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把孩子長大後的發展全與家庭的經濟水平掛鈎,在孩子童年智力、情商發展的關鍵時期忽略了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而將望子成龍的心願全寄託在學校、輔導機構的教育上,長此以往是行不通的。
孩子與父母之間應該形成穩固、積極活躍的互動關係,這種關係的形成並不能依靠其中一方單方面的付出。健康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之下,通過與父母之間積極、正確的互動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引導式教育”就是上述教育方法的統稱,0-6歲是寶寶各方面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生活習慣的重要養成階段,在這一階段裏,父母與孩子間進行有效親子互動的次數與方式格外重要,那麼如何才能成功做到引導式的教育呢?
1.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往往是沒有獨立自我意識的一個小個體,雖然家長們都意識到尊重孩子喜好、選擇的重要性,但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的只有少數一部分。
孩子即便在小時候,也並不是沒有獨特愛好的,有的孩子喜歡算術,有的孩子喜歡畫畫,還有的孩子敍事能力特別強,能把故事講的繪聲繪色……這些都屬於是孩子的特長,家長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發現,進而着重培養孩子這方面的天賦,引導孩子挖掘自身潛能,讓孩子將來既有一項拿的出手的本領,心靈上也有所寄託。
2.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説起語言,家長們往往把它等同於説話,認為“不就是説話嗎?或早或晚孩子總會開口,這有什麼難的?”但其實還真不是這樣。
孩子但語言能力不僅體現孩子的邏輯思維,從孩子組織語言的方式以及表達水平可以側面看出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和待人接物的情商。語言能力好可不僅僅代表會説話,家長可以通過語言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思考能力和反應能力,多方面培養孩子的綜合特性。
在現在的社會上,好的語言能力不僅代表着在人際關係方面有着更多的交往可能,從語言層面上體現出的後天受教育水平也成為孩子身上獨特的標籤。
3.和孩子一起思考問題
當孩子碰到難題時,家長們習慣的方式是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出解決辦法,並認為這是在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思維能力。
但如果孩子在解決難題時不是一人孤軍作戰,而是有家長從旁陪伴,通過大人的見解賦予孩子看問題的另一種角度,不僅能夠培養家長與孩子之間健康的親子關係,也能更好地開發孩子智力,使孩子發育早於同齡人。
真正的教育不光是隻停留在理論水平,能否將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才是衡量教育成功與否的客觀標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童年時期是智力發展的黃金階段,家長需要牢牢把握這一時期。
看了以上文章,你認為引導式教育還有哪些特點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