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世紀時我國正處於清朝時期,而歐洲則正在發生一場翻天覆地的鉅變。1775年英國在北美的13個殖民地,為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掀起了一場為獨立而戰的戰爭。
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經過統一表決通過《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美國獨立那一年,清朝在幹嘛?説出來你也許會懷疑。
一、日不落帝國的隕落
大航海時代發展起來的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在航海技術的促進下,英國曾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都建立了大小不等的殖民地。
其實,從15世紀末起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就建立了13個殖民地,並且對殖民地人民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和剝削。
哪裏有剝削哪裏就有反抗,英國在北美洲的殖民統治,激起了當地人民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強烈反抗。
為此13個殖民地共同組建了“大陸軍”,並且由華盛頓任總司令,他也是美國的開國總統,1775年4月以“萊剋星頓槍聲”為導火索,一場轟轟烈烈的美國獨立戰爭打響了。
這場以反對英國殖民剝削的戰爭,一直打到了1783年,持續了整整八年的時間。可以説通過美國獨立戰爭,徹底擊垮了“日不落帝國”的威名。
這也使得英國在北美洲以及海外的其他殖民地,紛紛脱離了英國的統治,所以英國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次真的是輸得太徹底了。
1782年11月30日.英國新政府被迫與美達成停戰協議。並於1783年9月3日,在巴黎簽訂《巴黎和約》,為此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至此之後美國一直都稱霸西方世界。但美國獨立戰爭由於並沒有解決土地問題,所以才會導致後來爆發了“南北戰爭”。
二、18世紀的清朝
清朝從1636年建立之後,前期一直都處於穩定政局,以及勵精圖治促發展的階段,早在18世紀清朝正處於乾隆帝統治時期。
而1783年美國獨立時,正是乾隆四十八年。原本康乾盛世足以讓清朝帶領中國走向世界,可是乾隆帝卻偏偏自視甚高,弄了個“閉關鎖國”政策。
歷史學家認為乾隆帝統治前期,正處於康乾盛世的巔峯,但隨着乾隆帝的年級一天天增長,卻將爺爺和父親攢下的家底快折騰沒了,所以乾隆帝統治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刻。1783年乾隆帝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東巡盛京”。
據《清史》記載,乾隆帝由於對滿族歷史十分看重,所以曾三次巡遊盛京。
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通過巡視龍興之地,讓滿族子弟牢牢記住祖先創業的辛苦,實際上就是將盛京當成了思想教育基地,可能他的想法確實很好,但最終卻起到了反作用
因為皇帝出巡在歷朝歷代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大事,為了能夠讓乾隆在出巡時,可以避免舟車勞頓之苦,所以所到之處的州府官員,紛紛為乾隆帝準備了“孝敬”,一時間阿諛奉承之風四起,並且還給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三、虛榮心作祟下的衰落
乾隆皇帝東巡是一件“普天同慶”的大事,他所到之處都會受到熱烈的歡迎,而身為皇帝也不能白吃白喝,為了面子上過得去,乾隆經常在賞賜大臣和蒙古王公的時候豪擲千金,這些錢都需要從國庫中出,久而久之國庫中的銀子就入不敷出了。
他從北京出發途徑蒙古地方並繞道黑龍江,途中還要去木蘭圍場打獵,路過大興安嶺再到滿洲龍興之地盛京,這一路走來人吃馬嚼花銷巨大,可以説這一次東巡的排面,一點都不比六下江南差。
殊不知自古以來很少有皇帝出巡是為了政事,尤其是對於愛慕虛榮、好大喜功的乾隆帝而言,每一次東巡都耗費巨大,雖然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但卻讓國家和老百姓遭了殃。
而在乾隆帝最後一次東巡之際,遠在幾萬裏的北美洲正在發生一場,為了尋求獨立而爆發的戰爭。
在這次戰爭之後不僅讓美國,從此以一個獨立的國家屹立於西方世界,而且也開啓了長達幾百年的“稱霸”歷史。反觀乾隆帝東巡之後財政赤字難以填補,致使清朝從此一蹶不振。
結 語乾隆帝自詡文治武功不輸秦皇漢武,而且還稱自己為“十全老人”,殊不知在虛名之下,隱藏的是一顆好大喜功、貪慕虛榮的心。
從同一時期的東西方歷史對比,不難發現一個國家要想保持強大,就一定要有一個頭腦清醒的統治者,否則只能像乾隆帝一樣,將祖宗的江山弄得衰敗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