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闕與之戰和幾之戰的失敗以後,憤怒的政敵們很有可能放魏軍進入安邑,以逼迫楚黨下野,相信很多敏感的讀者,看到這裏心裏會感到一驚,楚黨並非一個簡單的政治集團,而是一個以外戚為核心。那些成為地方官的人真的有能力推動決策嗎?在這裏我們需要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一位重臣如何能在擁有自己的位置?一者依靠體系內中下游官員的力量,二者依靠地方官員的力量,三者依靠外國的政治資源。
看明白秦廷的躁動以後,我們現在回看趙國,趙惠文王時期,趙國曾一直致力於成為縱長,應當就是與自身在燕、齊、代等地的擴張訴求有關,那麼,當秦國擁有了新佔領地時,某位重臣可以安排一些體系中下級官員到地方上任,並會安排一些士人填補上述官員的空缺,即使外國反擊以後,上述地方官向外國投降,也能成為該重臣在外國的政治資源。
也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趙廷內部一直熱衷於縱橫活動的一干重臣——即平原君趙勝及廉頗,自然希望及早舉起合縱的大旗,並搶先佔領上黨,從中可以看到,這種在地方上躁動必然會反噬。不過,趙廷方面應當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魏、楚兩國是否願意趙國主導合縱?或者説,當時魏、楚兩國有可能表現出一種願意接受趙國主導合縱的假象。
而後,韓國的力量被削弱,那麼魏、楚兩國就有十分的理由協同趙軍攻擊秦國,然後對韓國發動兼併戰勝。讓趙國產生了盲目的自信,此外,秦廷還向前線的將士宣稱,秦王也曾發使給列國,稱誰敢救趙,秦國就會移兵去攻打它,這等天威完全震懾住了天下列國,你們更不用擔心列國的救兵了。
可想而知,秦國前線的將士在得到這樣的消息時自然會山呼萬歲,士氣高漲,從這樣的描述中,我們似乎看到了秦國在當時有着以一敵六的強悍實力。當秦王宣稱要攻打誰時,列國只能顫抖着、蜷縮着,完全無法與之抗衡,然而在漫長的對峙中,秦人不可能不對上述宣傳產生懷疑,尤其在越來越接近秋收的時候,懷疑的瘟疫終於在秦軍陣地大肆蔓延。
其中,秦廷還很有可能告訴前線將士,趙括只是一個死讀兵書的,連他的母親都不認為他能打贏這場仗但偏偏趙王那個糊塗蛋還是讓這個當他們的將軍。也就在這段時期,秦廷方面又傳來了一個重要消息,秦國在趙國的間諜活動十分成功,首先,在4月到7月期間,王齕曾率領集團軍在山地展開攻勢並擊敗名將廉頗。考慮到山地的原始植被會嚴重阻礙旗號和鼓樂的命令傳遞,還有山中的亂石、灌木、谷地也會對集團軍展開和發起進攻造成無法避免的困難。
結合上述兩點看的話,王齕能克服以上困難,應該有着非常豐富的指揮經驗,趙王受到了我方謠言的蠱惑,用馬服子趙括換掉了善戰的廉頗。也就在趙軍換將傳來的不久後,秦軍的一部分高級將官接到了一條高級密令,王齕將改任副將,秦軍主將將由武安君白起擔任。信中還寫到,泄露這條機密的人將被立即處死,有關秦廷的這一舉措,很多讀物裏解釋為讓趙括輕敵,這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另外,王齕還能夠合理地安排各路分隊的行軍,並從容規劃了各隊的水源輸送問題,最終擊敗了搶先佔據地利之便的廉頗,可見他確實是一名優秀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