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16位帝王, 為什麼明皇陵卻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三位帝王去哪了?

明十三陵,位於

北京市昌平區

境內

天壽山

南麓,距京城約50公里,總面積120多平方公里。自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藏入

思陵

止,其間230多年,這裏先後修建了13座

金壁輝

煌的帝王陵墓、7座

妃子墓

、1座太監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餘名妃嬪、1位太監,是當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羣。

明朝共有16位帝王, 為什麼明皇陵卻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三位帝王去哪了?

明朝從

明太祖朱元璋起於微末而掃平天下,

建立大明,

最後一個崇禎皇帝上吊殉國,一共傳了16個皇帝,按照明朝傳統,皇帝死了都得葬入陵園,而這一處“已死明皇帝”們的家就是現如今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的明十三陵,可問題來了——不是有16位皇帝嗎?理應有十六座帝王陵寢啊,怎麼十三陵裏就葬了13位呢?另外3個皇帝去哪兒了?

缺的那三位是誰呢?

明朝的的確確是有16位皇帝,這點不用質疑。但是明朝前後卻有兩座國都,朱元璋建國時一直都是定都南京,後來明成祖朱棣時期搬遷到了北京,

“明十三陵”的地址就是明成祖朱棣所選。

明朝共有16位帝王, 為什麼明皇陵卻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三位帝王去哪了?

明十三陵是朱棣在位時命人挑選的風水寶地。古代君王都比較迷信,為了挑選陵墓所在地,也是大費周章。據説開始找的地方叫屠家營,因為明朝皇帝姓朱,音同豬,朱棣認為豬進了屠户家只有挨宰的份,就沒同意這個地方;還有一處在昌平西南的羊山腳下,但是山後有個村子叫“狼兒峪”,朱棣認為豬羊在一起沒啥,但是旁邊一個狼就不好了,又給否定了。還有一處是京西的“燕家台”,朱棣認為“燕家”跟“晏駕”諧音,不吉利,又否定了。最後,廖均卿等人選中了黃土山。朱棣一看大喜,嫌黃土山名字很土,直接賜名天壽山。

明朝共有16位帝王, 為什麼明皇陵卻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三位帝王去哪了?

那麼,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為何叫做“明十三陵”呢?

先來盤點一下明朝的16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

明朝共有16位帝王, 為什麼明皇陵卻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三位帝王去哪了?

其中有三個皇帝死後沒有葬於北京“十三陵”,是那三位呢?

第一位、明太祖朱元璋。無痕在前文提到過,

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是定都南京,直到眀成祖朱棣時期,才遷都北京,隨後開始着手建長陵。

所以朱元璋沒有葬在“十三陵”,他下葬地點是南京明孝陵。有種説法是

朱元璋想永久陪伴自己的故鄉,因此,他選擇葬於南京的明孝陵;

第二位、明惠帝朱允炆。

這位年號建文的皇帝是朱元璋的長孫,建文帝當國時間不長,但是在短短的幾年裏,建文帝革除了許多明太祖晚年的惡政、弊政、苛政,赦免了很多因為冤獄被株連的大臣,頗有漢宣帝之風。但是,朱允炆對於國內諸侯王勢力過大,尾大不掉勢壓中央的實際格局局面痛心疾首,在他主持之下,明朝開始削藩。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也就是建文帝的老叔舉兵造反,打起了“奉天靖難”的旗號。在靖難戰爭中,燕王大軍先是由北平直下山東,又回到華北裹挾其他諸侯王之兵,之後對南京展開向心突擊,以弱勢兵力戰勝了明朝朝廷派來的大軍,最終攻克南京城,

朱允炆勢力瓦解,

朱允炆在破城當日的大火中不見蹤影,成為歷史一大疑案

,連去向都成為了千古謎團,自然是沒有陵寢安身的;

明朝共有16位帝王, 為什麼明皇陵卻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三位帝王去哪了?

這第三位就有點特殊了,他的確在北京當的皇帝,但卻是暫代一下,這就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

明代宗朱祁鈺。

1449年7月,

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

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東路進攻遼東;西路進攻甘州(今甘肅張掖);中路為進攻的重點,分為兩支,一支直攻宣府圍赤城,另一支進攻大同。朱祁鈺的哥哥明英宗

朱祁鎮

在王振的煽惑下,

也想着學老祖宗朱元璋、朱棣一樣北驅蒙古,成為一位有作為的君王,於是

一意孤行,

貿然帶兵親征瓦剌,結果

由於組織不當,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隨徵的文武大臣卻不參與軍政事務,軍內非常混亂。最終

明英宗被俘,五十萬隨徵大軍幾乎全部戰死。這次戰役,明史上稱為“土木堡之變”。

瓦剌大軍在擊敗明軍之後乘勝追擊,一口氣達到了北京城下。大明王朝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時,

皇帝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在羣臣的擁護下繼位為帝,這就是被稱為景泰皇帝的明代宗。

景泰帝還算鎮定的處理了危局,任命于謙為大軍統帥組織北京保衞戰,于謙也是不負眾望,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一舉打垮了瓦剌大軍,保住了大明朝的江山,迎回了明英宗

朱祁鎮。

朱祁鈺對自己的哥哥朱祁鎮十分警惕,便把哥哥軟禁在南宮之中。

明朝共有16位帝王, 為什麼明皇陵卻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三位帝王去哪了?

七八年後,朱祁鈺病危,已經不能臨朝理政,于謙聯合一幫大臣欲立明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但是朝中依然有人想富貴險中求,太監曹吉祥、大臣徐有貞、石亨等人合謀要迎請明英宗復辟,在一天清晨,他們糾集一部分士兵和下屬攻入了南宮,

着英宗皇帝打進了紫禁城奉天殿,隨後,明英宗召集百官宣佈重新登位。

明英宗對自己的弟弟十分嫉恨,也對自己在南宮軟禁的遭遇記憶猶新,

於是

英宗奪門之變復辟後,把朱祁鈺在天壽山的陵寢搗毀,

只以親王之禮安葬,不承認朱祁鈺景泰帝的帝號,

把朱祁鈺安葬在西郊金山,稱為景泰陵。

明朝共有16位帝王, 為什麼明皇陵卻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三位帝王去哪了?

明朝十六個皇帝,只有十三個葬在了北京的皇陵,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都城的問題沒有進去外,其他的兩個都是因為政變才不能進入皇陵,再次論證了那句“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權利,親叔侄,親兄弟都會相互殘殺,以至在那個時代連自家祖墳都進不去!可悲,可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1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朝共有16位帝王, 為什麼明皇陵卻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三位帝王去哪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