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在一線城市辦學的頂尖大學,有些慌了?

大學與一線城市之間各種形式的牽手非常頻繁,尤其是那些深受地區影響的頂尖大學而言。

如果他們不能及時在一線城市搶佔一席之地,尋找出路,焦慮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在異地辦新校區是一件好事

在20世紀80年代,山東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是早期的從自己的家中走出來嘗試的大學。他們先後從濟南和哈爾濱來到了威海。

到20世紀90年代末,高校面臨着擴招的浪潮。當時,大學的擴招與新興城市發展的需要相互補充,導致了到異地辦學的浪潮。中山大學的珠海校區和中國科技大學的蘇州研究生院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學和一線城市聚集在一起,一線城市相對是更歡迎的。畢竟,前者能給它帶來明顯的好處:

如果歷史文化不夠悠久,

有了頂尖大學甚至頂尖大學城,整個城市的文化形象也會跟着提升。

有了大學也就有更多的機會留住這些大學培養的人才。

這種行動比向年輕人發放户口和補貼來更能保持主動。

例如,大約在2000年,深圳向北大,清華,哈工大和南開,等著名高校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夠南下。

如果深圳在20年前沒有采取主動,它今天可能不會有現在擁有多所985大學的高等教育。

哈工大是傑出代表,而且一年比一年好

放眼全國,尤其是偏遠地區,你會發現一些大學,甚至是985級的,也不得不屈服於地理劣勢,流失越來越多的高分學生。

在去年河北省的理工類成績錄取中。蘭州大學的最低分數線為615分,

這個分數低於南京郵電大學的617分,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614分相似。

後兩者都不是211大學。然而,蘭大的低分現象不僅僅只存在於河北省。

同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吉林大學和東北大學等,已經加入了心碎精英高校的互愛團體。

其他人認為哈工大深圳校區的發展如此之快,以至於它似乎已經蓋過了總部。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佔據最佳地理優勢的分校將耗盡總部的資源。

哈工大説,

為什麼不能在發達城市建立新校區來回饋本部,做大蛋糕呢?

著名的大學去北上廣深?真的好嗎

一個成功案例的誕生給城市和大學的其他參與者帶來了巨大的鼓舞。

除了深圳,青島,蘇州,珠海和其他經濟發達的城市,這些城市不是省會城市,也沒有大學和學院,它們也渴望與頂尖大學合作。

例如,截至2018年年底,青島共簽署了32所大學,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其中一半已經投入運行,另一半正在推進。

去年3月,蘇州和南京大學簽署了一項關於建設南大蘇州校區的協議。2021年,南大部分校區將遷至蘇州。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也將竣工並投入運營。

吃了地域虧的老牌名校,希望進入一線城市能複製哈工大的成功模式;缺少名牌大學和不缺錢的城市也渴望擁有強大實力的大學。

那麼新的傷害也會隨之而來。由於教學資源的短缺,適度擴大原有校園的教學資源也沒有錯。然而,如果我們一味追求擴大,我們只會浪費資源。

2014年,蘭大去南通,建立了一個教學基地,並在第二年開始接收專業學生。南方之行確實顯示了老牌985嘗試改革的決心,但這一行動中的漏洞有點難以隱藏。

南通,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前列的地級市,是發展高等教育的風水寶地。

然而,從新校區到南通市的距離只比從榆中到蘭州的50-60公里短几裏而已。

不可忽視的是,各種頂尖大學正湧向一線沿海城市,

這可能會使被原本被排除在外的偏遠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更加糟糕。這也是收緊異地辦學所考慮的因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3 字。

轉載請註明: 沒在一線城市辦學的頂尖大學,有些慌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