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採訪多地小學生、家長以及相關人士瞭解到,隨着“雙減”政策落地,學生課業負擔整體有所減輕,但小學生書包超重問題仍然存在。在受訪學生中,書包“六七斤重的很正常,十幾斤重的也不少”。小身板背大書包,一些孩子習慣“弓着揹走路”,一些孩子會喊肩膀疼。(《新華每日電訊》 5月30日)
“大書包”壓垮小學生,絕非聳人聽聞、杞人憂天。六七斤乃至十幾斤重的“大書包”與學生們的小身板形成鮮明反差,專家也指出,長期負重揹包會影響脊柱健康,甚至波及胸廓發育。除此之外,書包過重導致家長代背現象普遍,其實也在客觀上滋生了小學生的依賴與懶惰心理,不利於他們獨立自主習慣能力的養成。可見,書包超重絕非小問題,而是關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不可等閒視之。
為小學生書包“減負”已經喊了多年,時至今日同樣的話題卻依然引發媒體報道、社會關注,可見書包“減負”收效甚微,頑疾久治不愈,值得反思。
“大書包”成主流,一方面是對小學生的減負尚未徹底落到實處,有學校仍然超標佈置課後作業,也有家長主動“雞娃”,導致學生不得不將種類繁多的書籍、習題冊等滿滿當當塞進書包。另一方面則是大量學校未為學生“輕裝上下學”提供足夠的便利條件,如禁止學生將當日放學後用不到的課本等留在課桌裏;未配備儲物設施,導致學生所攜帶的餐盒、美術用具等只能每天背在身上;有些甚至不向學生供應開水,自帶開水加上水壺重量也着實不輕。
解決小學生書包過重問題,還得對症下藥,在減輕學業負擔、確保“輕裝上下學”和提升自主“減重”能力上下功夫。廣大學校要嚴格落實“雙減”規定,家長也要做“雙減”的支持者,而非大家嘴上都喊着“雙減”,實際情況卻是“多加”。學校還要想方設法在供給側上發力,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儲物空間,讓孩子們能把在校期間需要使用但不必帶回家的課本、文具、餐盒、水杯等物品從書包裏掏出來。教師和家長則要有針對性培養孩子們清理歸置書包的意識與能力,並定期組織開展相關活動,與他們一起為書包“減負”。
小學階段並不長,在此期間負重揹包造成的身心損害卻可能持續一輩子,是時候將書包“減負”真正從文件、口號變成不折不扣的行動與落實了。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