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獨立後,威脅一個土邦加入自己,對方卻説我要加入巴基斯坦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以上這些,大家更想看哪一個呢?也歡迎暢所欲言。
“有什麼樣的明星,就有什麼樣的粉絲”這句話對嗎?看完這篇文章就懂了!
中國和印度雖然只有一山之隔,但發展歷史卻大相徑庭,北側的中國,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歷史上雖屢經戰亂分裂,但最終都必然走向統一。而另一側的印度,自古就是土邦林立,從未實現真正的統一,即使疆域最遼闊的莫卧兒帝國,也只是控制了印度的中部和北部。
莫卧兒帝國並非我國秦漢那樣中央集權制的帝國,它更類似於東周,是一個邦聯制的封建國家。立國之初,帝國的皇帝大肆分封貴族和功臣,在封地之上,王公們享有極大的自治特權。後來隨着皇帝控制力的不斷減弱,這些封地逐漸變成了王公的私人領地,這就是土邦的由來。
印度獨立後,威脅一個土邦加入自己,對方卻説我要加入巴基斯坦
莫卧兒帝國末期,南亞大陸上的土邦王國大約有六百個,佔南亞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人口將盡九千萬,佔區域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時的印度只是一個抽象的地理名詞,而真正將印度具象化的,其實是英國人。
十八世紀中葉,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隊登陸孟加拉,在槍炮的威懾下,土邦王公紛紛倒向英國,調轉矛頭對抗莫卧兒帝國的軍隊,以期能繼續保持自治特權。在英軍和偽軍的共同打擊下,莫卧兒帝國宣告滅亡。
不過英國人對待這些偽軍也算不薄,戰爭勝利後,英國和土邦王公們簽訂協議,莫卧兒帝國的土地,由英國人直接統治,土邦王公的土地,仍然和從前一樣,享有自治權。所以,在英國統治的南亞,實際上有兩個政權,一個是英國直接統治的英屬印度,一個是由六百個土邦王公分別自治的土邦政權。
印度獨立後,威脅一個土邦加入自己,對方卻説我要加入巴基斯坦
這樣的局面一直貫穿整個殖民時代,直到1947年英國放棄印度為止。二戰之後,英國受到極大削弱,已經無力繼續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1947年2月,蒙巴頓伯爵出任最後一任印度總督,並提出瞭解決印度問題的蒙巴頓方案。根據這一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而享有自治權力的土邦,也可以自由選擇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然而,這只是原則上的規定,受到地緣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土邦其實沒得選擇。
1947年8月,印巴分別宣告獨立,一些小的土邦紛紛識趣的就近加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但在印度一側,卻有一個例外。這個土邦名叫海得拉巴,是南亞最大的土邦,它面積達到了21.3萬平方公里,即使放到今天的世界,也是一個不小的國家。在殖民時代,海得拉巴享有其他土邦沒有的高度自治權,可以獨立鑄造貨幣,修建鐵路,還可以擁有一支王公衞隊。所以,海得拉巴的王公依然想保持從前一樣的獨立地位,並不願意加入印度。
印度獨立後,威脅一個土邦加入自己,對方卻説我要加入巴基斯坦
但對於印度來説,海得拉巴的位置尤其重要,它位於南亞大陸的中南部,假如海得拉巴獨立,印度將是一塊中空的版圖,這是印度絕對不會容忍的。印度威脅説,一旦英國人撤走,土邦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獨立,否則就要訴諸武力。情急之下,海得拉巴的王公,竟然聲稱要加入巴基斯坦,準備藉助巴基斯坦的力量對抗印度,以維持自治地位。但受地理條件的制約,巴基斯坦鞭長莫及,1948年9月,印度軍隊直接入侵海得拉巴,由於雙方實力懸殊,五天後,海得拉巴投降,從此正式成為了印度領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7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獨立後,威脅一個土邦加入自己,對方卻説我要加入巴基斯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