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論壇 攝於現場
芥末堆文 12月30日,在由芥末堆舉辦的GET2021“國計民生 教育的發展”教育科技大會上,智來時代創始人兼CEO邢煉主持了《迴歸教育本質,兒童如何快樂成長》主題圓桌。
對話嘉賓包括寶寶巴士北京負責人毛燕秋、東方愛嬰創始人賈軍以及鯊魚公園董事長張永琪。
邢煉提到,在2021年,整個教育培訓行業的格局劇變,教培產品的形態、教育理念、商業模式以及從業者的觀念和消費者的心態都發生巨大變化。在這種鉅變之下,賈軍認為,教育的需求總是存在,但需要從業者換一個視角、換一種產品或服務形態來滿足所需。
快樂成長是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論壇伊始,邢煉首先請幾位嘉賓為兒童快樂成長下定義。
從學齡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毛燕秋指出,快樂成長應分為身心上的健康,情緒上的滿足,以及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她表示,孩子的天性是愛玩,通過玩來探索認知世界。兒童的快樂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自由地支配時間有,並且有家長的陪伴和鼓勵,讓其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中成長。
賈軍提到了照護者“回應式照護”的重要性。在她看來,照護者要積極回應兒童的成長需求,在與兒童的互動中關注兒童的發展。當兒童的大部分合理需求得到滿足時,這樣的成長才可稱之為快樂的成長。
張永琪則從科創角度定義兒童的快樂成長。他提到三點,一是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可以用一些外部材料或者數字化產品;二是讓兒童動起來,鼓勵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三是把兒童的成長和對社會的認知、未來的職業發展聯繫起來。比如告訴兒童要熱愛社會、保護自然。或者幫助他們瞭解目前社會上的技術和工種。
“雙減”之下,兒童教育賽道急需人才的培養邢煉提出,“雙減”對整教育行業各個賽道影響巨大,落到兒童教育賽道來看,“雙減”又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從政策導向切入,賈軍認為早幼教以及托育賽道急需人才供給,未來在相關職業培訓領域存在更多機會。
賈軍表示,從國家提出“三胎政策”對普惠性托育機構發展的支持,到《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台,可以看出國家對兒童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視。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我國約有4200萬0-3歲嬰幼兒,其中1/3有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托育供給和需求缺口還很大。所以,未來可能誕生很多早幼教、托育相關的職業培訓機構,幫助社會培養此類人才。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她指出,目前好的家庭教育內容匱乏,為家長提供分齡的、體系化且可實操的育兒內容也對機構而言是新機遇。
此外,張永琪提到科創教育是“雙減”的受益者,國家對科創教育的推廣能夠讓科創教育未來發生更大變革。張永琪稱,科創教育不同於特長教育,它和整個義務教育的底層基礎教育息息相關。未來,隨着科創教育的發展,學校可能會在課程、課綱等方面開展一系列變革。
如何打造適合兒童成長的產品和服務?“作為企業創業者或投資人,更多是站在企業的視角去經營產品或服務客户。但今天我更多思考的是我是否站在兒童的視角,去滿足其成長需求。”賈軍表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不同,機構需要站在兒童的視角換位思考。
她舉例説道,“一個6個月或10個月的小孩要送入早教機構,如果他家在北京,那麼家長路上可能要花半小時甚至一小時左右,之後上45分鐘課程再返回,這樣三個小時就過去了。”所以,賈軍認為這類早教課程對家長來講是高時間成本、金錢成本、以及精力成本。如果機構有機會走進家庭做入户做指導,就既能滿足家長的需要,也能滿足兒童的需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根據兒童成長的場景進行合理規劃。家庭、早教、托育結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經營生態鏈,也能最大限度滿足了兒童成長髮展的需要。
在科創領域,張永琪提到要想打造適合兒童的產品,需要大量優秀的科創課程研發教師,也需要沉澱出好內容。此外,他指出科學教育產業鏈已跨出教育外沿,跟科學技術的更新迭代緊密相關。
賈軍坦言,2021年帶來了挑戰,更帶來了深度的思考,雖然政策、環境在變化,但教育需求始終存在。只不過需要從業者換一個視角、換一種產品或服務形態來滿足那份仍然存在的需求,從而迭變教育行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