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未來遇上新能源

由於我國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即將進入黃金期。來自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的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徐涵韜、戚皓雲、董笑天、張妍昕一行人組成"車眼睛"隊,在6月12日-6月20日期間,在南京、成都兩地對部分小區居民進行了相關採訪,請他們談談各自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對汽車相關產業鏈發展影響的看法。

當未來遇上新能源

圖為"車眼睛"隊成員在採訪居民。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妍昕 供圖。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國正騎着時代這匹快馬,與時代齊頭並進。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大學生,我們應該注重實踐,提升自我,與時代一同向前。於是我們以國家大力支持的新能源作為切入點,展開了為期一禮拜的暑期實踐。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觸良多。

能源就好像柴米油鹽,與我們生活休慼相關。關於能源的話題似乎是亙古不變的。能源往往是最基礎的供給品,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把全中國所有的工業統稱為一輛大汽車的話,那麼能源就是它的機油。只有源源不斷地供給才能使這輛車長久地跑下去。可是,像化石燃料的燃燒會帶來空氣污染物,作為解決辦法就是找到一個能代替它的東西。於是乎新能源進入了人們的眼簾,人們也似乎看到了未來汽車發展的希望,新能源汽車以"隨風潛入夜"的作風,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他們成了汽車家族中的常客。或許,現在的馬路上他們的身影還不是太多,但是未來的馬路一定是他們的主場。這不是猜測,而是一種趨勢。這是我在調研中強烈感觸的一點。

當未來遇上新能源

圖為"車眼睛"隊成員在採訪一位獲得駕照不久的大學生。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董笑天 供圖。

"人行千里路,勝讀十年書",懷揣着一份好奇心,我們還對居民進行了關於新能源話題的採訪。我們內心都很慶幸有這樣一次機會可以聽聽大家對新能源的看法。雖然我們得到的看法都比較統一而且普通,也沒有碰到行業內的專業人員,這不僅讓我們有一絲失望。不過反過來一想,雖然沒有拍案叫絕的文字回答,但所説內容的的確確是他們的心聲。近年來大家的環保意識在增加,都願意為了我國環保事業做出貢獻,這正是公民"主人翁"意識的體現。這也從側面反應了近年來環保宣傳力度的加強,帶來了顯著效果。如今,"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口號已經成為我們腦中的潛意識了。我很贊成這些的普通居民的看法,因為他們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散發着正能量的。我們呼吸的是同一片天氣的空氣,要碧海藍天,不要烏煙瘴氣。暑假實踐讓我得知,社會的發展往往和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兒時的我曾天馬行空的想象着汽車和電瓶車一樣都能充電該多好,如今好像真的實現了。看着大街上的新能源汽車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而且看着它們後面掛着的綠色牌子,心裏有種説不出來的舒暢感,就好像看見草原上一片綠油油的草一樣。假如沒有這次實踐,我大概率是不會有這般感受的,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我此次社會實踐的收穫也是社會實踐的意義之一。社會實踐使我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社會,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參加社會實踐,若問我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我首先會回答這拉近了我與社會間的距離。大學生不可能永遠都呆在學校中,遲早是要投入到社會中去的。大學生的我們就好比是雛鷹,等羽翼豐滿之時,必將翱翔於藍天,而不是龜縮在一窩之中。而社會實踐好似一座橋,架在大學生與社會之間,只有對社會有充分的瞭解,才能更好地去適應社會。社會中地競爭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激烈,但這也是練就我們一身毅力與堅毅的競技場,在場中磨練出來的人才是社會所需要的棟樑,才能更好地實現青年肩負的使命。

這次實踐活動,也算是激勵自我的一種形式。我是個內向的學生,但是實踐活動讓我學到了如何敞開自我地與他人交流,我們的青春只有一次,應該將青春奉獻給有意義的事業。多去接觸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宅在家中。我們正值最美的年紀,現在是該磨練的時候,很慶幸我抓住了此次實踐機會來鍛鍊自我。這回辛苦的親身實踐告訴我,要想達成目標,不能光是想想就足夠了,不然和白日夢沒什麼區別。只有一步步去執行,目標才會變得更清晰。

以新能源為主題的暑假實踐已經告一段落,但是我們的社會經歷才剛開始積累。雖然我們還沒經歷過社會上的種種困難,但是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這些將要到來的難題。無論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我們都為建設美好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今年的實踐算是我邁出的第一步,雖然推動不了社會發展,但給了我信心,相信在今後的道路上能做的更好,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後浪"。

通訊員 徐涵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0 字。

轉載請註明: 當未來遇上新能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