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嶽甜甜
“一二,一二,一二……”伴隨着清脆的口號聲,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鎮實驗幼兒園操場上,中班的小朋友們開始了籃球表演。
左右手交換拍球、變換整齊的隊形、特色籃球融合活動……操場上,進行體育活動的幼兒們個個精神倍增,情緒高漲。
如果不經老師介紹,人們根本不會發現,在這羣活蹦亂跳的小朋友中,其實有一位特殊的幼兒—-童童。童童自出生起就有語言缺陷,即使到現在,發聲對他來説依然是難以跨越的障礙。
表演結束後,童童走出隊列、拉了拉老師的衣角,示意想要幫忙整理活動道具。
善良、開朗的童童是眾多特殊需要兒童中的一員,也是河南省農村地區學前融合教育試點項目的受益者之一。該項目是由河南省省教育廳指導的公益項目,是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試點項目的深化,主要支持河南省農村地區實施學前融合教育工作。
(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鎮實驗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正在進行籃球表演)
無法迴避的現實
在自然狀態下,先天不足的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不同於大多數人的“問題”。尤其是在缺乏先進理念的農村,因認識的不足,近年來殘疾少年兒童的比例越來越高,特殊需要兒童問題也日趨嚴重化。
出生於2012年的萌萌患有自閉症,從上海回到老家河南開封,經父母多次奔波輾轉後,在2016年9月1日終於有幼兒園同意願意接受萌萌入園接受教育。
入園第一天報到時,這位特殊需要兒童的媽媽又被幼兒園告知:“孩子膽子太小,很容易受到其他哭鬧孩子的影響,建議9月18日後再入園。”
萌萌媽媽以為,孩子只是年紀太小,不適應集體生活的節奏,各種習慣還沒有養成而已。
萌萌媽媽沒想到的是,入園第五天,幼兒園園長拿出了一系列孩子在幼兒園的視頻和照片“證據”,通知她説:“您的孩子不適合我們幼兒園,您還是再找其他幼兒園吧。”
不僅是幼兒園不能順利接納,一些家長心裏也有疑問:“特殊需要兒童就應該去特殊學校接受教育,為什麼要和普通孩子學習生活在一起呢?”
農村教育理念的落後,以及教育資源的匱乏,特殊需要兒童的障礙和需求無法得到有效回應。對於殘障人士來説,等待他們的往往是從一開始就被剝奪的受教育權利。
自2015年起,河南省教育廳在全省啓動學前融合教育試點項目,已遴選五期共182所普通幼兒園實施學前融合教育試點,實現158個縣市區全覆蓋,有效保障了特殊需要兒童教育起點公平。
以試點園洛龍區李樓鎮實驗幼兒園為例,該園共有8個教學班,253名幼兒,先後已接受15名特殊需要兒童入園學習生活,其中9名幼兒已經畢業。
悄然發生的改變
4歲的蕊蕊只有媽媽一個朋友。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然而對於蕊蕊來説,外面的世界卻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夢。
因為受不了周圍人異樣的眼光,擔心他人的“凝視”會對天生有語言障礙的蕊蕊造成負面影響,蕊蕊媽媽索性把自己和孩子鎖在家裏,這一鎖就是4年。
直到河南省沁陽市育彤幼兒園被河南省教育廳批覆為河南省農村地區學前融合教育試點園,蕊蕊媽媽才鼓起勇氣讓蕊蕊入園學習。
長着大眼睛的蕊蕊很漂亮,但輕微自閉的她幾乎不與人交談,也不回應別人的喜愛。
為了刺激蕊蕊的語言能力,幼兒園所有老師都有約定:只要見到蕊蕊,都要大聲地跟她打招呼。從不理不睬到開始主動問好,蕊蕊終於走出了關鍵一步,老師們的融合教育之路也走出了一大步。
就在不久前,腦癱患者辰辰的媽媽還和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鎮實驗幼兒園老師李向草説起辰辰的近況。如今的辰辰已上了小學,集體生活對他來説已經不再是難事。
談到自己遇到的第一個特殊兒童辰辰,李向草感慨萬千:“辰辰從接受幼兒園的新環境,到被同伴接受,孩子慢慢變得開朗自信了起來,慢慢地學會了各種技能,小夥伴之間也能夠相互學習一起進步啦。”
孩子們之間是沒有歧視的。在幼兒希希眼中,小夥伴的“特殊”只是被幫助的“理由”,這種特殊也讓自己變得不再任性。
改變不只在於孩子。
李向草説,自己也在和辰辰一起成長。以前,李向草覺得只有用愛心多關注、照顧才是對孩子負責。到鄭州奇色花福利幼兒園參加融合教育培訓,以及多次家校溝通後,現在的李向草已更傾向於從策略上支持,放手讓輕度殘障兒童自我磨鍊,獨擋一片天地。
河南省教育廳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該廳每年撥付專項經費,由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發展支持中心針對項目試點園組織融合教育師資培訓、開展巡迴輔導等,已累計培訓師資1083人次,輔導試點幼兒園137所,服務特殊需要兒童800餘名,有效保障了特殊兒童教育起點公平。
(籃球表演結束後,童童在幫老師整理道具。)
涓滴成河的力量
“學前融合教育是最有力量做融合的階段,能夠為少年兒童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特殊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鄧猛説。
2018年,河南省爭取到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資助“河南省農村地區學前融合教育試點項目”,主要支持河南省農村地區實施學前融合教育工作。項目計劃從2018年開始實施,用3年時間,對河南省內8所接收特殊需要兒童的農村融合試點幼兒園進行精準扶貧,重點開展教師培訓、個案支持、家長賦能、支持體系建立等系列活動,以促進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發展,建立較完善的農村幼兒園融合教育服務與支持體系,切實保障特殊需要兒童接受優質學前教育的權利,進而推動教育公平和社會進步。
該項目目前已開展了5次教師培訓、3次巡迴輔導活動,支持項目園各開展了2次“老友記”活動,並在疫情期間堅持線上支持。經過支持,項目園、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均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至今,8所試點園已累計服務38位特殊需要兒童,目前在園特殊需要兒童24名,在試點園學習的特殊需要兒童畢業後基本都能順利進入小學學習。
北京市朝陽區特殊教育中心前主任龍建友説:“河南農村有温馨、條件適宜的幼兒園,殘疾兒童也能融入到這種環境中,體現了河南省追求教育平等、公平的理念。”
鄧猛認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學前融合教育需求率高,目前可以説是率先走出了融合教育的特色模式。
記者瞭解到,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的做法得到國務院教育履職評價督導組高度評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與省級教育部門首次合作開展融合教育培訓的機會也放在了河南。
今年6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確保隨班就讀學位,同等條件下在招生片區內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教育部還明確,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普通教育學校(包括幼兒園、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和高等學校)開展隨班就讀可參照執行。
有不願具名的教育界人士表示,儘管融合教育讓不同類型孩子都能夠開心,接受到最具天然生態的教育,但家校衝突和真實存在的殘疾歧視,讓少年兒童“全覆蓋、零拒絕”隨班就讀的目標依然任重而道遠。(文中幼兒均系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