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種錯誤養育方法最常見,將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父母要避免

這7種錯誤養育方法最常見,將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父母要避免

現在有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開始逐漸失去學習動力,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不僅給孩子也給很多父母帶來了嚴重困擾。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的數據甚至高達60%以上。

那麼,這些問題是孩子上了初中之後才出現的嗎?顯然不是,如果追本溯源,大都和孩子從小接受的錯誤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以下這七種常見的錯誤養育方法就會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01 對孩子嘮叨不斷

一個正常人都會對他人的不斷嘮叨心生厭煩心理,這是每個人體驗之後的感受。但很奇怪的是,不少人當上父母之後,就把這種體驗感完完全全給忘記了,喜歡對孩子嘮叨,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要??那可是分分鐘要把人逼瘋的節奏。

可這樣的嘮叨就會有好的結果了嗎?我們不否認有極少數父母的嘮叨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作用,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父母越是嘮叨,孩子越是被動才是現實中的常態。這是因為,父母所嘮叨的事情原本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可因為不斷嘮叨,讓孩子下意識地產生了這些事情是父母的事情的錯覺,孩子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責任,因而他們往往選擇了消極對待。這就和父母的期望值產生了巨大落差,為了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父母就愈加嘮叨,又陷入到了一種惡性循環。

這7種錯誤養育方法最常見,將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父母要避免

從父母的角度來説,對孩子嘮叨不斷,雖然出發點都是關心孩子,但嘮叨的背後本質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當父母不停地對孩子嘮叨的時候,其實等同於是在告訴孩子:“我不相信你、我對你不放心。”因為這種不信任和不放心,孩子就不願意承擔起責任,反映在學習上,就完全是一種被動式和應付式的,談不上任何的主動性。這樣孩子又豈能把學習搞好,孩子又怎麼可能對學習產生動力呢?

02 忽視孩子的心理安全需求

每個人在其一生當中都需要有安全感。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其實在內心深處都有心理安全需求,只是比起大人,那些處於教育早期階段的孩子,這種心理安全感需求顯得更為緊迫和重要。

有關教育研究專家和心理學家發現,那些在學校課堂上總愛搗亂、不專注,不安靜、不好好上課的孩子,大都是在0~6歲期間缺少父母的關注。這些孩子在早期沒有獲得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內心為了尋求父母更多的關注,就試圖用叛逆和搗亂的方式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而有不少父母並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看到的都是孩子行為的表象,卻看不到孩子心裏的真實需求,通常都以為孩子是在無理取鬧,是不講道理,就把原本正想尋求得到父母關注的孩子當作問題孩子來看待,因此對孩子就愈加挑剔,因為挑剔,就總能找出孩子的不是,於是孩子的舊問題沒能得到有效解決,又陷入到了新的問題當中。孩子的心理安全需求得不到滿足,就難以在課堂上能好好聽老師講課,更逞論對學習產生如飢似渴的慾望。發展到最後,原本正常的孩子在父母的錯誤教育下,就真的變成了大家心目當中的問題孩子。

這7種錯誤養育方法最常見,將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父母要避免

要改變這一切,需要父母好好研究一下孩子的成長規律,深入瞭解孩子的包括安全感等心理需求,深度思考如何培養孩子才會更優秀等問題,這樣才能把孩子真正培養成人成材。

03 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自己……”這是不少父母的口頭禪,也是大多數孩子心中最討厭的話。父母這樣的話如果説多了,這將使得孩子不僅恨死了那個給自己帶來壓力的別人家的孩子,還非常不接受父母拿自己和別人來比較的做法。

相信父母比較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打擊孩子,不過是希望自家孩子向優秀孩子看齊,然而結果卻和父母所希望的大相徑庭,孩子不僅沒有就此振作起來,相反還更加消沉,距離父母所期待的“優秀”越來越遠。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比較”所隱藏的潛台詞,是父母對孩子自身的否定。在這種情況下,當孩子面對父母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時,不是意圖去改變自己,而更多的是牴觸和抗拒。

因此,父母不要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在這一點上,只要讓孩子和過去的自己做比較、努力超越過去的自己就可以了。

04 打罵孩子

和幾十年前父母普遍存在打罵孩子的情況相比,現在很多年輕父母有着更高的學歷、甚至還有着更為成熟的教育觀,但或許是因為受到教育大環境壓力的影響,當下還是有不少父母習慣於用“打罵”這招來教育孩子,這在家庭教育體系中是一個很不和諧的畫面。無論何種目的、何種形式的打罵孩子的舉動,都將給孩子的內心帶來永遠的傷痛。

這7種錯誤養育方法最常見,將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父母要避免

在一些人的眼裏,“打罵孩子”這四個字是如此的刺眼,以致於大家都很難相信在文明如此進步、科學教育觀念如此普及的當下還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我們千萬不要誤以為父母用簡單粗暴打罵孩子的方式在現在已銷聲匿跡,實際上,父母因教育問題而打罵孩子的現象還時有所聞。

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光靠簡單粗暴地打罵孩子,是不可能讓孩子真正進步和愛上學習的,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害怕學習,越來越裹足不前。作為父母,想要徹底改變這一現象,至少要學會蹲下來和孩子説話,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注重孩子的健康心理建設等等,這樣才有可能談得上增進親子關係,而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一切家庭教育的根基。

05 總是懷疑孩子

不少父母有可能是研讀了不少教育書籍,知道要多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在現實中也確實這樣做了。但讓人驚訝的是,有不少父母的鼓勵和表揚並沒有使孩子感受到一種信任,成為激勵他們前行的力量,年齡越大的孩子這種情況就越是明顯。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在於信息量只有7%是通過語言完成的,其餘的93%是通過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傳遞的。如果父母話説得漂亮好聽,但在肢體語言上卻沒有同步跟上,比如沒能給孩子一個堅定的眼神,沒能給孩子一個有力的擁抱等等,那麼,孩子尤其是較大年齡的孩子是不會感受到一種被父母絕對信任之感。相反,在孩子看來,父母的鼓勵和表揚似乎是言不由衷,有搪塞敷衍之嫌,他們從父母的肢體語言中得到的是一種被懷疑和被否定的感受。

以上情況還算是比較好的,現實中更多的情況是有些父母總是懷疑孩子,認為孩子這做不到那做不到的,這種對孩子的不信任之感,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反映在學習上,只要稍微遇到一點點的困難,就會打退堂鼓。

這7種錯誤養育方法最常見,將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父母要避免
06 對孩子冷嘲熱諷

冷嘲熱諷就如同寒冬裏的一道凜冽的風,讓人頓生寒意,只想躲得遠遠的。所以,在成人與成人之間,一般不會輕易使出冷嘲熱諷這招,除非他自己也做好了被對方還擊的心理準備。

然而,在我們生活中,卻有一些父母特別愛用冷嘲熱諷這招,只不過對象是自己那犯錯誤的孩子。父母的想法是,孩子犯錯,用冷嘲熱諷給狠狠刺激一下,或許能讓孩子記住一輩子,下次不再犯錯。

因此,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常見的情景就是一些父母對孩子進行各種花式的諷刺和挖苦,讓孩子的內心感到痛苦不堪。父母的教育目的達到了嗎?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達不到的,不僅教育目的達不到,還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得孩子產生了很強的牴觸和逆反心理,變得更加倔強,變得更不願意改正毛病,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父母的正確做法是,給孩子以寬容之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這樣將會贏得孩子的尊重,贏得了孩子的尊重,也就贏得了孩子的心,贏得了孩子的心,父母在引領孩子學習的路上將更加地輕鬆!

07 無原則地溺愛孩子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愛顯然是有一定原則的。孩子需要什麼,父母就想盡一切辦法去滿足的做法不可取。“巨嬰”和“熊孩子”們通常是在這種無原則溺愛下滋生出來的產物。

我們知道,孩子在將來必須要獨自面對他自己的人生,必須獨自承擔起他自己的包括家庭、社會等在內的責任。父母無原則地溺愛孩子的做法顯然會讓孩子對父母形成嚴重的依賴,毫無生活自主能力和學習自主能力。

父母對孩子學會放手,或許是更理性、更正確、更有遠見的選擇,這樣將讓孩子有能力獨自面對未來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結語:

當好父母確實不易,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有可能會遇到很多諸如以上所講的7種錯誤養育方法的“大坑”。

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一是要學會盡量繞過這些“大坑”;二是在不幸掉進了“大坑”時,不急不躁,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跳出“大坑”,力求把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如果我們能夠把握好這兩點,相信孩子的未來一定可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22 字。

轉載請註明: 這7種錯誤養育方法最常見,將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父母要避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