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説《楊家將》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世代保家衞國的感人故事,在書中楊家四代抗遼,楊家名將們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
《楊家將》改編的影視作品多不勝數,似乎宋遼是世仇,也一直都是敵對狀態,但事實是這樣嗎?
1、真實的楊家將
趙光義滅北漢後,楊繼業歸降北宋,趙光義對楊繼業很信任,命其守衞北疆。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乘遼朝新君初立之機,派三路大軍北伐,以圖收復燕雲十六州。
東路以曹彬、米信為統帥,率軍十萬,陳兵於雄州、霸州一帶,吸引遼軍主力。
中路軍以田重進為主帥,出兵飛狐口,切斷遼軍西援的通道。
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帥,楊繼業為副帥,攻佔代北諸州。
待到潘美完全佔領代北之後,再三路大軍合圍,共同攻打幽州。
趙光義本來要求曹彬屯兵雄霸,待潘美和田重進成功後再合兵攻擊幽州,但潘美和田重進的節節勝利使曹彬的東路諸將坐不住了,紛紛謀劃請戰,最終東路軍貪功冒進,被遼軍大敗,趙光義只好命令潘美和田重進一起撤退。
西路軍撤退過程中便是《楊家將》中的故事,趙光義對西路軍下詔,令楊繼業與主帥潘美一起引兵護送佔領的雲、朔、寰、應四州百姓內遷。
楊繼業力主分兵應州,誘遼軍向東,以保民眾安全南撤。但監軍王侁不納楊業建議,逼其出雁門與遼軍決戰,潘美並未表態同意王侁計劃,但也沒有反對,與國軍何其相似!
楊繼業戰敗失利後,回師陳家谷口,潘美、王侁卻已違約先撤。
楊繼業孤軍奮戰,最終負傷被俘,絕食而死。
楊繼業之子楊延昭後來同樣鎮守北疆,遼人對其很是敬畏。遼人相信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便認為楊延昭是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其實楊延昭為楊繼業的長子。
楊文廣曾受范仲淹賞識,也曾隨狄青南征廣西,但沒有機會守衞北疆抗遼,因為楊文廣之時,宋遼之間已無戰事。
2、澶淵之盟
趙光義雍熙北伐失敗後,宋從此由戰略進攻轉為被動防禦。
由於燕雲十六州的無法收復,宋朝北方無險可守,首都東京以北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北部邊境壓力非常大。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為名,親率大軍,直入定州。
真宗畏敵,許多大臣紛紛主張遷都,宰相寇準主站,併力勸真宗至澶州督戰。宋軍士氣大振,在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
此戰最終以公元1005年1月宋遼議和結束,此後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邊境開展互市貿易。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3、澶淵之盟後宋遼百年無戰事
宋遼之間的戰爭,自公元979年宋朝第一次北伐開始,於公元1004年宋遼訂立澶淵之盟止,共計25年。
北宋,國祚自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共167年。
遼朝,國祚自公元916年至公元1125年,共209年。
宋遼自澶淵之盟後重啓戰端要等到公元1122年,這一年,宋徽宗毀約,與金國聯手,派童貫率軍攻打遼國南京,最終以宋戰敗告終。
三年後,公元1125年,金滅遼。
再過兩年,公元1127年,金滅北宋,史稱“靖康之難”。
澶淵之盟後的117年間,宋、遼之間互稱兄弟之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
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之後,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宋遼百年和平在我國曆史上其實是少見的,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本來很難和平相處,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是這百年和平造就了大宋的經濟文化昌盛。
無奈後來宋徽宗趙佶想聯金滅遼,最後北宋和遼均亡於女真之手。
南宋之時,宋室又想聯合蒙古滅金,最終南宋和金均亡於蒙古之手。
歷史是何等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