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玉 青島報道
人類教育史上的師生關係,走過壓抑孩子天性、無視學生人格、“師尊生卑”的師生關係時代;經歷過完全從孩子天賦、興趣和需要出發,徹底以孩子為中心的師生關係階段;今天,我們如何走向真正獨立平等、分工有序、共生共學的關係?這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通性問題,也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師生關係紅燈頻閃的時代,每一位教育人都在本能地追問:這個時代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師生關係來應對?我們到哪裏去尋找一所符合當下要求,師生關係融洽的美好學校?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充分實現學校理念和育人目標的有效載體,學生“親其師”,才能“問其難,信其道”。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青島校區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努力打造生命與生活的教育、人性和文化的教育以及尊重差異化的教育。未來還將運用導師制、“中教、外教、海歸”三駕馬車等,與學生無縫對接,通過觀測、診斷;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增值性評價;目標跟蹤等,一對一地形成學生數據,獲得學生情況,並根據獲得情況一對一進行有效指導。
言傳身教
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反應,陶行知先生説:大做樣,小學樣。教育既有言傳也有身教,身教就是一種感染力。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青島校區的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要做。教師以身作則形成的感染力,對學生起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保障學生對教師的言行更加認可,讓學生對老師的尊重也會由內向外地表現出來。
理解包容
師生間的矛盾是天然的,如何去消除?
這裏考驗的就是教師的理解力和包容力。俯下身來,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則,用平視的角度去審視每一位學生,這樣才能獲得更多對於學生的理解。通過“打一個温馨的電話、查一次檔案記錄、來一次深入訪談、做一次調查問卷、約一次深入家訪”等幾種渠道,深入瞭解學生,綜合訪談結果,為每位學生建檔立案,為深入理解學生打下穩定的根基。成長過程中的學生都會犯錯,一頓批評和説教並不能產生多大的作用,如何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改正才是最重要的。在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青島校區,我們會給孩子一個機會,讓犯錯的孩子獲得鍛鍊多方面能力的機會,這便是理解與包容。
尊重差異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的重要前提是尊重差異化,在尊重差異化上,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青島校區的教育重點是揚長。一株樹有一株樹的蒼勁,一束花有一束花的美麗。幼苗時期,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株樹,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束花,不能一概而論。學校要做的就是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通過閃光點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進而指導孩子在其他方向上努力進取,不斷完善,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
環境設置
在學校空間設計裏,師生共享交流的空間是特別重要的。在未來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青島校區,學校設置打造了多處“師生共享空間”,讓學生和教師在非上課時間“靈活”偶遇,“合理”碰撞,這些空間不是相對開敞的,也不是相對封閉的,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內與外的界線,為師生交流提供了一種隨意的、豐富多變的空間形式,也為教育打開了“任意門”。
不再把傳統的知識講授作為教育核心,而是把師生關係作為教育的核心,這裏的師生關係,不再是“管與被管,教與被教”,而是“共生共學,相互促進”,師生間的情感與互動成為一所學校無形的文化,在這裏既不是“教師第一”,也不是“學生第一”,師與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等級排序,只有面向未來的角色分工,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這就是未來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青島校區的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