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年須承擔當下的重任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經典

  【青年學子説】  

講述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 尚秀麗

我是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的一名在讀博士研究生,在山東臨沂的一個小縣城長大。從小時候天天愛看的黑白電視,到彩色液晶電視,再到壁掛式無線智能電視和手機視頻,可以看出中國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一步步走向小康。生活水平的變化,以及中學課堂上老師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民富裕程度”等概念的講解,引發了我的思索和好奇。

2013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那一年,也是我參加高考的那一年。懷揣着對未來的期待,我在填報志願時選擇了經濟學。2015年冬季,霧霾“席捲”多地,記憶中姥姥門前的小樹林、颯颯的樹葉聲和陣陣的青草香也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周邊化工廠機器的轟鳴聲和工廠的異味。大學課堂上,“公地悲劇”“外部性”“公共物品”等經濟理論知識衝擊着我的內心,環境經濟學老師計算的每一個數字,讓我開始關注環境治理、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等課題。

現在,我的研究方向是環境經濟學,在學習研究過程中,我深刻體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內涵。“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五年,同時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的五年。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在以可見的速度明顯改善,2020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0%,“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生態環境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中國用實踐説明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是辯證統一的。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多年來的實踐,見證了相關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和環境質量的持續提升。作為一名經濟學博士生,我不但要從自己做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呼籲更多人蔘與其中,更要不斷學習先進經濟理論,掌握更多的經濟學方法,立足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實況,找真問題,知中國,服務中國,為建設生態文明以實現永續發展獻一份微薄之力。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當代青年必須也必將承擔當下的重任,和前輩們一樣,挑得起重擔,走得了遠路。我將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從經濟理論中汲取養分,從黨史中汲取力量,以平凡之身在歷史洪流中奮鬥不息。

  (光明日報記者魯元珍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20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