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小學打造勞育賦能“雙減”新樣態
為引導青少年樹立勞動意識、增強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打響“學在臨平”美好教育品牌,我區中小學全面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工作,將課程開設、教育活動、基地分類管理等內容納入“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確保勞動教育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都能全面落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餘杭高級中學、育才實驗小學、臨平職業高級中學、星橋第二小學、塘棲第二中學被認定為浙江省勞動教育項目試點學校。喬司中心小學等10所學校被認定為區級勞動教育項目試點學校。
“勞動教育杜絕套模板、套路化”,這是臨平區在推行勞動教育過程中的一大原則,每個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獨有的特徵,因地制宜一校一品,做成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特色。塘南小學的勞動教育作為學校特色課程,除校內專業課程老師授課,學校不斷開拓課程資源,聘請農藝師進校指導;乾元小學藉助“耕讀”底色,“耕讀”系列活動的開發,結合節氣和傳統節日,開展農耕類實踐活動;星橋第一小學結合地域特色,對勞動實踐基地“景行園”進行充分開發,並以之為載體實施體驗式“4S”德育課程;塘棲一小在課後服務中,藉助家長力量,每週開展“爸爸課程”,實施孩子喜聞樂見的職業和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也為“雙減”工作的落實提供了活動與課程保障。
乾元小學從“打造有温度的美麗學校,建設有格調的教師隊伍,培養有情懷的快樂學生”的“三有目標”出發,立足現狀,培育了“耕讀”學校文化。基於耕讀文化的核心理念:應時、取宜、守則、和諧,追求勞動教育的融合性,構建勞育新樣態。
環境賦能:從勞到美
學校主張的勞動教育並不單一指向某個區域內的勞動,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愛勞動,崇尚勞動美。因此,學校營造濃郁的勞動文化氛圍,讓校園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耕讀的氣息,如節氣元素的地面、酒罈佈置,土灶、農具的擺陳,校園農耕園的開闢,整體風格象耕鳥耘,散發古樸民風。
△校園一角桑樹下飼養小雞
△師生動手畫節氣路
課程賦能:從課到育
勞動教育是學生生命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課程,通過勞動教育課程,學生不僅獲得了新知,更在勞動體驗中增強了心智,提升了對自我、生活、社會、未來和生命的認知高度,也反哺了學生其他學科課程的學習。學校在耕讀尚美校本課程總體設計下,先後開發實施了《耕讀四季》、《耕讀童遊》《耕讀問稻》校本課程,打造開放課堂,開闢校外實踐基地。
學校分年級開展項目式學習,二年級畫稻草人,三年級做稻草人,四年級閲讀《稻草人》、寫讀書卡,五年級開展稻草的作用和處理的小課題研究。去年芒種,學校翻掉成熟的馬鈴薯地,改成了一方水稻田。從此,校園裏也有了稻花香。暑假,把秧插到杭州八卦田,讓更多的孩子在實踐中學習和體驗。不僅如此,學校還開展水稻測產研究,釀酒、做凍米糕等。隨着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孩子走近水稻,愛上了水稻。
學校開展了“我給袁隆平爺爺寫封信”活動,全校600多名學生的稚嫩的筆觸打動了當時遠在湖南的袁隆平爺爺。袁隆平工作室給學生代表603班的蘇陳峻寫了回信。
△中國水稻研究所原主任湯聖祥博士指導學生在校園插秧
△在校外勞動實踐基地收割水稻
△校園一角插秧
△蘇陳俊同學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袁院士助理代回信
目前學校正在開展《耕讀探菽》校本課程研究,為孩子們購置石磨、豆漿機等設備,分年級到耕讀探菽教室體驗探菽樂趣,孩子種豆芽、收黃豆,感受了古法磨豆、現在機械磨豆、燒豆漿、做豆腐等一系列活動,更加深入地瞭解耕作、學習耕作,感受勞動樂趣,懂得“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幸福、勞動創造事業”的勞動價值。
△在學校探菽坊學做豆腐
項目賦能:從做到管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學校還出台了《乾元小學耕讀30事》,要求學生在小學畢業前認真完成30項實踐活動。找蝌蚪、放風箏、拆裝小家電、做志願者……涵蓋家庭日常勞動,社會實踐活動,有立足自我管理的,也有服務他人的。在每個六年級畢業當天,進行耕讀30事遊園活動,檢驗孩子們的完成情況。
△我是乾元小學的小羊倌
△認識玉米
△認識小麥
學校開展了校園事務管理服務崗位體驗,把集體生活中的小事件、公共空間變成一個個管理服務崗位進行體驗教育。孩子們除了要完成自己教室的衞生打掃,還需要承擔校園的其他空間和事務的勞動。如雞鴨鵝的飼養、農豐園衞生、綠植養護、開放圖書角管理、愛心流動傘管理、校園小維修等,崗位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公開招聘,明確任務和勞動“報酬”。在項目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責任心,鍛鍊勞動能力。
活動賦能:從打卡到深悟
圍繞耕讀文化,各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年開展四年級中秋節民俗體驗活動、棉花中隊臘八送温情、蒲公英中隊蚯蚓日記課活動、辣椒中隊蠶豆採摘、葡萄中隊土豆採摘、小梅花中隊麥子收割、小蘋果中隊種菜記、竹子中隊有機蔬菜採摘等特色活動。
△豌豆地裏除草活動
△豐收節收穫馬鈴薯
同時,學校結合傳統節日和節氣開展各種活動。端午節包粽子、做香包、掛菖蒲,立夏做立夏狗,“耕讀樂園過大年”“耕讀伢兒鬧元宵”“耕讀伢兒過中秋”“耕讀伢兒過臘八”等,都頗受學生歡迎。今年是我國設立豐收節的第四年,我們學校的秋分日豐收節也開展到四屆。一系列的勞動活動,旨在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浸潤童心,傳承愛勞動的傳統美德。
△端午節媽媽團帶學生一起包粽子
△我也會做江南特色板糕
協同賦能:從主客位到全C位
學校多渠道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重視,輔以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正確的勞動觀念,使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學校構建了“爸爸有約”這一載體,舉辦了一系列“爸爸有約”活動,其中包含多項勞動實踐。
承擔學校勞動指導教育的也不僅侷限在個別教師。做豆腐、做凍米糕,家長老師先嚐試,有的老師負責種菜課程,有的老師負責小動物飼養。勞動教育從學生為主體,逐漸轉變為家長、老師、學生全C位。
△開展“爸爸有約”活動
△家長、老師、學生全C位
評價賦能:從單一到多元
學校的勞動評價不是單一指向,評價主體有集體、有個人;有階段性評價也有實時評價;每一位老師、職工參與評價,實施“耕讀積分卡”和“耕讀幣”評價獎勵制度。
全體教師參與,以定製的“積分卡”進行實時評價。每個期末,積分卡可以兑換成“耕讀幣”,休業式上學生用“乾元幣”兑換美食、學習用品、玩具書籍等等。針對團體,學校開展“耕讀午餐日”評比,由德育處、安保處、總務處、教務處組成評價小組,對每個班級進行評分,累計兩週,得分最高的班級可以享受一次特別的午餐——學校提供食材場地等,學生集體動手準備。評價的整個過程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只有付出勞動才會有收穫。
△獎勵是自己養的雞和鴨
△得分最高的班級可以享受一次特別的午餐
△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午餐
“應時、取宜、守則、和諧”是耕讀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乾元小學實施勞動教育的原則。適應孩子發展的需要,讓勞動教育充滿文化,認識勞動美,追求勞動美,發現勞動美,創造勞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