的想象,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喜歡上學習。
在籌建萬匯的過程中,李棟帶着芬蘭專家親自設計,將一處處校園空間變為塑造學生能力的載體。譬如學校精心打造的木工房與金工房,進一步拓展勞動實踐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及動手能力。這一理念,與教育部提出的"加強中小學勞動實踐活動"的要求不謀而合。
在李棟看來,萬匯的辦學目標就是要與學生的人生目標、社會需求、國家發展相契合。“學校不會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因為國家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的,每一個行業都需要人才,萬匯要做的,就是關注每一個孩子,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符合父母期望、滿足國家需要、甚至能夠引領國家發展的領軍型人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