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和姜維是蜀漢後期最為傑出的兩個將領,關於魏延和姜維他們二人到底誰更厲害的話題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因為諸葛亮選擇了姜維作為北伐事業的繼承人,而放棄了同樣出色的魏延。那麼,魏延和姜維到底誰更厲害?
眾所皆知,魏延和姜維是非常有能力的蜀國將領,甚至是整個蜀國的領導者。尤其是姜維,他很好的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並且為此不斷的努力,雖然最終失敗了,可是他對蜀國的貢獻還是無比的巨大,而且也可以稱得上是沒有辜負諸葛亮對他的教導之恩。至於魏延,雖然最後結局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在蜀軍當中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是諸葛亮時期妥妥的二號人物,諸葛亮之下就數魏延最厲害最有權。蜀漢後期的兩位棟樑名將姜維和魏延,到底哪一個能力更強?
實際上,魏延和姜維兩人,還真不好比。雖然説,他們都是在經營蜀國的北方,但是相互所處的場景是不一樣的。魏延在劉備時期,主要任務是鎮守漢中。在鎮守漢中的十多年裏,沒有出過什麼事情。但是,這也是因為曹魏和劉備在經過漢中大戰,劉備奪取漢中後,曹魏沒有着力出兵攻打過漢中,魏延也樂得平安無事。
而在諸葛亮時期,由於諸葛亮不重視魏延,乃至有意打擊魏延,因此魏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並沒有發揮什麼大的作用。雖説當時魏延曾給諸葛亮提議過“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亮不採納,所以假設魏延按照“子午谷奇謀”來做,他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未可知。姜維的作用,主要是在諸葛亮去世以後。魏延的功績是防守。姜維的功績是進攻,向曹魏發動進攻。他一生打了大小十多場仗,基本上勝負相當。沒有特別突出的功勞,也沒有大的錯誤。
姜維和魏延相比到底是誰更厲害一些呢?我們可以從攻和守兩方面來比較一下。
先説攻,兩人同在諸葛亮帳下任職。魏延為涼州刺史兼前軍師,而姜維為中監軍徵西將軍。諸葛亮慣用魏延為前鋒,就是依仗魏延的勇猛。而姜維則被委任為後方行軍,主要作用是圍城和支援。能明顯比較出來兩人能力的就是當他們遇到同一敵人時的表現,公元230年,魏延率領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涼州地區。在陽溪遇到曹魏費瑤和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結果魏延大破敵軍。
那麼姜維呢?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這時蔣琬上奏劉禪表姜維為涼州刺史,率領一支偏師西入羌中,襲擊涼州地區,結果幾乎毫無所獲。公元240年,姜維率兵進攻隴西,郭淮追至強中。這時姜維撤退,結果是郭淮遷走羌族族民三千多户。此一戰姜維撤退,沒有功績。
公元247年,隴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諸羌叛亂,他們聯繫蜀地姜維為援。當時護軍夏侯霸屯兵為翅,負責防守地方叛亂。郭淮率軍抵達狄道後,諸將建議應當首先討平枹罕,制止諸羌叛亂。郭淮不這麼認為,郭淮説:如今我們的大敵是姜維,姜維此來必然先圍攻夏侯霸,所以應該快速馳援為翅。後姜維果然前來進攻夏侯霸,而郭淮及時趕到,姜維不戰而退,沒有功績。
公元248年,涼州胡王治無戴叛亂,包圍了武威,郭淮率軍前來平叛,大敗治無戴。這時姜維率廖化前來馳援治無戴,當時姜維令廖化在成重山修築城堡,收集諸羌、胡散民自守,而自己則西向迎接治無戴。諸將都建議先追擊姜維,防止姜維和治無戴合兵,然後再回來攻擊廖化,各個擊破,郭淮則不這麼認為。
郭淮説:廖化兵力不足,堅城未駐,趁此機會進攻他必然能夠獲勝。而姜維知道廖化遭到攻擊必然會回來救援,這樣就會疲於奔命,被我方擊敗。後郭淮令夏侯霸追擊姜維,自己率大軍強攻廖化。姜維果然回軍救援廖化,結果是姜維、廖華再次撤退。
同樣都是率領一支偏師作戰,同樣都是遇到郭淮,魏延大破郭淮,而姜維只會撤退,他們兩個誰強誰弱,幾乎一目瞭然。
再比較一下防守方面,魏延和姜維都曾經擔負過漢中的防守,那麼他們誰防的好呢?
魏延時期,防守漢中的策略為: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也就是説派兵守好入漢中的各條棧道,敵若來犯,消滅敵軍於峽谷之中,使敵軍沒有機會出谷。王平時期延續了這樣的防守,使得漢中平安無事。
等到了姜維時期,姜維認為防守諸圍不如斂兵聚谷,退守漢、樂二城,這樣的話將漫長的棧道留給敵軍,將敵軍吸引進來,然後挫其鋭氣于堅城之下。等到敵軍攻堅不利、後退無路時出城攻擊,這樣可以大獲全勝。
姜維這種守法幾乎是玩火自焚,而後期曹魏滅蜀就是明證。鍾會率領十萬大軍進犯漢中,蜀軍依據姜維的軍令,退守漢、樂二城,結果鍾會各派五千人將漢、樂二城圍住,圍而不攻。然後率領大軍繞了過去,這樣,棧道形同虛設,漢、樂二城形同虛設,而漢中的失陷姜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比魏延和姜維的防守能力,姜維真的比魏延差的太多。綜上所述,魏延進攻比姜維強,防守比姜維強,這就是為什麼魏延活着的時候諸葛亮偏用魏延而次用姜維的原因。如此看來,劉備的識人能力真的比諸葛亮要強太多。
那麼,該怎麼評價兩人呢?
一、從忠誠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姜維和魏延都是從半道上投降蜀漢的。在跟隨蜀漢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姜維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儘管姜維統兵在外的時候,朝中包括諸葛瞻、黃皓等人都在劉禪面前説過他的壞話,説他想造反。但是他始終忠心不二。乃至最後劉禪投降以後,姜維還積極地圖謀復國,最終被殺。
魏延就不一樣了。《三國演義》説魏延有反骨,這雖然是藝術的誇張,但是,也不能説毫無根據。至少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不服從安排,要獨自帶領隊伍前去北伐,這就不對了。後來,在沒人跟隨他的時候,他竟然一個人逃掉,這更是一種叛變。雖説這是他不服楊儀的表現。但是,也説明他對國家的不忠誠。當初諸葛亮不同意他的“子午谷奇謀”,也不能不説有害怕他反叛的考慮。
二、從用兵來看,魏延優於姜維。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些都是要求用兵要能夠出神入化,要能夠打運動戰。如果太過於謹慎,追求面面俱到,在戰場上是很難打勝仗的。
諸葛亮用兵,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追求面面俱到,什麼情況都預先考慮清楚,再按步驟排兵佈陣。因此,諸葛亮雖然先後進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成績。
諸葛亮能夠看上姜維,就在於姜維與諸葛亮志趣相投,用兵方法也差不多。因此諸葛亮在自己去世時,把整個蜀國軍隊交給他。
魏延則喜歡出奇兵。“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想出奇制勝的表現。只不過因為當初劉備只讓他防守,而諸葛亮又不信任他,兩人都沒有給他更多用兵的機會,因此,他的軍事才華沒來得及表現罷了。
三、從統帥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統帥最重要的就是要恩威並施,既能服眾,又能讓別人佩服。魏延最後落得沒有一個人跟着他走,固然有諸葛亮多次打擊他,讓他在士兵那裏沒有了威信的表現,但也説明他確實缺乏統帥能力,連一個死黨也沒有培養出來。
姜維作為一個統帥,其能力在蜀國後期的戰爭中,已經體現出來了,這裏不再贅述。總之,根據姜維和魏延的各自的特點,以及蜀國的情況,諸葛亮選擇姜維作為蜀國後期的統帥,還是比較恰當的。