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該國敗多勝少,但面積卻迅猛擴張,領土增加一倍
這個國家就是羅馬尼亞。若以現代國家的標準來看,羅馬尼亞的歷史並不算長。這個國家,在經歷了奧斯曼帝國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後,在1877年方才實現獨立。不過,獨立之初的羅馬尼亞,領土遠不及現在這麼大。現代的羅馬尼亞,其版圖由瓦拉幾亞、特蘭西瓦尼亞、巴納特等地區組成。而羅馬尼亞在獨立之初,僅據有瓦拉幾亞一隅之地,特蘭西瓦尼亞等地,則為奧匈帝國等大國所佔有。然而,羅馬尼亞明顯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參戰後,羅馬尼亞軍隊在戰場上屢戰屢敗,參戰僅三個月,就喪失了一大半國土,以及25萬軍隊。1916年12月6日,德奧軍隊開進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政府被迫流亡到比薩拉比亞(俄佔),靠沙俄的庇護勉強存續。1916年末,德國已經控制了羅馬尼亞的大部分地區,並且源源不斷地從羅馬尼亞境內掠奪糧食和石油。當年,因糧食短缺,羅馬尼亞有30萬人被餓死。由於獲取了諸多土地,所以在20世紀20~30年代期間,羅馬尼亞版圖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峯。但好景不長,蘇德戰爭前夕,蘇聯為了防範德國的侵略,同時為了向羅馬尼亞報仇,而再次奪走了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蘇聯的武力要挾,軸心國勢力的連連勝利,都加劇了羅馬尼亞的親德傾向。1940年11月,羅馬尼亞安東內斯庫政權加入德意軸心國集團。次年,羅馬尼亞派軍參加德國入侵蘇聯的戰爭。二戰後期,蘇軍在東線發起全面反攻。1944年的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後,德軍在東南歐的軍事力量基本被摧毀。在此情況下,羅馬尼亞人審時度勢,及時推翻了安東內斯庫政權,退出了軸心國集團。這一舉措,意義非凡,由於及時改變陣營,羅馬尼亞得以保住一戰後所佔有的諸多區域。1945年二戰結束時,羅馬尼亞雖然失去了比薩拉比亞,但重新拿回了特蘭西瓦尼亞全境,領土相較於一戰前仍明顯增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2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