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很多家長都反映説自家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優秀,但“不知何故”,到了三年級,孩子似乎變“笨”了,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成績直線退步,甚至有孩子因為退步太大,自暴自棄,學習越來越跟不上……這種現象被稱為“小學三年級現象”,也叫“三年級效應”。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旦三年級學習滑坡,就會是一步慢步步慢,會直接影響到小升初,進而中考、高考,皆落後於人。因此,一旦孩子出現“三年級現象”的端倪,家長們就焦慮不已。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要想改變這種局面,首先需要找到導致“三年級現象”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那麼,“三年級現象”到底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第一,三年級課程要求變化的客觀原因。

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量少,淺顯易懂,孩子學起來一點也不費勁。和一二年級的課程相比,三年級簡直就是學習生涯中一個陡峭的山道,荊棘叢生,陷阱密佈。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先説語文。一二年級的閲讀理解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對於孩子來説並不難,只要按圖索驥就能拿分。而三年級,文中沒有答案,靠的是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牽涉思維的廣度、深度、敏捷度,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閲讀“理解”,此後的閲讀理解全是這類型的,難度越來越大。

一二年級的作文是看圖寫話,一段話就行了,甚至不到100字,但三年級要求開始片段練寫了,雖説是片段,其實就是篇章的胚胎,立意、選材、佈局、邏輯、修辭、文法,一樣都不能少。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再説數學。計算,開始邁入小數、多位數乘除,步驟與結果明顯繁雜;統計出現了,圖形語言需要理解,圖形思維需要運用;幾何出現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等幾何概念需要掌握;問題解決,由一步而兩步而多步,思維難度明顯加大,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換更是令不少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還有英語,大城市還好,早就有過接觸。但是現在的很多中小城市,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尤其是對於很多農村的孩子來説,明明才剛剛接觸,單詞還沒學會幾個呢,就開始要求閲讀理解並作出分析判斷了。就算是接觸過的孩子,英語的學習也需要從簡單的聽、讀向語言邏輯的方向進行過渡。

另外,三年級也需要考綜合科目,比如:科學、政治等。學習科目增加,難度變大,作業增多,都會讓很多孩子疲憊不堪。

從簡單的識字寫字到複雜的閲讀寫作,從簡單的加減乘除到複雜的四則運算,學習難度直接翻倍,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學習要實現跨越。三年級孩子學習的思維廣度、深度、敏捷度要求都有所提升,有的孩子自身能力沒有達到這個要求,無法適應這種變化。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第二,超前教育導致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錯誤。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甚至更早)就已經開始學習拼音、數學、識字等在小學一二年級學習的內容。“超前教育”讓部分孩子短時間內保持優異成績,這讓家長和孩子都盲目自信,認為學習(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就會在學習態度上鬆懈,再加上一些家長或者培訓機構教學不恰當、不科學,忽略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會對孩子後期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

小學一二年級只是簡單的“識記學習”,無論語文還是數學,讀讀、算算、記記、背背,幾乎沒什麼思維含量,只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熟讀課本並記住簡單的運算法則,基本上就能得到高分。

到了三年級,學習難度陡然增加,語文涉及閲讀和作文,古詩詞背誦的也多了;數學不再是“套公式”,而是需要自己去理解。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一二年級是邊玩邊學,學習的興趣很濃厚,而且作業也少,學起來很開心。然而到了三年級,孩子的學習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孩子們需要從興趣性、遊戲型學習轉變為任務型學習,就會有部分孩子短期內不能很好的適應。

這時候許多家長就會讓孩子通過反覆的練習和背誦,把題型做到熟練得不能再熟練,達到短期內暫時解決問題的效果。但是,物極必反,這種日夜不休的補漏練習,會讓孩子的厭學情緒累積。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第三,孩子學習的自控力和主動性不夠。

三年級是個分水嶺,低於三年級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高於三年級就是父母眼中的“小學生”。小孩子需要全程陪同,小學生就開始慢慢放手了。放手,則意味着孩子將獨立學習。這樣的高要求,就是“三年級現象”的主要原因所在,其根本就落在“自控力”三個字上面,自控力強的學生,學習遊刃有餘;自控力差的學生,完不成學業,就生出一種挫敗感。

進入三年級後,孩子的學習壓力增大,難度增加,娛樂的時間變少了,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學生會產生疲倦感。這時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學生容易變得浮躁,學習不踏實,成績時好時壞,起伏大,不容易靜下心學習,作業不應該犯的錯誤多,這些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另外,三年級後,我們發現考試不是僅僅考課內的知識了,這就要求我們的孩子在課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識,補充課內所學。與此同時,學生的“主動性”不夠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比如説: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後,不願意做額外的提高作業或家長佈置的作業;好詞好句的摘抄,老師不硬性規定,自己就懶得去做,存在着“惰性”。時間久了,就會和其他的孩子拉開差距。

“三年級是道坎兒”,這句話在家長、老師中廣為流傳,教育界也公認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轉折期。三年級的難度加大,我們當然不能要求學校降低難度,而是幫助孩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讓孩子逐步適應三年級的課程變化和思維變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順利過渡到下一個學習階段,實現學習效果的良好提升,才是關鍵。

總之一句話:面對普遍存在的“三年級現象”,家長不能夠置之不理,而應該通過良好的引導,幫助孩子順利“闖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20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年級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3個因素是“病根”,家長莫忽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