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是代表小編本人的看法,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女神,難免會有起衝突的,大家明白就行,謝謝大家!
其實一個人身上的標籤和外衣不重要,都只是表象的一部分,如果網友們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盲目去愛,也可能會錯過真愛!
説到項羽大家都知道,他是貴族的後代,爺爺項燕更是楚國的大英雄。項羽比起爺爺項燕來,名聲更加的響亮。
西楚霸王項羽,熟知歷史的人,應該沒有人是不知道他的。
可以説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項羽的大名就世人皆知了。尤其是他打了鉅鹿之戰後,就是天下無人能敵的英豪了。
當時所有的諸侯王,對項羽都是莫不臣服。
但是,就是這樣的項羽卻敗給了劉邦。這讓後人有點不解,為何出身底層的劉邦,沒有一樣精通的劉邦,能夠打敗項羽呢?
説到劉邦,我們想到的就是這個人就是一個流氓,在他四十七歲之前,他就是一個混混,沒有任何成就。
可是,他經過三年反秦,四年反項,竟然打敗了所有的敵人,用了七年的時間,就實現了人生的逆襲,成為了皇帝。
這簡直是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劉邦為何能夠打敗項羽呢?
可以説所有的人,對這個問題都是感興趣的。
劉邦也問過自己,為何能夠打敗項羽?
在他看來靠自己打敗項羽是不可能的事情,項羽可是軍事天才,無論單挑,還是羣打,他都不是項羽的對手。
當年項羽帶領三萬大軍,打敗了劉邦的五十六萬人馬。這個可以説讓劉邦徹底的崩潰了,劉邦想到項羽就頭疼,還敢給劉邦打仗嗎。
不過,他並沒有退縮,而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他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倒下了再起來,最終他把項羽打敗了。
之所以有這個結果,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就是因為劉邦有了蕭何,張良和韓信。劉邦把他們稱之為“漢初三傑”。
我們看看劉邦之所以打敗項羽的原話是如何説的:“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劉邦是不如項羽,但是,劉邦手下有很多能人,他能把這些能人給調配到一起,讓他們發揮自己最大的才能。
正是因為劉邦用對了這三個人,他們幫助劉邦取得了天下的。可以説劉邦對自己打敗項羽取得天下的總結還是很到位的, 他對自己得到天下的認識很深刻。
關於劉邦打敗項羽最終奪得了天下,韓信也説過兩句話,這兩句話就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在韓信看來,項羽這個人是很厲害,但是,他有的也僅僅是匹夫之勇,不管什麼事情,他都要親力親為。
一個人就像取得天下。
説白了所有的事情,他都覺得別人不如自己,他不相信人,不能重用人,這就導致了他的自負。
他一個人能抵得上劉邦手下的這些謀臣武將嗎?就好比項羽手下只有一個謀士范增,要説范增對他應該是死心塌地了吧。
但是,他連范增都要懷疑,最後他把范增給逼走,范增死在了回去的路上。這樣的項羽能成什麼大事呢?
儘管説他自己很能打,但是,也僅僅是匹夫之勇呀!
之所以説他是婦人之仁,就是因為他這個人很在乎小事,一個士兵死亡了,他都要流淚哭泣一番。
看上去他是很講情誼,但是,在大事上他就不這樣想了。比如説打了勝仗之後,他不能把天下給兄弟們分享。
就好比跟着他的武將,在他平定天下後, 幾乎沒有被封王的,只有一個英布,最後英布還反抗了他。
他的仁義也僅僅是婦人之仁。劉邦就不一樣了,劉邦打了勝仗之後,都要把奪得的東西,分封下去。
這樣兄弟們才會給他賣命,甚至在沒有奪得這個城市之前,劉邦就允諾了,拿下這個城市來之後,分給誰擁有?
這就是劉邦和項羽的不同。
可以説韓信説的也是有道理的,畢竟韓信也是給項羽打過工的,他有好幾次給項羽提建議,但是,都被項羽給趕出來了。
這樣的項羽真的是很難成大事的。
到了三國時期,郭嘉對劉邦打敗項羽,只説了一個字,這個字就是“勢”。郭嘉所説的這個“勢”,其實就是指的人心向背的意思。
項羽之所以失天下,就是不得民心。
項羽這個人好濫殺無辜,在他滅秦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選擇的屠城。拿下一座城池來,子民全部給殺了。
他和劉邦楚漢爭霸的時候,也是屠殺了不少人。
即便是章邯帶領的二十萬投降他的秦軍,也都被項羽給全部坑殺了。這樣愛殺戮的項羽,怎麼可能得民心呢?
還有那些他自己分封的諸侯,為何都紛紛加入到了劉邦的陣營,開始反派他了呢?就是他一手扶持強大的英布,也投靠了劉邦。
所以説項羽在這方面肯定是要反思的,為何自己就不得民心呢?自己到底做了什麼錯事情呢?
當然了他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他很自大又聽不進意見去,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敗給劉邦失去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