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新華社發(陳暐 攝)
教育部官網近日公佈了17份針對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的公開答覆,其中8份與體育課有關。
針對備受關注的“中小學學生體育不達標不能畢業”“將體育課納入高考必考科目”“ 將游泳技能納入全國中小學義務教育必修課”“在全國中小學推廣普及太極拳”等話題,教育部均介紹了相關工作進展,並透露了下一步計劃。
提案:中小學體育不達標不能畢業
答覆:已試點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增考體育
針對《關於中小學學生體育不達標不能畢業的提案》,教育部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412號提案答覆的函》中提到,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要求嚴格執行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健全國家監測制度。除體育免修學生外,未達體質健康合格標準的,不得發放畢業證書。開齊開足體育課,將體育科目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科學安排體育課運動負荷,開展好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大力發展校園足球,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
針對另一份人大代表提出“關於將體育課納入高考必考科目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建議”, 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449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已啓動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增加體育學業水平考試的試點工作,並逐步擴大試點,全面推行高考綜合評價體系建設。要求實施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省(區、市)在高校招生錄取時,把學生體育情況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2019年清華大學等80餘所高校把學生體質測試納入高校自主招生測試。2020年起,在“強基計劃”招生考試中明確要求各高校增設體育項目測試,並將體育測試結果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下一步,教育部將啓動體育素養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建議:義務教育必學游泳
答覆:中小學可因地制宜開展游泳教育
還有人大代表建議,將游泳技能納入全國中小學義務教育必修課。
教育部解釋,已將包涵普及游泳技能在內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內容納入學科課程標準中,鼓勵結合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中小學安全教育課程,加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如《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3到4年級學生學習掌握“游泳安全知識”,初中階段學生學會“溺水的應急處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要求3到4年級學生“基本掌握體育活動中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的知識,消除體育活動中安全隱患的方法等知識”。基礎教育階段的《品德與生活》《科學》《生物》等課程標準中也結合學科特點,納入了游泳相關知識和防溺水安全教育內容。此外,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杭州、温州、福州、廣州、深圳、江門、南寧、蘇州、南通、無錫等城市,已將游泳納入當地體育中考必考或選考項目。
同時,國家已建立健全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中小學校可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開展游泳技能教育,所需經費可通過學校的單位預算執行。
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會同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聚焦青少年游泳技能培養所需的師資、場館、資金、教程等,持續開展工作。
建議:全國中小學推廣普及太極拳
答覆:促太極拳段位制與中小學考試評價結合
對於“關於在全國中小學推廣普及太極拳的建議”,教育部介紹,自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武術已成為各級學校一門選修課。目前,各級各類學校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結合學校的實際、學生的興趣、年齡、性別和體質情況,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體育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許多地區和學校研製並推廣了極具特色的武術操,深受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喜愛,取得了良好效果。
另外,教育部會同國家體育總局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共同編制了《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國普通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同時共同編寫了《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有步驟地把太極拳列入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內容。教育部將通過師資培訓,開展教學考評和通段比賽等系列活動,不斷促進太極拳在中小學的廣泛開展。
教育部將積極組織相關力量,根據中小學學生個性特點和興趣,編寫青少年武術教材,制定中小學太極拳課程的“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模式推進的方案;進一步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爭取把武術課程列為中小學體育的必修課;積極推動太極拳段位制與中小學的考試評價相結合。目前,北京大學等高校已經把太極拳作為學生必修課程,這將對在中小學普及太極拳運動起到極大的帶動作用。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任敏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