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張騎蝸牛
相信大家去陝西西安旅遊的時候,肯定不能錯過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當你站在氣勢恢宏的兵馬俑坑上,親眼目睹整齊劃一的兵馬俑時,不禁讓人感嘆,當時秦朝一統六國的霸氣和當時高超的技藝。相信不少觀看過兵馬俑的遊客會發現,在一列列兵馬俑中間,都有一堵堵還未發掘的“土牆”,這些土牆中是不是還有兵馬俑?那整個兵馬俑坑下面是不是還有很多沒有發掘的兵馬俑?即使沒有兵馬俑,會不會有其他我們還不知道的文物和青銅器?兵馬俑坑下面是什麼?還有文物嗎?考古專家:決不能往下挖
對此考古專家解釋道:兵馬俑坑中間的土堆是整個俑坑的關鍵,其實就相當於咱們現在房子的承重牆,大家肯定也知道承重牆的重要性了,不管你在家裏怎麼改造,物業是肯定不予許你隨意拆改承重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整個秦始皇陵歷經兩千多年,沒有被天災或認為破壞,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整個墓區中的土牆並不是很有規則的排列的,那是為了均勻的承擔來自上層的壓力,即使是地震都不能摧毀整個俑坑。
至於為什麼沒有在向下發掘,那首先要明白的是,考古發掘要到什麼程度,才算真正的完成工作。按照現在考古學野外發掘的規定,在進行古墓或遺址的發掘上,必須一直挖到生土層,發掘工作才算徹底的完成。秦始皇陵現在的發掘方式比較特殊,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半發掘模式”,也可以叫做“不完全發掘”。為什麼採用這種方式?那是因為考古學的最初目的是學術研究,發掘古墓和遺址,為的是研究和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以前的發掘工作,發掘出來的文物直接都送到博物館或當地的研究所。最近幾十年,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文物保存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古墓或遺址在發掘後,直接在原址上建博物館,更原汁原味的把古墓或遺址展示給前來參觀的遊客。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不繼續往下挖?考古中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地層學,一般考古工作的完成是以挖到生土層為止。肯定有朋友要問生土層是什麼?地層學中一般有三種,一種就是生土層,也就是古墓或遺址中人類活動前的地層,當人類在居住或進行其他活動時,會在地表留下大面積的新土層,其中夾雜着人類無意留下的垃圾或其他物品,這個地層就是“熟土層”,也叫文化層,文化層的下層就是剛剛提到的生土層。還有一種叫做“間歇層”,就是當地人類活動有較長時間的中斷,或者因為自然突變(洪水或火山爆發等)在文化層中出現不含有任何人工遺物的自然堆積層。
説了都這麼多,相信大家對考古也有了一點了解,那麼兵馬俑坑下面到底還有沒有其他文物?據兵馬俑博物館研究人員透露,國家現在停止一切兵馬俑的發掘工作,任何人和機構都不得向下發掘。其實當時考古隊曾有過小規模的鑽探,發現地下大部分都是生土層和水淤土,但有個別地方發現未知痕跡,年代應該在兵馬俑之前,具體下面有什麼珍貴的東西,無人得知。
參考文獻:《秦始皇兵馬俑發掘密檔》
編輯:小張騎蝸牛
插圖:豬豬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