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一個西部縣中開啓教研實踐探索
直面層層掐尖困境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有一所遠近聞名的中學——舟曲一中,這是甘南州舟曲縣唯一的一所高中。曾幾何時,舟曲一中人才濟濟,不少學生考入知名學府,它也成為山大溝深、自然環境艱苦的舟曲縣的一張亮麗名片。
可現如今,舟曲人都知道,舟曲一中失去了往日的榮光,“沒以前那麼火了”。
在高中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縣中曾經的優勢在消減,而舟曲一中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經歷了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的特大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後,舟曲被“撕裂”了。舟曲教育的格局也隨之發生重大變化。
根據災後重建總體安排,在距離舟曲縣500公里開外的蘭州新區建成了舟曲中學,舟曲一中大批骨幹教師被調往蘭州新區舟曲中學任教。此外,每年舟曲中考成績前500名的學生前往蘭州新區舟曲中學就讀高中。
“多年積累的優質師資和相當比例的優質生源外流,是影響學校發展的重大挑戰。”舟曲一中校長劉慶祝説。2010年,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後,舟曲一中有46名骨幹教師流失,佔全校教師的1/5。“現有一線教師大都是災後入校的,平均年齡只有34歲,普遍教齡短,雖然工作敬業,但經驗方法還是有欠缺。”
而高中優質生源被掐尖,“直接導致高考考入好大學的學生明顯減少,高考成績確實不如10年前。”劉慶祝説。
辦學環境明顯變化,高中教育面臨塌陷危機,這是去年8月參加天津援助舟曲教育團隊、來到1600公里之外的舟曲縣工作的劉慶祝面臨的舟曲一中的現狀。
在舟曲,劉慶祝被安排到舟曲一中工作。很快,他被任命為舟曲一中校長,同他一起進駐舟曲一中的,還有3名從天津來的教育工作者。
“承擔這份工作,我是有壓力的。”這位曾經的高中教師説。
授人以漁抓教研
面對師資和生源的現實情況,劉慶祝經過一番調研,提出了“育穗工程”,要通過加強教研活動,提高年輕教師教學能力,切實提升學校教學效益。
“同一類題講了五六遍,學生遇到還是不會,這是誰的問題,這是老師的問題!”在舟曲一中高二數學教研組日前開展的教研活動中,教研組長郭建輝針對同事們的困惑,説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郭建輝看來,之所以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老師關注的不是解題的思維和方法,而僅僅展示瞭解題的過程和結果,“這顯然還沒有到位”。
“教研活動十分重要,是學校教育教學提質增效的關鍵,要通過機制化建設,形成人人蔘與教研的良好氛圍。”去年以來,以教研為抓手,促進教師能力提升,成為新任校長劉慶祝辦學的主攻方向。
舟曲一中的教研活動有兩個支撐點,劉慶祝將其總結為“外引”“內塑”。所謂外引,指的是引入外部資源,參與舟曲一中的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內塑則指學校通過創建教研工作內部機制,強化教師能力塑造。
去年以來,作為“名師教學舟曲行活動”12名師之一,全國教學名師、北京八十八中學數學教師王貴軍兩次來到舟曲一中,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在幾何課上,郭建輝和王貴軍前後同上一堂課,教研組老師們現場觀摩,兩人上完課後現場做比較點評,大夥兒舉一反三,尋找自身不足,每個人都受益匪淺。
“王老師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數字技術,通過構建代數幾何模型,讓學生理解幾何知識更加直觀。”在教研交流中,最令郭建輝印象深刻的是,外來的教學名師對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抽象的幾何圖形活了起來,學生們也更加有興趣”。
自從結識了王貴軍,郭建輝就“拉住他沒放手”,教研組每次開展教研活動,都要邀請王貴軍遠程指導,王貴軍也會將自己學校數學教研組同課異構的成果發過來,供舟曲一中的老師們借鑑參考。
除了像王貴軍這樣短期引入的教學名師,藉助外部幫扶的東風,舟曲一中的教師們和來自蘭州市的骨幹教師有了更加密切的交流學習。
自去年秋季開學,郭建輝身邊多了一名師傅,每週他和師傅都要互相聽課,一起探討如何上好數學課,此外,還經常和師傅一起備課,研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郭建輝的師傅李志琴來自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是一名有着23年教齡的資深中學數學教師,去年8月,她參加了甘肅省教育廳和蘭州市教育局組織的赴舟曲支教工作,來到舟曲一中開展為期一年的教育幫扶。
“課堂教學滿堂都是教師講,學生參與少,學習主動性不高。“自從來到舟曲一中,李志琴在教學中也逐漸發現了該校教學多年形成的固有模式。她進一步和老師們探討得知,課堂缺少互動,一方面是學生互動少,缺乏表達意願,還有部分學生基礎薄弱,互動有困難。
支教一年時間不長,真正能給孩子們留下什麼?這是李志琴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讓她們能認識自我,實現自主管理、自主學習。”李志琴決心從自己的課堂開始,讓孩子們動起來。
每次上課,她將全班同學分成學習小組,每個組佈置任務,由各組同學共同完成,並選出代表向全班展示,在展示中若存在問題,其他小組同學可現場指正。對於各小組在完成任務中的表現,李志琴會及時做點評,並對知識進行系統梳理。
郭建輝會經常到李志琴的課堂聽課,他發現師傅的課堂氣氛明顯活躍、課堂教學效果好,就改變了多年養成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課堂。他欣喜地發現,一段時間的探索後,學生上課自主學習的意識強了很多。
“學生要思考,老師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課堂中學生會提問題了。” 郭建輝越來越感受到,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老師和學生都調動了起來,教學雙方都在朝一個方向努力。
縣中質量有了新希望
和李志琴一起來到舟曲一中開展支教的,還有9名來自蘭州市部分中學的骨幹教師,他們也僅僅是幫扶舟曲教育質量提升的其中一支力量。
舟曲特大泥石流發生後,各方加大了對舟曲的幫扶。
甘肅省教育廳承擔了幫扶舟曲教育的重任,由辦公室牽頭協調,多個處室協同深入參與,建立了統一的幫扶機制。甘肅省教科院成為其中一支重要的教研力量參與其中。可作為一個教研機構,一無優質的硬件優勢,二無充裕的資金支撐,又無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靠什麼幫扶舟曲縣教育發展?
在充分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甘肅省教科院立足自身實際和舟曲所需,確定了助力舟曲教育質量提升的一攬子活動,組織研製了“關於提升舟曲縣中小學教師教研能力水平的工作方案”從校園長領導力建設、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和學生綜合素養培育3個方面着手努力。
繪就藍圖,關鍵在如何執行。秉承做中學的思想,以提升校長、教師能力為主線,甘肅省教科院將集中培訓學習、現場指導性學習、分組研討性學習、以及遠程指導學習有機結合,豐富學習方式,將專家引領、實踐對話、情景學習、跟崗實訓、工作坊支持等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引入項目,通過外力引導促進舟曲教育人的內在改變。
在甘肅省教科院和舟曲教育部門的合力組織下,舟曲教研幫扶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僅去年一年,先後組織省內中小學教研員、名師和學科帶頭人赴舟曲多次開展省級教研小分隊、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活動;相關高校和教學研究機構專家赴舟曲縣開展校長隊伍建設調研,並組織了全縣校長培訓;組織全省10名學科專家在舟曲一中舉辦高考備考培訓活動;協調鏈接甘肅省榆中第一中學和舟曲一中開展高中英語聯校教研活動……
外部力量實打實的幫扶,給劉慶祝正在實施的“育穗工程”以極大的支持。“沒有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僅憑我們一所西部小縣的中學,很難邀請到優質的教育專家資源,這對我們真是雪中送炭。”劉慶祝説。
甘肅省教科院院長、黨委書記靳建設表示,教科院組織開展的系列培訓活動,看似尋常,內涵卻很深刻,是多“力”之合,指向課堂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這個根本。
“解決教育教學理念、方法的問題很重要,與此同時,激發師生的內生動力也十分關鍵。”劉慶祝説。在全力推進教學質量提升同時,近期,他啓動了全體師生參與的德育年會,希望通過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激發師生奮鬥的內生動力。
令郭建輝高興的是,在各方幫扶下,自己的探索有了初步成果:在這學期每次月考中,他帶的班數學成績比之前有了明顯提高;對於全校正在全面開展的教研實踐,郭建輝也充滿信心。“畢竟我們還年輕,只要不斷學習和探索,就一定能有進步。”他説。
“要讓大家看到希望。”劉慶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