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鬍子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要説得罪人的能力,還得是王安石,募役法得罪了大地主大官僚不説,又進一步弄出來個"方田均税法",指的是重新丈量土地,根據土地肥沃還是貧瘠來收取賦税,官僚地主都不例外,其實這也能增加國家的收入。但是,王安石沒有想過,當年仁宗皇帝在世時也試行過這個律法,但是以失敗告終,而且仁宗皇帝憑藉着好人品一般要做的事基本上沒有做不成的,但是,那次的事為什麼沒做成,就是因為受制於官員地主的阻撓,所以他們才會極力反對的。
引言:
其實,北宋自真宗朝起積貧積弱的現象就已經產生,而經過仁宗朝四十餘的"仁",雖然經濟已經發展到頂峯,但並不是藏富於民,而是藏富於貴、富之家,平民依舊貧窮,雖然宋英宗為革除弊政做了一些舉措,但是由於在位時間較短,未收到顯著效果,但是宋神宗卻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因此與保守派的矛盾不斷激化,直至神宗皇帝去世,矛盾終於爆發,變法派宣佈失敗,但是,究竟是什麼矛盾使兩方寸步不讓呢?
院首的職責
北宋御史形象
朝堂辯論
王安石變法
宋仁宗畫像
王安石畫像
自我被貶職之後,我官場的朋友也就愈加少了,而我,也漸漸不理察院的事情了,但是對於新法還是一直關注着的,畢竟關係國脈的事,馬虎不得。
宋朝百姓形象
然而這只是開始。
王安石雕像
而我身為官僚,自知這樣的舉措一旦實施必然會使得國家財帛充盈,但是另一方面我同樣也是人,還是不能脱俗,作為官僚我的利益也一樣被極大的損害了,我雖然欽佩王安石敢於變法一往無前的精神,但是處於對立面之下,我自然不會贊同他的變法舉措,他的方田均税法。因此,我又一次向皇帝上奏,但是皇帝這次痛快的很,直接讓我解職回家,歸家也好,免受牽扯。
歸家起復
歸家之後,遠離朝局,活的逍遙自在。其實王安石變法會成功嗎?結果,不言自明。果然熙寧七年,由於天災朝臣們選擇將原因都推到王安石變法的身上,甚至連後宮的太后等也都如此説,因此皇帝迫於壓力,皇帝罷去了王安石的相位。
熙寧八年,王安石又一次被罷相,其實,這兩次的罷相都是皇帝向老臣們做出安撫,而且自從變法這幾年,韓琦、司馬光這些大臣幾乎每年都會向皇帝上奏摺,因此作為皇帝,他本人也開始動搖了。
司馬光畫像
而我作為一個老臣,在家中閒了近十年的見聞則是:前些年,只需要交些賦税銀子,但是近幾年,則年年要交這個錢,那個錢,以前都不敢上門收銀子的現在都敢哐哐拍門了。這就是改革之下,脱離了羣眾、脱離了現實的結果。
而我原本對王安石的那些敬佩也已經從這一聲聲的敲門聲中磨得一點都不剩了。終於,皇帝駕崩,年僅九歲的太子登基了,原本的太后也變成了太皇太后,而太皇太后的臨朝執政也終於讓"我們"有了反擊的時機,終於司馬公為相,我們這羣舊人也被重新召回京都,而那些新法也在太皇太后和司馬公的主持下全部廢除,我們這羣人的利益也都重新回到了手中,王安石變法失敗。
我眼中的王安石變法
就王安石變法而言,王安石初衷甚好,也不得不説的是王安石通過變法暫時緩和了宋朝的經濟狀況,增加了財賦收入;但這種增加事實上又是通過增加誰的税負增加的呢?有官吏、大地主的,但不言而喻其實更多的是底層羣眾的。因為在社會不對稱之下,他們並沒有反抗的能力。一場變法之中,可以得罪社會構成的兩大階級,實現利益再分配;但卻一定要有堅定的支持者促使改革者完成利益的再分配。當面對保守派的上書彈劾,哲宗的搖擺不定,太后、太皇太后的反對之時,王安石似乎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而即便是在他眼中能夠因變法受益的底層百姓,也因為他的用人不當、措施過於激進,而導致利益受到損害,最終形成了幾乎全面反對的社會氛圍。而這場轟轟烈烈的變法也終於以失敗告終。
此後,在漫長的封建時代裏王安石變法都被與宋之滅亡聯繫,王安石本人也備受指摘。但在近代史開啓之後,得益於梁啓超等人的肯定,對於王安石變法、王安石的評價也逐漸 正面、積極起來,而在關於對王安石變法的評論態度轉圜之中,似乎又印證了一句真理,你所站的位置,便是你評價一件事情的態度所在。
參考文獻
《宋史》
《續資治通鑑》
《王荊公》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