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忠於宋江的五位梁山好漢,下場一個比一個還好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經典

作者:小雨的影視時光

水滸傳108將,兄弟義氣雖無半點假,但裏頭好漢其實又是各有追求。

其中有一部分算得上是宋江鐵桿,之中又有這麼三大心腹:李逵、吳用、花榮。

李逵不用説,就是被宋江毒酒帶走的。

至於花榮和吳用,有人好奇為何最後要在宋江死後自我了斷,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高俅等人都知道這兩人是宋江心腹中的心腹,他們不自己了斷,高俅等人肯定也不會放過的——早晚要算賬。

這三人之外,還有幾個好漢也稱得上是宋江死忠,他們就是張順和解珍解寶兄弟。

首先是張順,他那一輩子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跟李俊説的:

“便把這命報答先鋒哥哥許多年好情分,也不多了。”

結果就是張順不聽李俊勸,硬要潛入城中當內應被發現,立即被亂箭射死了。

和張順狀況幾乎一模一樣的就是解珍解寶,他們的最後一句話也是:

“託哥哥福廕,做了許多年好漢,又受了誥命,穿了錦襖子,今日為朝廷,便粉骨碎身,報答仁兄,也不為多。”

這幾人為了替宋江賣命,急着報恩的心思之熱切,做起事都有點硬來的意思,結果就是求仁得仁。

而反觀以下這些好漢,他們和張順等人就不一樣,他們並不緊緊跟隨宋江,反而保持着一定的距離與自我的清醒意識:他們也曾經追隨過宋江,上山之後從來也是衝鋒在前,屢立戰功。但在這整個過程中,他們懂得自我反省,會審視宋江走的路是否值得大家如此狂熱。

以下這五條好漢,就是梁山清醒派的代表人物:

第五位:魯智深

和許多江湖好漢對宋江充滿嚮往不一樣,魯智深對宋江的評價就是:“我只見今日也有人説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説宋三郎好,可惜酒家不曾相會。”

這意思就是説,大家都説你宋公明好,那就等我看看你有多好。

在上了梁山之後,魯智深一碰到戰事,從來也是衝鋒在前。

然而他也是全書第二個公然反對宋江的人:在招安一事上,他是直接跳出來和宋江互懟過的。

在整部書的最後,魯智深陰差陽錯的抓到了方臘(不是武松抓的,那是電視劇情節),宋江當時很開心,説魯智深立了大功了,必將得到朝廷重賞。

結果魯智深直接説:灑家心已成灰。

心已成灰這樣憂愁的語風,出自魯智深之口,相當驚豔:這是他和宋江徹底分道揚鑣的標誌。

那之後,魯智深在六合寺坐化——這是一個僧人最高級的結局了。

第四位:武松

武二郎和宋江的關係很有意思:宋江不但是第一個賞識他的伯樂,還是他的救命恩人。

他倆一度是最親近的兄弟——通常情況,他會成為李逵那樣的心腹,甚至還要更器重。

然而武松這個人物,可不是個“通常人物”,自然不會成為李逵、花榮這種一根筋走到黑的宋江跟班,那是給武松降格了。

和魯智深一樣,武松也是有覺醒意識的:第一個反對宋江招安的,正是武松: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的心!

那時的宋江聽到第一個反對他的人,就是自己曾經最看重的兄弟,無疑是痛苦的。

而等到整部書的最後,武松斷了一臂,主動去跟宋江辭別,宋江見武松:“已成廢人”,也就不再強留了。

心以成灰的魯智深最後坐化,已成廢人的武松呢,則是在六合寺出家,一直活到八十歲。

第三位:公孫勝

這個人物才是梁山第一大戰力,只要一出手,就知一定有——盧俊義都沒他管用!

然而他也是108將中,對宋江最若即若離的人,他兩次想要脱離梁山,第一次發生在宋江剛上山,和晁蓋呈一山二主之勢。第二次則是在打方臘之前,他終於成功從梁山脱身了。

他本就是個出家人,上梁山只是因為想發筆橫財結果失敗了(智取生辰綱),這更像是他人生的插曲——他不止不忠心於宋江,同樣也不忠心於晁蓋。

第二位:燕青

燕小乙是全書中最機靈的一位好漢,對待盧俊義,燕青算是仁盡義盡了。對待李師師這樣的絕世佳人,他也能保持克制。甚至對待宋江,燕青都能主動去搞好關係:作為盧俊義的頭號心腹,能夠和宋江頭號心腹,也是最難相處的李逵打成一片,這簡直就是情商大師了。

在我看來,盧俊義和燕青,性格就像狗和貓:在徵方臘歸來後,機靈的燕青提醒木訥的盧俊義,該抽身而退了,盧俊義沒有聽進去,燕青就只能自己脱身了:沒有辦法,帶不動。

燕青的結局,是離開了盧俊義後,逍遙一生。

第一位:李俊

這隻混江龍,擁有着梁山好漢中,最現實意義上的成功結局:去了暹羅當了國王。

這一成就對於李俊來説,堪稱是情理之中,一點也不突兀:

他和宋江,從來只是依附關係,但這也不是説他就不夠義氣,事實上,李俊也是在徵方臘之後,才離宋江而去的。也是立了大功,經歷了風險,兩不虧欠,漂亮脱身。

在他追隨宋江的日子中,和魯智深一樣,他心裏也是反對詔安,但方式卻是暗着來,顯得更加具有務實風格:你魯智深當着面懟宋江,這沒用。我李俊在抓到大宋大員劉夢龍之後,猜到宋江為了招安大計,會把他放了以此向朝廷示好,所以我先剁了劉夢龍再説。這個行為,讓他和張順也就區別開了:

李俊和張順,作為梁山水軍兩大頭領,代表的就是緊隨宋江和若即若離兩條路線——毫無疑問,李俊走的才是一條正確的路。

關於李俊反對宋江,還有一個更重大的舉動,就是在徵方臘之前,李俊意識到在大宋的支使下這麼一直打下去,梁山就完了,他當時是直接找到吳用,要求在不跟宋江商量的前提下,就地鬧將起來,重新殺回梁山——這等於是準兵變行為了。

然而即使如此,李俊這個人物,依然是個真豪傑:在徵方臘時,李俊被費保等人抓住,面對着死亡全然不懼,一番慷慨陳詞之後,連費保都被打動了。李俊這個反應和宋江一比,兩人的差距就出來了:宋江在遇到了黑船司機張橫要劫財害命時,宋江當時居然哭了,哈哈。

李俊在面對費保時,還尋思了一番,其中有個字很重要:

“我在潯陽江上,做了許多年私商,梁山泊內又妝了幾年的好漢,卻不想今日結果性命在這裏!”

這個妝字,也明確反應了李俊對這幾年梁山經歷的反思:

梁山走的道路,真的是一條義氣好漢之道嗎?

總結:這五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盲從於他人,懂得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不止是在古代,也不止是在水滸傳中,在現代,在每個讀者身上,這一思維同樣具有普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