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常遇到一些強人所難的事情,如同事無故讓我們幫忙做他分內的事情了、很久不聯繫的同學突然找我們借錢了等等。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拒絕,害怕拒絕後,會引起對方不滿,往往讓自己受了委屈。
拒絕人是個大學問,我們看看古人如何高明拒絕別人的呢?
宋高宗在位時,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叛亂,脅迫高宗答應隆太后垂簾聽政。
這是逼宮,這各路兵馬聽到這個消息,那是都往京城這邊趕,要勤王救駕。可是俗話説得好,遠水解不了近渴,等救兵來,估計皇帝早涼透了。
這時大臣朱勝非就提供,為了防止苗、劉狗急跳牆,威脅到皇帝的安全,就讓皇帝答應封苗、劉兩人為淮南兩路制置使,給他們統帥軍隊的權力,以勸服苗劉歸順投降。
苗傅和劉正彥造反也是為了榮華富貴,既然皇帝答應了封官了,兩人自然是高興。可上任前,他手下又給他們出主意了,皇帝現在為了平息我們的叛亂給安排的官,那要是後面皇帝反悔了,怎麼辦,口説無憑,得讓皇帝弄個鐵契為證。
苗傅和劉正彥覺得有道理,就立馬跑到朱勝非的府上,把這要求給説了。這要求説實話是有點太無理了,不過朱勝非也沒有當面拒絕,而是讓他的手下拿來紙筆,寫了個奏摺給皇上,讓皇上允許給鐵契。不但如此,他還讓屬下去查一查關鐵契以前歷史是怎麼辦的,那咱辦的時候,也按以前的舊例來辦。
這麼認真的態度,自然是讓苗劉二人十分滿意,開心的回去了。
第二天上朝前,苗、劉兩人早早跑朱勝非那裏,問:“昨天皇上要批准給我們的鐵契,今天會不會有賜契大典呀。”
這個朱勝非心中肯定是千萬條馬奔過,但面上他不動聲色,他沉思了一會,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身邊的其他官員:“讓你們去查的過去做法,有查到了嗎?”
官員們回答到:“沒有先例可查。”
“有查到,按過去的方法是怎麼製造鐵券的了嗎?”
官員們回答道:“不知道。”
朱勝非故作生氣的説到:“那這樣子,怎麼給他們鐵契呀。”
其他官員是笑而不答。
到這份上,苗、劉兩人在臉皮厚也不好意思説要鐵券的事情了。
朱勝非處理這件事的妙處就在於,他沒有直拒絕苗、劉兩人,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直白説,這史上無先例,憑什麼給你們弄,故意這苗、劉二人會氣急敗壞,到時又要鬧事造反了。朱勝非通過迂迴的方式,讓苗、劉二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多不合規矩,自行放棄了。
所以史書是可以明智,是可以為鏡的,但是,中國的歷史書太多了,二十四史上千萬字,資治通鑑,號稱資治,又有多少皇帝能夠看完十分之一呢?
這裏給大家推薦一套書,馮夢龍的《智囊》,它被稱為小資治,從中國兩千年的歷史,浩瀚的史料,把那些有意思,能夠給人啓發的故事找出來,然後進行點評,講解這背後的故事。
這本書曾經是禁書,但不是不讓所有人看,而是不讓普通人看,只有王公貴族去看。
這個規定是康熙説的。當時康熙乾隆把這本書視如珍寶,將其中內容用於治國,康熙更説這本書是:“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因此將此禁錮,所以當時只有高官豪門才能傳閲。
學士紀曉嵐通背此書,對其中故事能夠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遂成鐵嘴鋼牙。
曾國藩將此書“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中年之後,平步青雲,立功立言立德,成一代聖人。
梁啓超從中偶得一計,遂連夜奮筆疾書,終成《應昭統籌全局折》。
老人家於從章士釗處借到這本書後,也相見恨晚,經常手不釋卷,並進行大量點評。
普通人學歷史,包括我,不是想當什麼歷史學家,歷史專家,其實就是想從中獲取一些人生智慧,那這套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比讀二十四史,讀資治通鑑要有效率的多。
這套書,一共兩冊,有百來個歷史小故事,讀完之後,不一定能成歷史學家,但一定能對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有自己的見解,是真正能夠幫助自己成長的。
點下面的橫條就可以購買,一套兩冊精裝,只要45包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