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官方補課”為滿足輔導需求打開一扇門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經典

   ■ 熊丙奇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北京市財政局近日聯合印發《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試行)》的通知。提出搭建中學教師在線輔導雲平台,鼓勵教師組合運用一對一在線輔導、一對多在線輔導、問答中心以及微課學習四種形式開展在線輔導。計劃2021下半年和2022年拓展到全市所有初中學生。

   雖然教師在線輔導,和傳統的學科培訓有所不同,但是,從輔導目標、輔導內容、輔導形式看,實際上就是進行學科類線上培訓。因此,北京這一做法,被輿論稱為是“官方補課”。在筆者看來,北京此舉是從現實出發,在從嚴監管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之後,疏導家長的培訓需求。因為如果不加以疏導,培訓就會轉到地下、家庭。

   對於“雙減”,全社會應該有合理的期待,不能指望家長和學生在從嚴監管校外培訓機構之後就自動“躺平”。當前,疏導學生和家長的學科輔導、培訓需求,最有效的方式,應該是由教育部門、學校提供學科輔導服務。

   北京的這一做法,會不會在全國其他地方推廣?從現實看,很有可能。而如此一來,就可能變為教育部門統一組織在線學科輔導,出現學生每週週一到週五晚上(甚至雙休日、節假日)都參加輔導的新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學業負擔很顯然並沒有減輕。

   也有輿論據此認為,這是把校外培訓轉到了校內。這就要看相比於以前的“校內減負、校外增負”來説,學生的整體負擔是否有一定程度減輕,以及家庭的培訓負擔是否減輕了。我們應該從現實出發,積極探索怎麼能為學生、家長相對減負。

   由學校履行更多教育職責滿足學生的需求,首先需要增加對學校教育的投入與保障,其次要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自主權,允許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包括課後服務、學科服務師資),不能把所有責任都加在學校教師身上,這會增加學校教師的負擔,影響學校教育提質增效。

   而要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培訓負擔,還必須改革教育評價體系,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打破唯分數論。這是“雙減”最難啃的“硬骨頭”。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