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五代名將,馬戰第一無懸念,第二有爭議,步戰前兩名會“飛”

歷史演義燦星河,老樂斗膽鼓唇舌。看到“殘唐五代名將,馬戰第一無懸念,第二有爭議,步戰前兩名會‘飛’”這樣一個標題,熟悉殘唐五代小説的朋友,立刻能想到,馬戰第一高手,非十三太保李存孝莫屬,而第二的確沒有定論,傳統藝人説是鐵槍大將王彥章的觀點居多,而在眾多書迷自己的分析中,第二名人選更是五花八門。但是,這跟步戰有什麼關係呢?而且既然是步戰的話,怎麼飛呢?難道是説他們輕功好,會飛檐走壁的功夫?這看似合理,但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殘唐五代名將,馬戰第一無懸念,第二有爭議,步戰前兩名會“飛”

其實,老樂所謂的兩人會飛,更多是指他們的綽號,説到這裏,不少人應該想到了吧?劉知遠手下的正副先鋒官,高行周和郭威,他們分別被稱為高鷂子和郭雀,用鳥名當綽號,當然可以“飛”一陣。但是,這畢竟只是個外號,不代表他倆真的是“鳥人”,憑什麼就説這倆人是步戰前兩名呢?這就得通過小説中具體的故事來證明了。

殘唐五代名將,馬戰第一無懸念,第二有爭議,步戰前兩名會“飛”

此事還得從劉知遠身為後晉統兵元帥時説起,因為後晉的“兒皇帝”石敬瑭名聲太差,很多割據勢力藉此都反對他,其中,在河北一帶盤踞的鎮州節度使安重榮,更是有足夠的實力和影響力。面對着安重榮的反叛,劉知遠率領着得力大將,高行周和郭威前去征討,當後晉大軍兵至鐵籠山下時,他們遇到了巨大的阻礙。

殘唐五代名將,馬戰第一無懸念,第二有爭議,步戰前兩名會“飛”

鐵籠山這種地方,在傳統評書小説中經常出現,基本源自《三國演義》中,姜維兵困司馬昭這個傳説。因此,公認的鐵籠山在甘肅,像安重榮這種河北軍閥,他所駐紮的鐵籠山就可以理解成小説家虛構,隨意借用的名字了。反正甭管怎麼稱呼,這個鐵籠山就是那種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地,如果劉知遠攻不破這裏,就打不到安重榮。可問題是,無論是他本人,還是手下諸將,跨馬掄刀縱橫沙場沒問題,登山過險,實在太難,一座高山,如何通過呢?

殘唐五代名將,馬戰第一無懸念,第二有爭議,步戰前兩名會“飛”

在這種情況下,高行周和郭威主動請戰,身為先鋒,他倆拿出了與其他將領不同的本事,翻山越嶺,孤身殺入鐵籠山的山頂隘口。步戰與馬戰不同,高鷂子不能再用長槍,便改使虎掌金錘,再加一面盾牌,突破了層層阻礙,衝上了山頂,郭威也不甘落後,他用的是自己常年隨身佩戴的熟銅鐧,緊隨高行周攻山。安重榮的守軍看到兩大豪傑如同神威天降一般,先是意外,隨後就意識到,大勢已去,立刻四散奔逃。高鷂子和郭雀兒帶着的先鋒勇士,也陸續爬上山頂,一舉端掉了這個險要據點,幫助劉知遠大軍長驅直入,最終成功掃平了安重榮。

殘唐五代名將,馬戰第一無懸念,第二有爭議,步戰前兩名會“飛”

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我們就不難發現,在《殘唐五代演義》的相關內容中,名將們下馬登山,大打突襲戰的故事,只有這一次。因此,老樂才説,步戰前兩名,非兩位會“飛”的大將莫屬。當然,老樂在文中也提到了一些基本設定,是不符合史實或者常識的地方,這種虛構的故事,自然也沒必要較真。但是,虛構的小説並不是單純看一個熱鬧那麼簡單的,就拿《殘唐演義》來説,如果不是真正研讀歷史學科的人,對五代十國那段歷史的印象,肯定是比較混亂的,可是如果讀過這套書之後,梁唐晉漢周的一個基本脈絡,就會讓人感到清晰很多,再以此為基礎,去閲讀學習五代歷史的話,應該會更加輕鬆愉快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3 字。

轉載請註明: 殘唐五代名將,馬戰第一無懸念,第二有爭議,步戰前兩名會“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