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匯】
作者:王頂明(西北師範大學副校長)
隨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科技產業變革和知識體系分合,我國學科專業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適應性、靈活性、自主性、銜接性、系統性等問題進一步凸顯。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統籌發展、動態調整、深入推進我國學科專業體系改革,加快建設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的中國特色學科專業體系。
第一、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持續優化學科專業劃分。
從學科專業劃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來看,由於我們的學科專業目錄設置既未完全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又未能完全反映知識分類、學科屬性和專業內涵,部分學科門類劃分過寬或過窄,有的門類下只有一個一級學科或專業類,有的門類下有二三十個一級學科或專業類,人才培養的口徑不一,導致高層次人才需求與供給間的不平衡現象;部分學科專業可能歸屬於多個學科門類,如“環境科學與工程”可授理學、工學、農學學位,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位授予和社會用人單位的困惑;還有一些學科專業的劃分過於涇渭分明,形成難以逾越的學科專業壁壘,不利於交叉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和跨學科專業研究平台建設。事實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從不遵循學科專業劃分的內在邏輯而出現,解決現實問題往往需要多學科專業的跨界協同、交叉融合,需要與時俱進、跨學科專業協同培育的高水平人才。因此,在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劃分時,需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目的,充分遵循不同層次、類型、科類的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科學設置、調整學科專業,積極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
第二、動態調整學科專業,不斷適應人才市場需求。
從學科專業目錄設置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看,我們的學科專業設置和調整的週期較長。根據學科專業設置的有關規定,一級學科和本科專業目錄需要穩定10年才能調整、修訂一次。新產業、新技術、新職業不斷湧現,卻難以在攸關人才培養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得到迅速體現,特別是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得不到研究生教育系統的及時響應。與此同時,部分學科專業設置老化,一些偏離辦學方向、辦學水平低下、長期脱離社會需求、人才培養過剩的學科專業點沒有從人才培養體系中及時退出。因此,亟待建立健全人才需求預測預警機制和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前瞻預判和主動適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時代要求,超前佈局、縮短週期和動態調整學科專業,有效化解高層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結構性短缺和結構性過剩。
第三、下放學科設置權限,進一步擴大辦學自主權。
根據《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有權依法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從學科專業目錄管理的實踐來看,漸進式下放學科設置權限的路徑在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中較為明顯。2002年起,為了支持學位授予單位根據學科發展趨勢、人才需求預測科學合理設置學科專業,教育主管部門授權部分學位授予單位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專業。2009年進一步賦權學位授予單位,按照規定性與自主性相結合的原則,在授權權限內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交叉學科。2017年起又將學位授權自主審核權下放給31所高水平大學。隨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們期待這些獲得自主審核權的高校可以目錄外自主設置一級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和專業學位。
第四、統籌謀劃三類目錄,改革完善學科專業體系。
從研究生、本科和高職學科專業體系的銜接性和系統性來看,雖然研究生、本科學科專業目錄在學科門類上已調整一致,但在一級學科和專業類別的名稱、分類、代碼等方面仍有較大差異。比如經濟學門類在本科專業目錄中分為經濟、金融、經貿、財政等4個專業類,在研究生學科目錄中卻分為理論與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研究生教育無疑是在本科教育基礎上的延續和發展,做好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銜接離不開本科學科專業目錄與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的有機銜接。同樣的,高等職業教育在專科、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學科專業體系的系統銜接,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現代職業學位體系的建設。此外,我們還需要從全民終身學習的角度,充分考慮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學科專業、學位體系上的交流融通。因此,我們要在三類目錄分類發展、有機銜接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學科專業體系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1日 1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