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會把精力放在關注孩子高考上,但中考成績決定了孩子能不能進入好高中,是考上好大學的基礎。
所以説聰明的家長不會只把眼光放在高考上,而應該從小學就開始抓緊。因為中考成績很糟糕的學生,小學時就有共性,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一、擅長死記硬背
很多小學階段的學霸,依靠的是死記硬背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適合小學作業不多、內容比較淺的內容,所以説小學階段的成績是具有欺騙性的。
如果發現孩子無論是學數學,還是學語文就喜歡死記硬背,值得引起注意了。3年級的時候就可能出現斷崖式下滑,一些記性較好的孩子,可能會在初中表現出來。
當然如果你家孩子擁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能力可以另當別論。
三、邏輯思維較差
習慣用記憶去學習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所謂邏輯思維可以概括為,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全局意識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聽起來挺抽象,邏輯思維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思維、而數學是學好物理化學的基礎學科。不僅理科生需要邏輯思維。
缺乏邏輯思維的孩子會缺乏將知識點聯繫在一起的能力,就拿作文來説光靠背是解決不了的,需要邏輯思維去編輯一篇議論文或者記敍文。
小學時候語文、數學這些科目的知識點少、又簡單,孩子的弱點還不能暴露出來。到了中考的時候,就會吃了邏輯思維的虧。
三、沒有閲讀習慣
在英國科學家曾耗時70年針對7萬個孩子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決定孩子一生的並非智商,而是家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
這項研究調查給出了一個相當扎心的建議:“不要出生在貧窮落後的家庭,這會讓你走上一條相當艱難的人生之路”。
那些貧窮家庭最終實現階級逆襲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5-10歲的階段,每天父母都會堅持給孩子朗讀故事!而這些人最終也都靠知識改變了命運。
這也印證了一個教育學上的一個理論,在0-6歲兒童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是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而通過閲讀能將學習能力開發到90%或者更多。
所以説“一個不閲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是有科學依據的。如果小學階段就沒有培養其閲讀習慣,日後再想培養就更難了,自然到初中的時候整體的學習能力就不行了。
在反觀那些從小喜歡讀“閒書”的孩子,特別容易成為一匹黑馬。比如貸款一百萬上哈佛的詹青雲,她四五歲就看四大名著,雖然上小學時一度被老師認為不聰明、學習差。
但最終她用自己的成績打了那些人的臉!但是想要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要保證閲讀的持續性和連續性,然後就是閲讀量的積累。
真想要孩子形成長久的閲讀習慣,每天要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行!然後一年要達到50-100萬字才行。所以如果孩子沒有養出閲讀習慣,八成是沒做到這點。
家長要知道,很多孩子中考的失利其實早有體現,只是家長沒有提早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