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造就科學家,新東方小學科學體系發佈會開啓

杭州網訊牛頓被蘋果砸中,思考蘋果為什麼會掉落在地上,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對燒水壺上的蒸汽產生好奇心,改良了蒸汽機;萊特兄弟對鳥兒飛翔好奇,發明了飛機……幾乎每一個科學家的經歷都在告訴我們,他們成功的第一步,都是來自好奇心的指引。好奇指引着他們探索事物的本質,也讓他們用科學改變世界。

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要求從2017年秋季學習開始,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小學一、二年級每週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

6月19日晚,新東方杭州學校舉行的新東方小學科學體系發佈會向我們展示了新時代的青少年如何發現科學、走進科學、應用科學。

發佈會以“好奇心造就科學家”為主題,將新東方小學科學體系分為三部分:以新東方小學科學課為主的教學體系,以新東方少兒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普體系,以新東方少兒科學實驗室為主的興趣體系。

據瞭解,新東方小學科學課將用15節課30小時讓孩子們理解120個科學概念,為孩子們的學習打好理論基礎;藉助30個互動實驗,解鎖105個科學方法,強化孩子的動手能力;邀請名師定期科普,為孩子培養37個科學品格。

對於廣大青少年來説,接觸科學知識主要依靠兩根枴杖:一是課堂,用實踐和操作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二是科普,是理性知識的灌輸與傳承。

發佈會上,新東方邀請了清華大學博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成員孫亞飛,為大家從俄羅斯方塊中探尋原子的奧秘,發佈會還邀請到北航無人機培訓基地專家,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組委會副主任胡強發表《青少年學習無人機的意義》主題演講。

無論是原子的微觀世界,還是無人機的人工智能,在這些科學知識的背後有兩個最顯著的變化:一是青少年關注的科技主題在擴展,範圍遠遠超過成年人所認為的傳統教學範疇;另一方面,科學世界的大門正在跨越地域、性別、窮富的差別向更多青少年羣體開放。

新東方小學科學課作為杭州的戰略學科,投入了整整2年多的教研、資金,建立了“理論知識 動手實踐 科學表達”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形成了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實驗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慾、批判性思維、數學與計算思維、創造性思維為目標,不拘泥於具體的學科領域,而是以觀察、分類、調查、分析等科學方法為主的學習方式,助力杭州小學科學教育。

本次發佈會上,新東方成立新東方少兒科學研究院,助力中國青少年科普公益:用3年時間鏈接100位科普作家與3000萬青少年;設立公益基金,新東方小學科學課每年收益的20%用作科普基金,助力科普下沉;用2年時間培養300名科學教師,以科研推動科學教育均衡發展。

此外,新東方計劃與國內高校實驗室一起共建青少年科學實驗室,讓孩子們感受真實的科學氛圍,提高中國青少年的科學實踐能力、動手能力。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通過此次小學科學體系發佈會,新東方也期望能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助力杭城小學科學教育的發展,讓孩子們在科學道路上茁壯成長,為中國青少年科普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5 字。

轉載請註明: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新東方小學科學體系發佈會開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