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年輕人沒有資金,無法創業,如何致富?洛克菲勒一席話,令人信服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經典

引言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國商業發展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最為傳奇的地方,便在於他那超出旁人的洞察力、決策力以及無與倫比的賺錢能力。

1839年,洛克菲勒生於美國紐約。家境貧寒,而他的父親更是一個聲名狼藉的江湖遊醫,母親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之中,洛克菲勒學會了精打細算,學會了節儉、勤奮、自律。


11歲時,父親因為與女傭的不正當關係被告上法庭,臨近開庭時竟一走了之。而偌大的家庭開支,也讓洛克菲勒不得不考慮賺錢的途徑。他利用往常積攢的50美元作為本金,通過向鄰居借貸,實現了第一筆成功的商業運作。而後,在從商科學校畢業後,16歲的他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記賬員。18歲時,他便已經與朋友合夥創辦了一家企業,並賺取了不菲的回報。

此後,在美國興起了煉油業熱潮之後,他又與朋友合資建立了煉油廠;並隨即收購了好友克拉克的股權。及至1880年時,他的標準石油公司已經牢牢的把控了美國的煉油業,成長為了一家真正的巨無霸企業集團。

從一個家境貧寒的孩子到成就為美國煉油行業的霸主,他僅僅用了四十餘年時間。而在這期間,他的個人財富也實現了飛速增長,成為了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資產盛時,他個人所持有的財富總量更是達到了14億美元,堪稱富可敵國。


除了商業上的成就之外,他還曾投身於慈善事業。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以及協和醫院等都是在他主導下的基金會籌辦的。

也正是基於此,他也成為了眾多年輕人崇拜的商業導師,並紛紛致信向其討教。而在記錄洛克菲勒商業理論、用人理論的《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中,第17封信便是源自一封年輕人的來信。

在信中,一位年輕人向洛克菲勒發出了提問“沒有資金,無法創業,如何致富?”相信這也現代眾多年輕人的靈魂一問。而從信中洛克菲勒感受到了年輕人的真誠,可遺憾的是洛克菲勒卻自認並不是一位優秀的説教者,但是他仍舊留下了對年輕人的諄諄教誨之言。

你需要資本,但你更需要常識。常識比金錢更重要。

在現代社會之中,資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對於缺少資本的貧寒之子而言,這也是影響他們創業乃至人生的癥結所在。資本的來之不易,外加上恐懼失敗,人生也就基本上囿於猶豫不決之中了。


因此,常識的積累也就至關重要。同時,作為一個從貧窮的貧民窟走出來的商界富賈,洛克菲勒還特別提醒那位年輕人:“從貧窮通往富裕的道路永遠是暢通的,重要的是你要堅信:我就是我最大的資本。

這一點與常識的積累不謀而合,一個年輕人也只有不斷的鍛鍊自己的信念,並從中找到遲疑的原因,然後獲得帶你不斷前進的力量。而只有認識到了自己才是最大的資本,做到了真正的相信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為了增加説服力,洛克菲勒還講述了阿拉伯人阿爾·哈菲德尋找鑽石的故事。哈菲德是一名波斯人,他就住在印度河沿岸,原本的他有着十分富足的生活,有百畝良田、繁盛的園林。

但是,一日一位老僧人的到來卻打破這種富足、愜意的生活。僧人告訴他,倘若有一手鑽石,一座鑽石礦,你將更加富足乃至買下全國的土地。


慾望的趨勢之下,原本十分滿足的哈菲德變了,他開始變得不滿足併為此而徹夜難眠。

而在哈菲德的一再追問之下,僧人告訴他“你只要在山裏找到一條在白沙上穿過的河,就可以在沙子裏找到鑽石。”

於是,哈菲德變賣了家財,開始漫無目的的踏上了尋找鑽石之路。然而,這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窮人”,在走遍了西亞、歐洲後卻終無所獲,最終如乞丐般的他在巴塞羅那海邊結束了一生。然而,就在哈菲德死後不久,他的繼承人卻在他的莊園中發現了真正的鑽石。

而這個故事則正是印度戈爾康達鑽石礦的發現經過。而印度戈爾康達鑽石礦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鑽石礦,英國王冠上的那顆大鑽石便是在這裏開採的。


這是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在故事中作為主人公的哈菲德,敢於行動,但是他的行動卻是建立在錯誤的努力方向上的。如果他能夠選擇相信自己,留在家鄉,挖掘自己的土地莊園,他必然會成功。

但是,人生戲劇性就在於此,哈菲德沒有選擇相信自己,所以他失敗了。

你的鑽石不在遙遠的高山與大海之間,如果你決心去挖掘,鑽石就在你家後院。重要的是要真誠地相信自己。

哈菲德尋找鑽石的故事,也是坦普爾大學創始人康惠爾鑽石法則中的構成部分,康惠爾曾將哈菲德尋找鑽石的故事,進行了長達七年的全國巡演,並以此獲得了不菲的收入,從而建立了坦普爾大學。

而這個故事的本質彰顯的是:生活中、職場之中,作為“鑽石”的你應該有自我肯定的態度。

也只有堅定自己的理想,並真正的做到相信自己,去挖掘自身的“鑽石”,一個缺少資金、無法創業的年輕人才能夠實現致富,才能夠爬向人生的高峯。


作為一個獲得了巨量財富的商界大賈,洛克菲勒在面對年輕人的諮詢時,並未藏私,反而是將他的理念、思想傾囊相授。《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便是他的商業理論、理念的代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