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博士教中小學生是大材小用嗎?

又到高校畢業生就業季。近年來,很多中小學招聘新教師都明確要求碩士、博士學歷,有的還提出“非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要”,“學歷焦慮”的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那麼,中小學教師究竟有沒有必要一水兒高學歷呢?

本科生找工作是否常碰壁?

就業壓力加速學歷焦慮

北師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主任白勇

受疫情等多種原因影響,作為體制內的“香餑餑”,中小學教師崗位從2020年秋招開始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畢業生們被水漲船高的應聘資格嚇到,不少人為自己的學歷感到焦慮。

我們學校作為國內頂尖的師範院校,畢業生一直處於中小學教師崗位應聘排行榜前列,有意向前往全國各地基礎教育領域從教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但是,近年來各高校大量非師範專業學生湧入教師行業,加劇了師範專業學生的競爭壓力,一些本科師範生甚至感到不及其他學歷層次更高的非師範生吃香。

“清華北大搶985飯碗,985搶211飯碗,211搶普通一本飯碗,普通一本搶二本飯碗,本科搶專科飯碗,博士搶碩士飯碗,碩士搶本科飯碗。”網上流傳的這段調侃,生動地反映出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學歷焦慮。以基礎教育行業發展位居國內前列的深圳和北京為例,深圳某學校招2020屆畢業生的擬聘名單上20人只有一位是我們學校的碩士;北京多所中小學明確要求博士學歷,某知名中學雖然多年來均到我們學校招聘,但實際招聘人數卻寥寥無幾;還有不少學校甚至把老師的博士學歷、清北出身作為學校招生的“賣點”。

對此,我們經常深思:中小學老師的學歷是否真的需要這麼高?究竟是教學能力更重要,還是學歷更重要?

有一些學生,在實習階段就已感受到了就業壓力。我們學校一位研二在讀學生説,作為即將步入求職戰場的準畢業生,即使出身師範教育“排頭兵”的高校,也同樣存在一定的就業焦慮。這名學生曾經在北京某所重點中學實習,期間聽到了學校主管招聘的負責人關於招清北學生還是招師範專業學生的一番見解。這位負責人認為,清北學生之所以能考上清北,説明他們在高中時學得就“比較明白”,自然可以對教學內容更快熟悉,而師範專業的學生則存在學科專業知識掌握不深,教學能力培養不紮實“兩頭不靠”的尷尬。這番話固然存在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但展現出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下部分學校的想法,無疑為師範專業建設敲響了警鐘。

我認為,學歷焦慮是一種真實存在,想完全消除不太可能。但是,高校應該對畢業生加強有針對性的就業觀和成才觀教育。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力量,畢業生們也應該主動調節自己的心態,更客觀、理性地認識自己學歷的意義和價值,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可能的情況下儘量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此外,社會也應及時改變那些無法適應時代變化的陳舊觀念,不要光以學歷論英雄,以能力論英雄才是教育行業,乃至整個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

碩士博士教中小學生是大材小用嗎?

中小學招高學歷教師現象普遍嗎?

碩士博士教中小學生不新鮮

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團校長管傑

近年來,中小學教師的學歷普遍提升,碩士、博士走進中小學課堂早已不是新鮮事。

以十八中教育集團為例。目前,集團內初中、高中階段已實現了以碩士研究生為起點,包含部分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學歷的教師隊伍;小學階段除個別稀缺專業教師為本科學歷外,其餘近幾年招聘的教師全部都是碩士研究生,在學歷要求上全面超越了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

高學歷教師進入中小學有很多原因,包括高校擴招、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以及中小學對教師專業化水平要求提升等。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承認,這一現象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基礎教育現代化需要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人工智能時代更進一步要求中小學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播者變為課程的組織者、學生人生的引路人。為了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中小學也非常歡迎高學歷、高水平的青年才俊任教,希望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做基礎教育學術高地建設的領跑者,推動我國基礎教育更高質量發展。

新畢業的高學歷教師,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在專業上處於學術前沿,又經過多年系統、嚴格的學術訓練,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意識,此時正是進行基礎教育學術研究的最佳時機。教育、教學實踐開始後,可以同步開始進行學術研究,以教育、教學實踐為學術研究的基礎、導向和突破口,以學術研究全面提升教學水平和效果,二者互相促進、互相推動,達到全面發展、共同提升的目的。

不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行為具有複雜性、反覆性和發展性的特點,高學歷教師進入基礎教育領域後,需要正確處理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發展的關係,使專業能力與職業能力協調發展,互相促進,才能衝破發展瓶頸,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具體來説,高學歷教師入職後首先要進行專業知識校本化轉化,加強教學技術、教學技能、學生管理等通識性教師職業能力的提升,才能勝任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不能陷入等教好了課、當好了班主任再開始進行學術研究的誤區,否則可能會幾年過去了,高學歷教師對自己授課和班主任工作一直難以滿意,而在專業上則一步步地遠離了學術前沿,逐漸失去了專業優勢和學術初心。加上時間的嚴重碎片化,無暇從事深入的學術研究,從而陷入了職業能力不成熟、專業優勢喪失的尷尬境地,導致兩頭落空。這也是一些非常優秀的高學歷人才進入中小學後無法充分發揮出優勢的重要原因。

在基礎教育的廣闊天地中,高學歷人才是大有作為的。當然,我們重學歷但不唯學歷,學校大門永遠向一切具有真才實學、熱愛基礎教育的優秀人才敞開。

碩士博士進中小學有什麼優勢?

高學歷教師的三大優勢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副校長戴藝

近年來,選擇進入中小學任職的高校畢業生學歷水平呈現逐步升高的趨勢。根據教育部公佈的2019年的教育統計數據,北京市普通高中專任教師中,碩士、博士畢業生佔比為32.4%,初中校佔比為21.9%,小學佔比為9.4%,這其中有賴於北京市落户政策的要求,但更多的也是新時期教育工作形勢的需要,而具有碩士、博士學歷的專任教師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高學歷教師有個人身心發展的優勢。從畢業生年齡來看,碩士畢業生一般年齡在25至26歲、博士畢業生一般在28至30歲,這個年齡階段的高校畢業生羣體從教育實踐角度講比較適合進入教師崗位,因為這個年齡段的畢業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於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具有比較積極的作用。而碩士、博士畢業生在求學的道路上經歷了更多自我約束、自我奮鬥的過程,更能夠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感悟,這也符合“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另外,碩士、博士畢業生一般處在婚齡或育齡期,對人生的未來發展具有更為積極的期望,從生活經歷上來講也更容易與學生產生共情,更加有利於師生關係的和諧發展。

其次,高學歷教師具有學科專業技能優勢。碩士、博士最主要的能力培養就是科研能力,在這個基礎上高等教育要求碩士、博士研究生對於本專業有相對比較深入的鑽研,這就使得碩士、博士畢業生具備了一些獨有的優勢。一是碩士、博士對於本專業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更加精深,在中小學教學中能夠更快掌握本學科的教學重點難點,並善於運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析這些知識點從而傳授給學生;二是碩士、博士對於本專業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更加全面,在中小學教學中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擴展性內容,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於本學科的學習興趣;三是碩士、博士在專業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形成了較強的學習能力,在中小學教學中能夠更多地將學習過程和方法傳授給學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最後,高學歷教師具有促進學校發展的優勢。學校辦學質量提升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就是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而高素質人才無疑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基礎。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碩士、博士畢業生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歸根結底是需要藉助科學研究和管理規劃的力量。自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頒佈實施以來,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已經逐漸向中小學全學段教育滲透,這要求中小學必須提升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比例,以應對新時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一般都會參與科研課題研究項目,這些畢業生入職中小學教師崗位後,將為中小學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可為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高中生涯規劃、研究性學習等課程帶來豐富的資源及更高層次的支持,從而為小、初、高與大學教育的貫通培養模式提供更多的解決途徑。

綜上所述,我認為,應提倡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進入基礎教育行業,這些高學歷教師不會大材小用,對於基礎教育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碩士博士教中小學生是大材小用嗎?

【專家觀點】

教師學歷提高是基礎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都師範大學教師教育中心主任王海燕

隨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嚮往更加迫切”,高質量中小學教師隊伍成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普通高中教師擁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達到10.6%,而近些年越來越多擁有碩士、博士學歷的研究生入職中小學,成為中小學新教師羣體中的一道風景。置身“十四五”開局之年,將“高學歷”教師與“高質量”教育交匯在一起,教師學歷提高態勢恰恰投射出近些年我國教育發展的顯著成效和教師資源供給優化的一個轉型。

第一,高學歷教師的增多,與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樣化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依照統計數據,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至51.62%,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加強“雙一流”建設,提升育人質量,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等,讓新增勞動力市場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高校畢業生在增加,也讓更多擁有研究生學歷的高校畢業生少了“精英人才”的象徵性光環,成為各行各業專業人員的新生力量。“國將興,必尊師而重傅”,伴隨教師價值越來越顯現的社會性、教師職業本身的相對穩定性、教師勞動藴含的創造性,更多有教育情懷、熱愛教育的研究生們會被深深吸引着走上中小學教師崗位。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的從教選擇是迫於就業壓力的權宜之計。但是必須承認,研究生學歷教師的增多,調節了現有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學歷構成,給新時代的教師隊伍注入了學術型、專業型的鮮活資源。

第二,高學歷教師的增多,與我國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標密切關聯。基礎教育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則是基礎中的基礎。教師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及其發展的社會性需求,針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堅持以德為先、全面發展、面向人人、知行合一、五育並舉的教育理念,在具體教師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探索。相對而言,經歷過專門的研究訓練的研究生們,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具有較強的專業優勢,不僅可以在具體實踐中以研究的態度、方法破解教書育人的真問題,也可以通過特有的研究品質、思維方式以及學術視野、社會關懷等專業素養在教育過程中示範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體現出新時代教師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方法和行動的全面引領。

第三,高學歷教師的增多,與我國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師職業聲望和專業地位不斷提升密切關聯。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日益融合、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深化改革,讓面向未來教育的教師,已經遠不是傳授知識本身的“教書匠”,而是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出發,從學生持續學習、終身發展出發,做學生成長的引導者、設計者、支持者、示範者、分享者和研究者。有研究表明,教師學歷與學生學業成績存在一定正相關。越來越多的高學歷教師陪伴在學生身邊,與家長和多種力量協同育人的時候,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贏得社會各界特別是學生和家長的認可,讓教師收穫崗位上的幸福感、事業上的成就感和社會上的榮譽感,也讓更多的優秀人才選擇到中小學任教。

在這裏必須強調,所謂高學歷只是與過去的教師學歷層次相比、與現有的本科和專科學歷相比而言,是一個相對增高的外顯表徵。學歷本身是一個人受教育經歷的體現,是一個人學術水平的體現,並不代表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部。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並不意味着其綜合育人能力就一定強。例如擁有博士、碩士學歷的教師相對而言善於做專門的課題研究,但是面對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針對學生選科選學以及高考的選考、針對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學業、生涯指導等,還是比較欠缺的,亟待繼續學習和適應;又如面對中小學的班級教育指導、教與學方式的改革以及諸如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探究學習、活動學習以及家校溝通、服務社會等多樣態的學習體驗,博士、碩士背景的教師在活動的設計、組織和實施中也依舊是難以從容應對。面對學生需求和經驗的差異化、學習資源的多樣化以及學習支持平台的智能化趨勢,高學歷教師是否具有真正的學習力、實踐力和教育力讓人充滿期待,也需要給予關懷和指導。

因此,中小學在招聘錄用新教師的時候,除了看其學歷,更需要考量其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強烈意向,考量其樂於從教、終身學習的專業素養,考量其立志做“四有好老師”的綜合潛質。如果沒有這些做基礎,高學歷教師只能是徒有虛名。

供圖:視覺中國、IC photo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賈曉燕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 邰紹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82 字。

轉載請註明: 碩士博士教中小學生是大材小用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