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理工專業人才緊俏

近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智聯招聘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對目前大學生羣體的就業因素做了調研。

此次,課題組將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台上投簡歷的2020屆應屆大學生視為“有就業意願但未就業的大學生”,那麼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那麼這部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課題組調研後發現,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區域機會和流動意向錯配

當前東部地區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51.3%的就業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學生往東部地區投遞簡歷的比重達到57.0%,“孔雀欲往東南飛”的趨勢依然突出,東部地區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

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理工專業人才緊俏

相對而言,雖然中部地區提供了22.6%的大學生就業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18.0%的大學生簡歷投遞到中部地區,而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崗位需求和求職者意願基本保持平衡。從城市維度觀察,新一線城市和四五線城市分別提供了37.5%和11.1%的大學生崗位需求,但在6月份收到的大學生簡歷比重只為35.9%和9.8%,是吸收大學畢業生的窪地。

學歷要求與學歷結構錯配

相比於秋招和春招,當前是企業校園招聘的淡季,6月份的有效崗位需求以中低端學歷為主,大專(31.9%)和“學歷不限”(32.0%)的崗位比重接近三分之二。相應地,目前就業市場上明確提出至少需要大學本科學歷的崗位需求比重為34.6%,這一比重遠遠低於本科畢業生在就業困難大學生羣體中的比重(65.6%);而明確提出需要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崗位比重為1.4%,也明顯低於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在就業困難大學生羣體中的比重(8.1%)。

由於崗位的學歷要求和職業薪酬掛鈎,當前大多數就業崗位對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吸引力不足,增加了高學歷者的就業難度。

能力要求與專業背景錯配

從6月份在線崗位的專業需求來看,企業最需要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其崗位比重達43.1%。但從仍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專業結構看,理工科畢業生比重只有38.7%。

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理工專業人才緊俏

與之相對,企業對經管類專業崗位需求比重(33.8%)比經管類畢業生的比重(36.5%)低了2.7個百分點。其中,財務與會計專業的崗位需求比重(2.7%)比大學生求職者比重(12.1%)低9.4個百分點。6月份仍在求職的教育類專業大學畢業生比重為3.2%,比企業崗位需求比重(1.3%)高近2個百分點,在疫情對市場化教育機構衝擊較大的背景下,公共教育機構吸納教育類畢業生顯得尤為必要。

此外,文史哲法、醫學、藝術、農學專業的供需比重大致相當。

企業性質與就業偏好錯配

當前民營企業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65.8%的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27.8%的大學生簡歷投遞到民營企業。相反,國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別只提供了5.4%、5.2%和6.8%的大學生崗位需求,但投遞到這三類企業的大學生簡歷比重分別達到13.8%、16.3%和11.3%。

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理工專業人才緊俏

課題組認為,大學畢業生對不同性質企業有如此大的就業偏好差異,是大學生就業市場上最大的一類供需錯配。

行業需求與求職熱度錯配

此次調研組用“大學生投簡歷到某行業的比重/該行業崗位佔所有行業大學生崗位比重”,來衡量某個行業的供需偏離度。該值越大於1,表明某行業的求職熱度越高;該值越小於1,意味着某行業的崗位求職熱度越低。

從調查報告來看,就業困難大學生更傾向於進入收入高、保障好、市場壓力小的行業,求職熱度較高的政府/公共事業/非盈利機構(8.1)、交通/運輸(5.0)、能源/礦產(4.6)等行業的供需偏離度都遠高於1的均衡值。相反,就業困難大學生不熱衷於進入市場化程度較高、職業起步階段不穩定的行業,如中介服務業(0.15)、教育/培訓(0.26)、娛樂/體育/休閒(0.31)等行業的供需偏離度都遠小於1的均衡值。

崗位缺口和職業選擇錯配

此外,用“大學生投簡歷到某職業的比重/該職業崗位佔所有職業大學生崗位比重”,來衡量某種職業的供需偏離度,其含義類似於行業的供需偏離度。就業困難大學生更期望從事體面穩定的高級白領類職業,如廣告/會展(6.4)、財務/審計/税務(5.5)、項目管理/項目協調(5.3)等職業的供需偏離度都遠高於1的均衡值,這些職業表現出供不應求的特徵。

與此相對,就業困難大學生對那些勞動強度大、平台低、流動性強的職業熱情較低,如崗位發佈佔比高達23.1%的銷售類職位,其供需偏離度僅為0.26,房地產經紀與中介(0.18)以及技工/操作工(0.22)則是供需偏離度最低的兩個職業。

觀點

打出政策“組合拳”,提高“雲端招聘”質量

課題組專家認為,必須以超常規的政策“組合拳”,對沖週期性因素,緩解結構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

一方面,可以結合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的目標,為今明兩年應屆大學生提供“大規模人力資本密集型公共崗位”。比如在社區、醫院、高校、科研機構等基層機構,設置流行病調查員、社羣健康助理員、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評估師等公共崗位,並通過持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智慧醫療、社區管理、康養產業等領域,從而形成可持續的就業機制。

此外,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對穩定我國就業市場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着力點。高校可探索以新經濟為導向的“大學生後教育體系”,聯合各領域的頭部企業,在專升本教育、第二學士學位教育以及未就業畢業生後續教育中,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指導。

同時,企業可更多開展“雲端雙選會”、“雲端宣講會”、“空中筆試”和“空中面試”等活動,藉助視頻、語音、文字乃至VR場景模擬等方式,對大學生求職者進行多維度評價,提高線上招聘的滲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談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8 字。

轉載請註明: 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理工專業人才緊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